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致病力和乙烯合成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21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致病力和乙烯合成中的应用,属于功能基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对VdEFE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获得VdEFE基因敲除体、互补体和过表达体,通过乙烯和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明确VdEFE基因在乙烯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明确VdEFE基因与EFE乙烯合成途径的关系;通过生物学性状测定和致病性鉴定,明确VdEFE基因在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速度、微菌核产量、分生孢子产量和致病力中的作用,推断乙烯在大丽轮枝菌与棉花互作过程中的作用,为大丽轮枝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分析大丽轮枝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丽轮枝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丽轮枝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致病力和乙烯合成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基因
,具体涉及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致病力和乙烯合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1984年,首次报道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生长发育及与寄主互作的过程中具有产生乙烯的能力(Fukuda et al.,1984)。2016年,张婷等发现大丽轮枝菌强、弱致病力菌株都能产生乙烯,且强致病力菌株产生的乙烯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张婷等,2016)。在基因功能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基因与乙烯的产生存在联系。大丽轮枝菌中VGB和VdPKAC1的基因缺失突变体不仅能导致病原菌致病力降低,微菌核减少,还导致乙烯生物合成量的减少(Tzima et al.,2012;Tzima et al.,2010)。2017年,Zhang Ting等发现大丽轮枝菌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VdPKS1,该基因敲除后,大丽轮枝菌致病力下降,不产生黑色素,并且降低了VGB和VdPKAC1的基因表达,进一步实验发现VdPKS1敲除后降低乙烯生物量合成(Zhang et al.,2017)。2012年,郭惠珊课题组发现VdNLP家族基因编码坏死和乙烯诱导蛋白,其中VdNLP1和VdNLP2编码的蛋白也具有激发子活性,可以激活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和依赖SA、JA的防御信号通路(Santhanam et al.,2013;Zhou et al.,2012)。2019年,Tsolakidou发现VdACCd基因,该基因编码ACC转氨酶(ACC deaminase),可以通过该酶将乙烯合成前体ACC进行消化,该基因缺失突变体中ACC含量增加,毒力降低,而乙烯的产生量差异不明显,提出ACC充当信号分子,参与大丽轮枝菌与植物的互作(Tsolakidou et al.,2019)。然而目前并未明确大丽轮枝菌中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与乙烯合成途径之间是否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的新应用,具体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致病力和乙烯合成中的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0005]优选的,所述生物合成包括乙烯合成和琥珀酸合成。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下调大丽轮枝菌乙烯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维持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0008]优选的,所述生长发育包括生长速度和繁殖体产量。
[0009]优选的,所述繁殖体包括微菌核和分生孢子。
[0010]优选的,所述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物合成中的应用。为了明确VdEFE基因敲除是否影响大丽轮枝菌产生乙烯的能力,以野生型V592为对照,对VdEFE基因
敲除突变体进行了乙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敲除体Δvdefe产生的乙烯明显低于野生型V592,仅为V592的49.01%。互补体EC

vdefe的乙烯含量恢复与V592无明显差异,而过表达突变体OE

vdefe产生的乙烯明显高于野生型V592和敲除体Δvdefe,乙烯含量分别是V592和vdefe的1.73倍和3.53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了EFE通路的唯一底物2

氧化戊二酸(OXO),结果表明OXO能使所有菌株产生更多的乙烯,并且在OXO诱导下,野生型V592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敲除体Δvdefe的乙烯含量。说明VdEFE基因与乙烯形成相关,并且是EFE途径中的关键基因。敲除体Δvdefe的琥珀酸含量与野生型V592和互补体EC

vdefe无明显差异,而过表达体OE

vdefe的琥珀酸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V592和其他突变体,约为野生型V592的1.5倍,这说明VdEFE基因与大丽轮枝菌琥珀酸形成相关,VdEFE基因是乙烯形成酶基因。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维持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中的应用。试验证明,敲除体Δvdefe

1和Δvdefe

2的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明显下降。互补体EC

vdefe

1和EC

vdefe

2的生长速率有所恢复,与野生型差异不明显,这说明VdEFE基因的敲除影响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率。微菌核产量测定,野生型V592可以产生大量的黑色微菌核,而敲除体ΔVdefe

1和ΔVdefe

2形成的黑色微菌核明显少于野生型V592;互补体ECvdefe

1和ECvdefe

2与野生型V592形成的微菌核数量得到明显恢复,这说明VdEFE基因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产分生孢子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V592和互补菌株ECvdefe

1、ECvdefe

2相比,敲除体Δvdefe

1和Δvdefe

2的产孢量显著减少,这说明VdEFE基因与大丽轮枝菌产孢能力密切相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VdEFE与其它微生物基于乙烯形成酶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0014]图2为VdEFE基因敲除体、互补体和过表达体的验证;图2A:VdEFE敲除载体构建策略示意图;图2B:基因组水平检测VdEFE基因的敲除;DL2000为Marker,CK为阴性对照;图2C:利用RT

qPCR对VdEFE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验证;**表示经Duncan检验与V592相比差异显著(P<0.01);图2D:利用RT

qPCR对VdEFE基因的过表达体转录水平进行确定,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检验差异显著(P<0.05);
[0015]图3为VdEFE突变体在非诱导条件和底物OXO诱导条件下乙烯含量的测定;其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查氏培养基处理中按Tukey检验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添加OXO的查氏培养基处理中经Tukey检验差异显著(P<0.05);**表示添加OXO处理与非添加处理在0.01概率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误差线表示3次重复计算的标准误差;
[0016]图4为VdEFE基因突变体琥珀酸含量的检测;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按Tukey检验差异显著(P<0.05);
[0017]图5为乙烯形成相关基因在野生型菌株V592和VdE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生物合成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合成包括乙烯合成和琥珀酸合成。3.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下调大丽轮枝菌乙烯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中的应用。4.乙烯形成酶基因VdEFE在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风李彪都业娟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