一种控制阀、控制油路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45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阀、控制油路及包括其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及弹性件,阀体内开设有阀腔,阀芯通过弹性件连接于阀腔的第一端部,阀体上开设有分别与阀腔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及回流口,回流槽与回流口相通,并将该控制阀应用至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油路上,在单个控制阀内能够切换回流通道,实现连杆控制油路的两个液压腔的自动充油和泄油功能,无需布置过多的油路,减少对布置空间的要求,通过该控制油路切换连杆的长度以实现发动机压缩比的改变,使得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紧凑化。使得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紧凑化。使得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紧凑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阀、控制油路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阀、控制油路及包括其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可变压缩比技术是发动机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在发动机中低负荷采用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油耗,在高负荷采用低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满足动力性要求。目前实现可变压缩比的连杆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机械阀作为压缩比的切换控制阀,需要电机和机械杆触发切换控制阀,该执行机构的连杆控制油路多,对于布置空间要求高;另一种是采用弹簧阀作为压缩比的切换控制阀,但是为了连杆的高低液压腔内的油体能够回流至曲轴连杆的供油腔内,需要增加多个控制阀,也导致布置的油路增多,对于布置空间要求也高,上述两个方式采用的控制阀及其对应的控制油路,均具有结构复杂、对空间布置要求高、加工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单个控制阀内切换回流通道,实现多个阀才能实现的功能,简化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油路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及弹性件,所述阀体内开设有阀腔,所述阀芯滑动设于所述阀腔内,且所述阀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阀腔的第一端部,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及回流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及所述回流口沿所述阀腔的轴向朝逐渐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阀体上沿所述阀腔的侧壁内凹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在所述阀腔的周向上错开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开设,且所述回流槽与所述回流口相通,所述阀芯能够随所述回流口处的介质压力变化在所述阀腔内滑动,进而使得所述控制阀在第一工作位及第二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阀芯封堵所示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阀腔及所述回流槽依次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所述阀腔及所述回流槽依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腔的第二端部相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沿所述阀腔的轴向覆盖所述第一进口及第二进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阀腔的横截面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座及阀盖,所述阀座上开设有朝一端开口的第一开槽,所述阀盖上开设有朝一端开口的第二开槽,所述阀盖设于所述阀座位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开槽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鹏吴琪占文锋易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