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及尾水净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620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及尾水净化方法,设有挡墙、反冲洗过滤系统、吸污系统,反冲洗过滤系统由过滤机构和反冲洗机构组成。尾水先经过两道挡墙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实现部分颗粒物从水体中脱离。随后经过初步沉降的水继续进入反冲洗过滤系统并在内部进行由下而上的流动,通过过滤机构的过滤后排出,反冲洗机构向过滤机构内部输送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水,使富集在过滤网外表面颗粒物成絮团脱落并沉积,便于我们集中清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对尾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实现了生态养殖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养殖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养殖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及尾水净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虾田的生态养殖,具体涉及到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及尾水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水产养殖行业存在养殖尾水直排,换水和收获期养殖尾水直排,污染环境现象,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尾水污染的现场已经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3]目前,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是行业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实测表明,固体悬浮物中附着的氮,磷约占整个水体中氮磷的42

67%,通过悬浮物的有效去除,对减少水体氮磷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现有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常见的三池两坝工艺,复合人工湿地净化工艺,均有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池以及过滤坝组成,其尾水净化面积占到整个池塘面积的8

15%,由于占地面积大,在推广中受到养殖户的抵制。其中用于对颗粒物沉淀去除的沉淀池面积占到整个尾水净化面积的40%,已经限制了该工艺的推广。研究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方法,减少沉淀区占地面积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对大宗淡水鱼养殖尾水悬浮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固体颗粒物且粒径>100um的仅占全部颗粒物的7

10%,粒径在50

100um约占全部固体颗粒物的12

15%,其余粒径≤50um的占到固体颗粒物总量的60

70%,大部分细小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且密度微大于水,在水体中为不易沉降的悬浮状态,单纯依赖沉淀存在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用时时间长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固体颗粒物中附着氮磷因时间长,二次释放等问题。因此,提高固体颗粒物的去除,是当前水产养殖尾水要解决的迫切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设于稻虾田排水口处用于对稻虾田排出的尾水进行净化,该系统设有挡墙、反冲洗过滤系统、吸污系统;
[0005]所述挡墙位于包含有在水流方向上竖立的多个挡板,流动的尾水依次经过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后进入反冲洗过滤系统,相邻挡板之间的底部泥面均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集污槽;
[0006]所述反冲洗过滤系统由过滤机构和反冲洗机构组成,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滤池,在所述滤池底部的泥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集污槽,在所述滤池远离所述挡墙的一侧设有若干排水口,在所述滤池内设有若干水平分布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为中空管状机构且管壁为多孔材质,在所述过滤器外壁包覆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的中空管道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相连,
[0007]所述反冲洗机构包含有高压清理装置和多个冲洗喷头,所述高压清理装置通过软管与所述冲洗喷头相连,所述冲洗喷头通过滑动支架安装在所述滤池的排水口一侧,由所述滑动支架带动所述冲洗喷头移动以与所述排水口相连;
[0008]所述吸污系统设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连接有多个吸污管,吸污管的末端分别与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清理装置为变频水泵或者气泵。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墙包含有在水流方向上依次竖立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0011]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位于所述稻虾田的液面以下,所述排水口低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表面;
[0012]所述第二挡板由上下间隔的上挡墙和下挡墙组成,上挡墙和下挡墙之间留有低于所述第一挡板顶面的过水口,且上挡墙顶面高于所述稻虾田的液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挡板均高于所述稻虾田的液面,并且在所述挡板上分别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在水流方向上高度错落布置,同样可以实现使尾水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为塑料盲沟管。
[0015]一种基于上述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的尾水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6]流动的尾水经过所述挡墙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尾水中的颗粒物初步沉积在各所述挡板的前侧泥面;
[0017]经过所述挡墙初次过滤的尾水进入所述反冲洗过滤系统,尾水经过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由所述排水口排出,过滤网将尾水中的污垢和颗粒物吸附在表面;
[0018]所述过滤器及所述过滤网需要清洗时,移动所述滑动支架使所述冲洗喷头以与所述排水口相连,开启所述高压清理装置输送高压介质至所述过滤器内管使所述过滤网外表面附着的污垢抖落下来;
[0019]启动所述吸污泵将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中沉积的颗粒物吸走。
[0020]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清理装置间歇性的输送高压介质至所述过滤器内管,且每次输送的高压介质的压强越来越大。
[0021]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尾水先经过挡墙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可以将尾水中一部分的颗粒物沉积在挡墙的各挡板前侧的泥面上,随后经过初步过滤的水继续进入反冲洗过滤系统,尾水在内部进行由下而上的流动,通过过滤网将尾水中的颗粒物吸附起到过滤作用,最后经过进去过滤管的内管并排出。当过滤网表面污垢过多时,我们可以打开高压清理装置,高压清理装置向反冲洗过滤系统内部输送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水使附着在过滤网外表面的污垢脱落并沉积,便于我们集中清理,并延长过滤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分布于稻虾田、排水井、尾水净化区和生态净化区的分布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的原理图;
[0025]图3为滤池内部的过滤机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7]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淡水池塘固体颗粒物高效净化系统该系统将淡水鱼养殖池塘1排放的水含有较高的固体颗粒物,携带有大量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经过排水井2排至尾水净化区3中进行净化处理。
[0029]在净化区3前端的靠近排水井2处设置两道导流挡墙,进行初级沉淀,然后再通过过滤机构7对水体固体颗粒物强化过滤去除,净化后的水体排入后续生态净化单元10进一步净化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其中,过滤机构7的外层滤网滤除大量颗粒物,透水能力变差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设于稻虾田排水口处用于对稻虾田排出的尾水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有挡墙、反冲洗过滤系统、吸污系统;所述挡墙位于包含有在水流方向上竖立的多个挡板,流动的尾水依次经过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迂回式的流动后进入反冲洗过滤系统,相邻挡板之间的底部泥面均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集污槽;所述反冲洗过滤系统由过滤机构和反冲洗机构组成,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滤池,在所述滤池底部的泥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集污槽,在所述滤池远离所述挡墙的一侧设有若干排水口,在所述滤池内设有若干水平分布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为中空管状机构且管壁为多孔材质,在所述过滤器外壁包覆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的中空管道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所述反冲洗机构包含有高压清理装置和多个冲洗喷头,所述高压清理装置通过软管与所述冲洗喷头相连,所述冲洗喷头通过滑动支架安装在所述滤池的排水口一侧,由所述滑动支架带动所述冲洗喷头移动以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所述吸污系统设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连接有多个吸污管,吸污管的末端分别与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清理装置为变频水泵或者气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固体颗粒物高效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含有在水流方向上依次竖立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果锋刘兴国王婕陶祯唐荣葛鹏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乐兴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