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22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该车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车架作为整个摩托车的骨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动力系统通过支耳安装固定于车架上,前转向系统通过立管连接于车架上,后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连接平叉和车架。轮系、燃油系统、座垫、电器系统、覆盖件等总成都安装于车架上,即将各总成组成一辆完整的摩托车,两轮摩托车车架承受了摩托车各总成的全部质量和有效载荷,并承受摩托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因此,车架的设计至关重要,车架的重量、震动性、稳定性及装配性等都是设计者重要考虑因素。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能够使得该车架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0004]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
[0005]其中,所述车架主管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和右后上管,所述左后上管、所述右后上管和所述车架主管之间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焊接两侧扣合接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所述右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右后边管;
[0006]所述左后边管的折弯处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所述右边管的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
[0007]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所述左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右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下管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下管的上端;
[0008]所述左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右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左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所述右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右下悬挂,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和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之间连接有下横管。
[0009]其中,所述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呈弧形设置,所述尾连接管的两端
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和副车架左边管,所述副车架右边管和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所述副车架左边管的尾端和所述尾连接管的中段固定连接有坐垫锁支承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与车架右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与副车架左连接座固定连接。
[0010]其中,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左边管上接头,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左边管,所述左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所述左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左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左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固定连接。
[0011]其中,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右边管上接头,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右边管,所述右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右悬挂板,所述右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右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右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右下悬挂固定连接。
[0012]其中,所述左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左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左支承外体、后平叉左支承内体。
[0013]其中,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内体对应有开孔配合后平叉左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0014]其中,所述右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右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右支承外体、后平叉右支承内体。
[0015]其中,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内体对应开有切口配合后平叉右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0016]本技术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通过采用组合结构,由所述车架主体,所述副车架,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和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装配构成,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发动机调节螺管与车架主体装配结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后平叉调节螺管与车架主体装配结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后平叉左支承与后平叉左支承内、外体配合结构剖视图。
[0021]1‑
车架立管、2A

左边管上接头、2B

右边管上接头、3

右边管、4A

发动机前左悬挂板、4B

发动机前右悬挂板、5

左边管、6

左边管下接头、7

右边管下接头、8

发动机调节螺管、9

发动机上悬挂、10

车架主管、11

上连接板、12

下连接板、13

右后上管、14

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5

右后下管、16

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7

后平叉右支承、18

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9

发动机后右下悬挂、20

下横管、21

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2

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3

后平叉左支承、24

后平叉调节螺管、25

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6

左后下管、27

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8

后上管、29

左后边管、30

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1

副车架左连接座、32


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3

空滤器后装配支承、34

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5

右后边管、36

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7

副车架右连接座、38A

副车架右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管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和右后上管,所述左后上管、所述右后上管和所述车架主管之间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焊接两侧扣合接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所述右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右后边管;所述左后边管的折弯处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所述右边管的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所述左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右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下管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下管的上端;所述左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右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左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所述右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右下悬挂,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和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之间连接有下横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呈弧形设置,所述尾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和副车架左边管,所述副车架右边管和所述副车架左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道奎蒋显恒程兴春左辉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高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