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4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该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净化机构,通过导流板的设置,将装置本体内部分割为生化腔、导流腔和三相分离腔,污水先经过生化腔内布水管均匀布水后,通过微孔曝气盘释放出微小气泡与污水接触好氧反应后,再通过过水堰进入到导流腔内,废水再经过导流腔底部的导流缝进入到三相分离腔内,在三相分离腔内设置有斜板填料和锯齿溢流集水槽,实现污泥、废水和气体的三相分离,整套装置设计为地埋式,解决现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占地大的缺陷,该装置便于操作、污泥截留效率高、投资成本低。投资成本低。投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水,医疗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现有的医疗污水净化设备普遍存在内部处理流程短流、生化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设备在过水时污泥截留效率低,导致出水口污泥堆积,且传统的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通过导流板的设置,将装置本体内部分割为生化腔、导流腔和三相分离腔,污水先经过生化腔内布水管均匀布水后,通过微孔曝气盘释放出微小气泡与污水接触好氧反应后,再通过过水堰进入到导流腔内,废水再经过导流腔底部的导流缝进入到三相分离腔内,在三相分离腔内设置有斜板填料和锯齿溢流集水槽,实现污泥、废水和气体的三相分离,整套装置设计为地埋式,解决现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占地大的缺陷,该装置便于操作、污泥截留效率高、投资成本低。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净化机构。
[0006]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外侧阵列设置有加力筋,所述加力筋为三角板,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底板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通过铰链铰接有检修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所述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均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联通。
[0007]所述净化机构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生化腔、导流腔和三相分离腔,所述生化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所述微孔曝气盘的上方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呈倒锥形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设置有过水堰,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设置有斜板填料,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方设置有溢流集水堰。
[000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外侧,所述导流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之间,所述三相分离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内侧。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板的顶部与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部设置有过水堰,所述导流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缝,所述导流缝处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法兰联通,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布水管的两侧均匀开设有至少一个布水孔。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架,所述管架的一侧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的排布呈丰字形结构,所述微孔曝气盘与所述曝气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另一端穿过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与供气设备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集水堰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一组锯齿,所述溢流集水堰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溢流集水堰的内部联通,所述出水接口连接软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出水法兰连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联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通过导流板的设置,将装置本体内部分割为生化腔、导流腔和三相分离腔,污水先经过生化腔内布水管均匀布水后,通过微孔曝气盘释放出微小气泡与污水接触好氧反应后,再通过过水堰进入到导流腔内,废水再经过导流腔底部的导流缝进入到三相分离腔内,在三相分离腔内设置有斜板填料和锯齿溢流集水槽,实现污泥、废水和气体的三相分离,整套装置设计为地埋式,可放置于地面以下,节省了占地面积,内部净化机构的结构经过多级导流板分隔处理,防止了污水处理流程的短流现象,污泥截留效率高,装置集成化设计,大大缩小了装置的外形尺寸,降低了装置的投资成本,且装置进出水均采用自流的方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便于操作和管理。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溢流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

装置本体;101

加力筋;102

检修口;1021

检修板;103

进水法兰;104

出水法兰;105

排气管;200

净化机构;201

生化腔;2011

曝气管; 2012

微孔曝气盘;2013

布水管;20131

布水孔;20132

堵头;20133

管架;202
‑ꢀ
导流腔;2021

导流缝;203

三相分离腔;2031

第一固定架;2032

第二固定架; 2033

斜板填料;2034

溢流集水堰;20341

锯齿;20342

出水接口;204

第一导流板;204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0),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底部外侧阵列设置有加力筋(101),所述加力筋(101)为三角板,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底板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口(102),所述检修口(102)通过铰链铰接有检修板(1021),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法兰(103)和出水法兰(104),所述进水法兰(103)和出水法兰(104)均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内部联通;净化机构(200),所述净化机构(200)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内部,所述净化机构(200)包括生化腔(201)、导流腔(202)和三相分离腔(203),所述生化腔(20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2011),所述曝气管(2011)的顶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2012),所述微孔曝气盘(2012)的上方设置有布水管(2013),所述布水管(20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204),所述第一导流板(204)呈倒锥形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205),所述第二导流板(205)的顶部设置有过水堰(2051),所述第二导流板(205)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导流板(206),所述第三导流板(20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架(2031)和第二固定架(2032),所述第一固定架(2031)和第二固定架(2032)之间设置有斜板填料(2033),所述第一固定架(2031)的上方设置有溢流集水堰(20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腔(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04)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5)的外侧,所述导流腔(202)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板(205)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06)之间,所述三相分离腔(20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04)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06)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型地埋式医疗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通皮赣闽
申请(专利权)人:零一环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