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74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包括活塞、上连杆、下连杆、曲轴、旋转拉杆、连接拉杆、动作拉杆和用于驱动动作拉杆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上连杆的上端部与活塞相连,下连杆的下端部与曲轴连接,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上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与上连杆的下端部连接,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下部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下连杆的上端部连接,旋转拉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结构与连接拉杆的内端部连接,连接拉杆的外端部通过第四铰接结构与动作拉杆的下端部连接,驱动机构与动作拉杆的上端部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在驱动机构控制下可实现发动机压缩比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能够兼顾发动机动力性与经济性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燃油耗法规日益严格,以及混合动力快速发展,对发动机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一代高热效率发动机多采用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在保持有效压缩比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显著提高膨胀比。然而由于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分别采用气门早关和晚关,发动机充气效率明显降低,其动力性明显下降,此外通过改变气门关闭时刻对有效压缩比的调节范围有限,且膨胀比无法改变,因此难以进一步拓展发发动机高热效率区间及热效率上限。发动机采用米勒/阿特金森循环优化经济性时,对于传统车型而言通常需要牺牲动力性,而对于动力性要求较高的混动车型则通常对电机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以兼顾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包括活塞、上连杆、下连杆、曲轴、旋转拉杆、连接拉杆、动作拉杆和用于驱动所述动作拉杆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上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下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曲轴连接,所述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上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与所述上连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下部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所述下连杆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旋转拉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结构与所述连接拉杆的内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拉杆的外端部通过第四铰接结构与所述动作拉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动作拉杆的上端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所述第一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所述第二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所述第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和所述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
[0005]进一步,所述上连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连杆的长度的0.3倍且不大于所述下连杆的长度的0.4倍。
[0006]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的活塞销,所述活塞上设有与所述活塞销键连接的第一销孔,所述连杆的上端部上设有与所述活塞销过盈配合的第二销孔。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上连杆销、设置在所述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上部上的第三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杆的下端部上的第四销孔,所述上连杆销与所述第三销孔过盈配合,所述上连杆销与所述第四销孔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包括下连杆销、设置在所述旋转拉杆的上端部的下部上的第五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连杆的上端部上的第六销孔,所述下连杆销与所述第五销孔过盈配合,所述下连杆销与所述第六销孔间隙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三铰接结构包括旋转拉杆销、设置在所述旋转拉杆的下端部上的第七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拉杆的内端部上的第八销孔,所述旋转拉杆销与所述第七销
孔间隙配合,所述旋转拉杆销与所述第八销孔过盈配合。
[0010]进一步,所述第四铰接结构包括动作拉杆销、设置在所述连接拉杆的外端部上的第九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动作拉杆的下端部上的第十销孔,所述动作拉杆销与所述第九销孔过盈配合,所述动作拉杆销与所述第十销孔间隙配合。
[0011]进一步,包括两根所述旋转拉杆和两根所述连接拉杆。
[0012]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动作拉杆的固定轴,所述动作拉杆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轴间隙配合的套筒,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0013]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在驱动机构控制下可实现发动机压缩比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在市区常用的中低负荷工况,由于发动机不受爆震限制,可采用超高压缩比从而显著降低发动机油耗;在动力性要求较高的大负荷工况可采用较低压缩比抑制爆震,进而配合高强度增压显著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在中高负荷工况则可通过压缩比与燃烧相位协同控制,从而兼顾发动机动力性与经济性要求。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还具有结构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以及可行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曲轴的转角为0
°
);
[0016]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曲轴的转角为90
°
);
[0017]图4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曲轴的转角为180
°
);
[0018]图5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曲轴的转角为270
°
)。
[0019]图中:1—活塞;2—上连杆;3—活塞销;4—下连杆;5—曲轴;6—旋转拉杆;7—上连杆销;8—下连杆销;9—连接拉杆;10—旋转拉杆销;11—动作拉杆;12—固定轴;13—动作拉杆销;14—驱动机构;15—驱动齿轮;16—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包括活塞1、上连杆2、下连杆4、曲轴5、旋转拉杆6、连接拉杆9、动作拉杆11和用于驱动动作拉杆11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14,上连杆2的上端部与活塞1固定连接,下连杆4的下端部与曲轴5连接,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上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与上连杆2的下端部连接,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下部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下连杆4的上端部连接,旋转拉杆6的下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结构与连接拉杆9的内端部连接,连接拉杆9的外端部通过第四铰接结构与动作拉杆11的下端部连接,驱动机构14与动作拉杆11的上端部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线、第一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第二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第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和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下连杆4所受横向剪切力过大,上连杆2的长度不小于下连杆4的长度的0.3倍且不大于下连杆4的长度的0.4倍。
[002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连接上连杆2的上端部与活塞1的活塞销3,活塞1上设有与活塞销3键连接的第一销孔,连杆的上端部上设有与活塞销3过盈配合的第二销孔。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结构包括上连杆销7、设置在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上部上的第三销孔以及设置在上连杆2的下端部上的第四销孔,上连杆销7与第三销孔过盈配合,上连杆销7与第四销孔间隙配合,上连杆销7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一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
[002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铰接结构包括下连杆销8、设置在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下部上的第五销孔以及设置在下连杆4的上端部上的第六销孔,下连杆销8与第五销孔过盈配合,下连杆销8与第六销孔间隙配合,下连杆销8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二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铰接结构包括旋转拉杆销10、设置在旋转拉杆6的下端部上的第七销孔以及设置在连接拉杆9的内端部上的第八销孔,旋转拉杆销10与第七销孔间隙配合,旋转拉杆销10与第八销孔过盈配合,旋转拉杆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1)、上连杆(2)、下连杆(4)、曲轴(5)、旋转拉杆(6)、连接拉杆(9)、动作拉杆(11)和用于驱动所述动作拉杆(11)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14),所述上连杆(2)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1)相连,所述下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曲轴(5)连接,所述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上部通过第一铰接结构与所述上连杆(2)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下部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所述下连杆(4)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旋转拉杆(6)的下端部通过第三铰接结构与所述连接拉杆(9)的内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拉杆(9)的外端部通过第四铰接结构与所述动作拉杆(11)的下端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4)与所述动作拉杆(11)的上端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所述第一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所述第二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所述第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和所述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线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连杆(4)的长度的0.3倍且不大于所述下连杆(4)的长度的0.4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连杆(2)的上端部与所述活塞(1)的活塞销(3),所述活塞(1)上设有与所述活塞销(3)键连接的第一销孔,所述连杆的上端部上设有与所述活塞销(3)过盈配合的第二销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上连杆销(7)、设置在所述旋转拉杆(6)的上端部的上部上的第三销孔以及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博文张晓宇苏学颖刘斌王显刚余小草袁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