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21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量检测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一芯片的1号端口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11号端口及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家用与办公座椅中进行智能化应用,集成人体贴合度检测技术,控制各个气袋的充气与放气以,实现人体高度贴合,并可以进行局部按摩和全身按摩控制,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日常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家用沙发和办公座椅通常只具备简单的高低,前后或者头部靠垫的调节功能,无法实现根据坐姿和体型自动调节并实现与人体最大可能性贴合。
[0003]基于人体与座椅贴合度的智能自适应座椅舒适系统对家用或者办公座椅舒适系统全新智能化设计。在沙发或者座椅需要调节的位置布置可调节的气袋,并通过布置在座椅舒适系统上的传感电路检测人体在座椅上的贴合度,动态的调整各部位的支撑位置。传感电路是一个通过测量人体对传感电路的电容量的变化来控制各个气袋的充气和放气的技术。相对于传统手动调整各个气袋,自适应座椅舒适系统具有动态调整特性,能够很好提高人力舒适度和操作特性。
[0004]本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沙发、办公椅、电影院座椅等场景中,作为整套智能座椅模块提供给相关的生产厂家安装在座椅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在家用与办公座椅中进行智能化应用,集成人体贴合度检测技术,控制各个气袋的充气与放气以,实现人体高度贴合,并可以进行局部按摩和全身按摩控制,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包括蓝牙模块、电容量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量检测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一芯片的1号端口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11号端口及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2号端口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9号端口及第四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3号端口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7号端口及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4号端口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感的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5号端口及第八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5号端口分别连接第九电阻及第九电容的一端,第九电阻及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的6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电阻及第十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及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合并
接地;第一芯片的7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及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的一端,第五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接线端子的1号端口及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四电阻及第十三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电阻及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的8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及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感的一端,第六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接线端子的1号端口及第十五电容的一端,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及第十六电容的一端,第十八电阻及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的9号端口连接第十九电阻的一端,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感的一端,第七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的一端,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的一端,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3号端口及第十八电容的一端,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10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感的一端,第八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容的一端,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1号端口及第二十电容的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11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感的一端,第九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四电阻及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2号端口,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4号端口,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6号端口,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8号端口,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10号端口,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的12号端口,第三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线端子的2号端口,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线端子的2号端口;第一芯片的12号端口连接第二十四电容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的13号端口、15号端口、16号端口、17号端口、20号端口连接蓝牙模块;第一芯片的23号端口及24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容的一端、第二十六电容的一端及内核电压,第二十五电容及第二十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14号端口、21号端口、22号端口合并接地;第一芯片的18号端口及19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5V电压、第二十七电容及第二十八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及第二十八电容的另一端合并接地。
[0007]所述的第一芯片的型号为AS8579。
[0008]所述的蓝牙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三芯片、第四芯片、第五芯片,第三芯片的1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8号端口;第三芯片的2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10号端口;第三芯片的3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5号端口;第三芯片的4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6号端口;第三芯片的7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3号端口;第三芯片的8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4号端口;第三芯片的9号端口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的8号端口;第三芯片的11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的7号端口;第三芯片的12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四芯片的2号端口、9号端口、第二十九电容及第三十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及第三十电容的另一端合
并接地;第三芯片的13号端口、22号端口及第四芯片的1号端口合并接地;第三芯片的23号端口连接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的8号端口;第三芯片的25号端口连接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的2号端口;第三芯片的26号端口连接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的10号端口;第三芯片的27号端口连接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量检测电路,包括蓝牙模块、电容量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量检测模块包括第一芯片(IC21)、第一接线端子(P2)、第二接线端子(P3)、第三接线端子(P4),第一芯片(IC21)的1号端口连接第一电阻(R107)的一端,第一电阻(R10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6)的一端,第一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67)的一端,第一电容(C6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08)的一端,第二电阻(R10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1号端口及第二电容(C69)的一端,第二电容(C6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2号端口连接第三电阻(R96)的一端,第三电阻(R9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5)的一端,第二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61)的一端,第三电容(C6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97)的一端,第四电阻(R9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9号端口及第四电容(C63)的一端,第四电容(C6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3号端口连接第五电阻(R89)的一端,第五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4)的一端,第三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5)的一端,第五电容(C5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90)的一端,第六电阻(R9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7号端口及第六电容(C57)的一端,第六电容(C57)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4号端口连接第七电阻(R80)的一端,第七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3)的一端,第四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48)的一端,第七电容(C48)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1)的一端,第八电阻(R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5号端口及第八电容(C52)的一端,第八电容(C5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5号端口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4)及第九电容(C59)的一端,第九电阻(R94)及第九电容(C59)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6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95)及第十电容(C60)的一端,第十电阻(R95)及第十电容(C60)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7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22)及第十二电阻(R104)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17)的一端,第五电感(L17)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8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8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23)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接线端子(P4)的1号端口及第十二电容(C86)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8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阻(R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四电阻(R106)及第十三电容(C66)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06)及第十三电容(C66)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8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15)及第十六电阻(R103)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1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感(L11)的一端,第六电感(L1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75)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7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16)的一端,第十七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接线端子(P3)的1号端口及第十五电容(C77)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7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0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05)及第十六电容(C65)的一端,第十八电阻(R105)及第十六电容(C65)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9号端口连接第十九电阻(R77)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77)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感(L2)的一端,第七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44)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78)的一端,第二十电阻(R7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3号端口及第十八电容(C46)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0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70)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70)的另
一端连接第八电感(L1)的一端,第八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容(C38)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3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7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7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号端口及第二十电容(C43)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1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117)的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117)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感(L14)的一端,第九电感(L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84)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8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126)及第二十二电容(C87)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8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12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54)、第二十六电阻(R55)、第二十七电阻(R56)、第二十八电阻(R57)、第二十九电阻(R58)、第三十电阻(R59)、第三十一电阻(R60)、第三十二电阻(R61)、第二十三电容(C88)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88)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捷毛重阳马骅宋宏雨刘志强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艾福迈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