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6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及车辆;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与车辆纵梁连接,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第二支架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呈L形;固定座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在车辆纵梁上。固定座受到悬架弹簧的振动力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传递到车辆纵梁上,固定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车辆纵梁共同且充分吸收来自悬架弹簧的振动力,能够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从不同方向上分担固定座传递来的振动力,提升固定座区域刚度、强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因此,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具有刚度高和强度高,以及提升乘坐舒适性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被广泛的使用。在车辆
,车辆后悬挂形式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参数之一。车辆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一般悬架弹簧是汽车悬架中的弹性元件,使车桥和车架或车身之间作弹性联系,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悬架弹簧的固定结构具有刚度和强度较差的缺陷,影响悬架弹簧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固定结构具有刚度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与车辆纵梁连接,
[0006]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0007]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上;
[0008]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
[0009]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连接部;
[0011]所述第一凸起向远离所述车辆纵梁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0012]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纵梁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沿着第一断面的方向上呈Z形,并且沿着第二断面的方向上呈“几”字形;
[0014]所述第一断面为垂直于所述车辆纵梁的延伸方向,且过所述固定座中线的面;
[0015]所述第二断面与所述第一断面垂直。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车辆纵梁之间形成有稳定腔。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纵梁上形成纵梁凹槽,所述纵梁凹槽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凹陷;
[0018]所述纵梁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稳定腔连通。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架横部和支架竖部;
[0020]所述支架横部和所述支架竖部连接,并呈L形,所述支架横部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竖部与所述车辆纵梁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纵梁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纵梁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纵梁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
[0022]所述车辆纵梁的另一侧壁与所述车辆纵梁的一侧壁相对设置。
[0023]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纵梁与横梁总成连接;
[0024]所述第一加强板朝向所述固定座的投影与所述横梁总成朝向所述固定座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
[0025]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纵梁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纵梁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纵梁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
[0026]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所述车辆纵梁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朝向所述车辆纵梁的投影至少与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车辆纵梁的投影部分重叠。
[002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中部上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凸起;
[0028]所述固定座的外周上形成翘边,所述翘边的翘起方向与所述凸起部的凸起方向同向;
[0029]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翘边之间围成用于安放悬架弹簧的环状凹槽。
[00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31]本技术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固定座用于与悬架弹簧连接,固定座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在车辆纵梁上,固定座受到悬架弹簧的振动力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传递到车辆纵梁上,固定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车辆纵梁共同且充分吸收来自悬架弹簧的振动力,能够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且由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呈L形,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车辆纵梁的两个侧壁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从不同方向上分担固定座传递来的振动力,为固定座提供稳定的支撑,提升固定座区域刚度、强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因此,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具有刚度高和强度高,以及提升乘坐舒适性的优点。
[003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悬架弹簧的固定结构具有刚度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003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34]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
[0035]所述车辆与上述悬架弹簧固定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分解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与悬架弹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图3中A

A方向断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3中B

B方向断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图2中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为图6中C

C方向断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8为图6中D

D方向断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
固定座;11

凸起部;111

凸起通孔;12

翘边;
[0047]2‑
第一支架;21

第一凸起;22

第一凹槽;23

第一连接部;
[0048]3‑
第二支架;31

支架横部;32

支架竖部;
[0049]4‑
悬架弹簧;
[0050]5‑
车辆纵梁;51

第一纵梁侧壁;52

第二纵梁侧壁;521

纵梁凹槽;53

第三纵梁侧壁;
[0051]6‑
第一加强板;7

第二加强板;8

横梁总成;9

稳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弹簧固定结构,与车辆纵梁(5)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5)上;所述第二支架(3)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5)上,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第一支架(2)呈L形;固定座(1),通过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安装在所述车辆纵梁(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第一凸起(21)和第一连接部(23);所述第一凸起(21)向远离所述车辆纵梁(5)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凸起(21)与所述固定座(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3)与所述第一凸起(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3)与所述车辆纵梁(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沿着第一断面的方向上呈Z形,并且沿着第二断面的方向上呈“几”字形;所述第一断面为垂直于所述车辆纵梁(5)的延伸方向,且过所述固定座(1)中线的面;所述第二断面与所述第一断面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与所述车辆纵梁(5)之间形成有稳定腔(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纵梁(5)上形成纵梁凹槽(521),所述纵梁凹槽(52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凸起(21)的方向凹陷;所述纵梁凹槽(521)与所述第一凸起(21)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稳定腔(9)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弹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支架横部(31)和支架竖部(32);所述支架横部(31)和所述支架竖部(32)连接,并呈L形,所述支架横部(31)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一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