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座椅
,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日常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家用沙发和办公座椅通常只具备简单的高低,前后或者头部靠垫的调节功能,无法实现根据坐姿和体型自动调节并实现与人体最大可能性贴合。
[0003]基于人体与座椅贴合度的智能自适应座椅舒适系统对家用或者办公座椅舒适系统全新智能化设计。首先在在沙发或者座椅需要调节的位置布置可调节的气袋,并通过布置在座椅舒适系统上的传感电路检测人体在座椅上的贴合度,动态的调整各部位的支撑位置。传感电路是一个通过测量人体对传感电路的电容量的变化来控制各个气袋的充气和放气的技术。相对于传统手动调整各个气袋,自适应座椅舒适系统具有动态调整特性,能够很好提高人力舒适度和操作特性。其次,同时座椅背部部署按摩气袋,与其它气袋一起构成按摩系统,支持腰部按摩,全身按摩等多种基于气袋充放气的按摩工作模式。再次,电子控制模块中配置音乐播放模块,在按摩的同时可以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包括座椅、气袋、电阻丝,其特征在于:座椅内设有若干气袋,气袋上覆盖电阻丝,所述的座椅内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蓝牙模块电路、电容量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音乐播放电路、Lin总线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与蓝牙模块电路连接,蓝牙模块电路分别与音乐播放电路、Lin总线控制电路、电容量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连接,Lin总线控制电路通过气阀驱动电路与气泵连接,电容量检测电路、加热控制电路与气袋上的电阻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分布在座椅的坐垫及靠背内部若干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量检测模块包括第一芯片(IC21)、第一接线端子(P2)、第二接线端子(P3)、第三接线端子(P4),第一芯片(IC21)的型号为AS8579,第一芯片(IC21)的1号端口连接第一电阻(R107)的一端,第一电阻(R10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6)的一端,第一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67)的一端,第一电容(C6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08)的一端,第二电阻(R10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1号端口及第二电容(C69)的一端,第二电容(C6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2号端口连接第三电阻(R96)的一端,第三电阻(R9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5)的一端,第二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61)的一端,第三电容(C6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97)的一端,第四电阻(R9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9号端口及第四电容(C63)的一端,第四电容(C6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3号端口连接第五电阻(R89)的一端,第五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4)的一端,第三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5)的一端,第五电容(C5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90)的一端,第六电阻(R9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7号端口及第六电容(C57)的一端,第六电容(C57)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4号端口连接第七电阻(R80)的一端,第七电阻(R8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3)的一端,第四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48)的一端,第七电容(C48)的另连接第八电阻(R81)的一端,第八电阻(R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5号端口及第八电容(C52)的一端,第八电容(C5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5号端口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4)及第九电容(C59)的一端,第九电阻(R94)及第九电容(C59)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6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95)及第十电容(C60)的一端,第十电阻(R95)及第十电容(C60)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7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22)及第十二电阻(R104)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17)的一端,第五电感(L17)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8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8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23)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接线端子(P4)的1号端口及第十二电容(C86)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8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阻(R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四电阻(R106)及第十三电容(C66)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06)及第十三电容(C66)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8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十五电阻(R115)及第十六电阻(R103)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1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感(L11)的一端,第六电感(L1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
四电容(C75)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7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16)的一端,第十七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接线端子(P3)的1号端口及第十五电容(C77)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77)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0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05)及第十六电容(C65)的一端,第十八电阻(R105)及第十六电容(C65)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9号端口连接第十九电阻(R77)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77)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感(L2)的一端,第七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44)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78)的一端,第二十电阻(R7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3号端口及第十八电容(C46)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4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0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70)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70)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感(L1)的一端,第八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电容(C38)的一端,第十九电容(C3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7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7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号端口及第二十电容(C43)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1号端口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117)的一端,第二十三电阻(R117)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感(L14)的一端,第九电感(L1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84)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8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126)及第二十二电容(C87)的一端,第二十二电容(C8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12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54)、第二十六电阻(R55)、第二十七电阻(R56)、第二十八电阻(R57)、第二十九电阻(R58)、第三十电阻(R59)、第三十一电阻(R60)、第三十二电阻(R61)、第二十三电容(C88)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8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2号端口,第二十六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4号端口,第二十七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6号端口,第二十八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8号端口,第二十九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0号端口,第三十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子(P2)的12号端口,第三十一电阻(R6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线端子(P3)的2号端口,第三十二电阻(R6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线端子(P4)的2号端口;第一芯片(IC21)的12号端口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54)的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5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3号端口、15号端口、16号端口、17号端口、20号端口连接蓝牙模块;第一芯片(IC21)的23号端口及24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容(C51)的一端、第二十六电容(C50)的一端及内核电压,第二十五电容(C51)及第二十六电容(C50)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IC21)的14号端口、21号端口、22号端口合并接地;第一芯片(IC21)的18号端口及19号端口合并分别连接5V电压、第二十七电容(C41)及第二十八电容(C42)的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41)及第二十八电容(C42)的另一端合并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多种功能的座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蓝牙模块包括第二芯片(IC4)、第三芯片(IC5)、第四芯片(X3)、第五芯片(J3),第二芯片(IC4)的型号为ADUM1201AR
‑
RL7,第三芯片(IC5)的型号为CC2541,第四芯片(X3)的型号为CC
‑
DEBUGER,第五芯片(J3)的型号为0877581616,第三芯片(IC5)的1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8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2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10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3号
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5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4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6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7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3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8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4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9号端口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156)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15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J3)的8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11号端口连接第四芯片(X3)的7号端口;第三芯片(IC5)的12号端口分别连接第四芯片(X3)的2号端口、9号端口、第二十九电容(C29)及第三十电容(C30)的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29)及第三十电容(C30)的另一端合并接地;第三芯片(IC5)的13号端口、22号端口及第四芯片(X3)的1号端口合并接地;第三芯片(IC5)的23号端口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158)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158)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捷,马骅,毛重阳,宋宏雨,刘志强,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艾福迈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