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30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2
本公开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不同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两种不同抗原。不同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两种不同抗原。不同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两种不同抗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8月1日、申请号为201880062833.7、专利技术名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优先权要求
[0003]本申请要求2017年8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2/539,970和2018年4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654,112的权益。前述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4]本公开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技术介绍

[0005]双特异性抗体是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类型的抗原或两种不同表位的人工蛋白质。这种双重特异性打开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将T细胞重定向至肿瘤细胞,同时阻断两个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双重靶向不同的疾病介体以及将药物(payload)递送至靶向部位。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抗EpCAM和抗CD3)和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抗CD19和抗CD3)的批准已成为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里程碑。
[0006]由于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各种应用,因此需要继续开发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各种治疗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涉及不平衡的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其中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以不同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两种不同抗原。
[0008]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括: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可变区、第一轻链可变区、和第二轻链可变区,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以大于107M
‑1、108M
‑1、109M
‑1、10
10
M
‑1、10
11
M
‑1、或10
12
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并且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以小于109M
‑1、108M
‑1、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以大于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所述第二抗原。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一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比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二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大至少100倍、1000倍或10000倍。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至少90%、95%、99%或100%相同。
[0012]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括:包含第一重链可变区和第一轻链可变区的第一臂,包含第二重链可变区和第二轻链可变区的第二臂;其中所述第一臂以大于107M
‑1、108M
‑1、109M
‑1、10
10
M
‑1、10
11
M
‑1、或10
12
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
合第一抗原,并且所述第二臂以小于109M
‑1、108M
‑1、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臂以大于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所述第二抗原。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臂结合所述第一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比所述第二臂结合所述第二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大至少100倍、1000倍或10000倍。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至少90%、95%、99%或100%相同。
[0016]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含有第一重链可变区的第一重链、含有第二重链可变区的第二重链、含有第一轻链可变区的第一轻链、和含有第二轻链可变区的第二轻链,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以大于107M
‑1、108M
‑1、109M
‑1、10
10
M
‑1、10
11
M
‑1、或10
12
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并且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以小于109M
‑1、108M
‑1、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
[0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以大于107M
‑1、106M
‑1、105M
‑1、或104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所述第二抗原。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一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比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二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大至少100倍、1000倍或10000倍。
[00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轻链和所述第二轻链至少90%,95%,99%或100%相同。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重链和第二链通过杵臼结构的方式彼此缔合。
[00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是癌症特异性抗原,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CD3。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是CD20,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CD3。
[00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1至少80%、85%、90%或95%相同的序列,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2至少80%、85%、90%或95%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至少80%、85%、90%或95%相同的序列。
[00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是癌症特异性抗原,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癌症相关抗原。
[0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抗原是PD

L1,所述第二抗原是CD55。
[00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4至少80%、85%、90%或95%相同的序列,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5至少80%、85%、90%或95%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6或SEQ ID NO:7至少80%、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第一重链可变区,第二重链可变区,第一轻链可变区,和第二轻链可变区,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并且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彼此缔合,形成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一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比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二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大至少10倍,其中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和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是相同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以大于108M
‑1的结合亲和力特异性结合所述第一抗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一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比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所述第二抗原时的结合亲和力大至少100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含有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第一重链和含有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的第二重链,其中所述第一重链和第二链通过杵臼结构的方式彼此缔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是癌症特异性抗原,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CD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是CD20,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CD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是癌症特异性抗原,并且所述第二抗原是癌症相关抗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是PD

L1,所述第二抗原是CD5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SEQ ID NO:34、35或36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二多肽包含与SEQ ID NO:37、38或39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三多肽包含与SEQ ID NO:40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第四多肽包含与SEQ ID NO:40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SEQ ID NO:65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二多肽包含与SEQ ID NO:66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三多肽包含与SEQ ID NO:67或68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第四多肽包含与SEQ ID NO:67或68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11.一种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选择第一抗原和第二抗原,并鉴定与所述第一抗原结合的第一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与所述第二抗原结合的第二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第一重链可变区(VHa)和第一轻链可变区(VLa),并且所述第二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第二重链可变区(VHb)和第二轻链可变区(VLb);(b)确定VHa、VLa、VHb和VLb的氨基酸序列;(c)比对VLa和VLb的氨基酸序列,并确定VLa和VLb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大于80%;(d)设计共同的轻链可变区(VLc),其中当VLc与VHa缔合时,所述VLc保持对所述第一抗原的亲和力;(e)重新设计VHa和VHb序列,从而获得VHa'和VHb',以增加第一蛋白质和第二蛋白质之间的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特征的差异,其中所述第一蛋白质包含两个各自含有VHa'的多肽和两个各自含有VLc的多肽,并且所述第二蛋白质包含两个各自含有VHb'的多肽和两个各自含有VLc的多肽;并且(f)产生具有两个轻链可变区和两个重链可变区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两个轻链可变区各自包含VLc,并且所述两个重链可变区分别包含VHa'和VHb'。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d)中,VLc

VHb与所述第二抗原的结合亲和力可以降低。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g)开发缓冲液系统以纯化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14.一种结合CD3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互补决定区(CDR)1、2和3的重链可变区(VH),其中VH CDR1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1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VH CDR2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2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 CDR3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3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包含CDR 1、2和3的轻链可变区(VL),其中VL CDR1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1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VL CDR2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2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L CDR3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3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选定的VH CDR 1、2、3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2

24所示,并且所述选定的VL CDR 1、2、3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8

30所示。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2至少90%相同的序列,并且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与SEQ ID NO:3至少90%相同的序列。16.一种结合PD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互补决定区(CDR)1、2和3的重链可变区(VH),其中VH CDR1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1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VH CDR2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2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H CDR3区包含与选定的VH CDR3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包含CDR 1、2和3的轻链可变区(VL),其中VL CDR1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1氨基酸序列
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VL CDR2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2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VL CDR3区包含与选定的VL CDR3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选定的VH CDR 1、2和3氨基酸序列以及所述选定的VL CDR 1、2和3氨基酸序列是以下之一:(1)所述选定的VH CDR 1、2、3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1

43所示,并且所述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跃蔡文燕史家栋
申请(专利权)人:AB工作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