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19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包括罐体和电机,罐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搅拌主杆和搅拌副杆,搅拌主杆转动连接于空腔内并由电机进行驱动,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包括鼓风机、输气主管以及输气副管,搅拌主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安装腔,搅拌副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二安装腔,输气主管一端与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依次延伸至第一安装腔内,输气副管一端与输气主管联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腔内,搅拌副杆远离搅拌主杆的一端设有排气口,鼓风机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副管并最终由排气口通入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将机械搅拌和气动搅拌相互结合,从而提高搅拌效率。而提高搅拌效率。而提高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


[0001]本技术涉及油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

技术介绍

[0002]油品是由原油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制成的,在对油品的深度加工中,会按照国标油品规范进行油品调和,使其在最低的成本达到国家标准在调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搅拌装置,通过油品调和罐将各种添加剂与油品充分混合,以使其达到制定的标准。
[0003]现有的调和罐的搅拌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即机械搅拌和气动搅拌,机械搅拌是采用搅拌轴的旋转搅拌,气动搅拌是通入外部气体进行气动搅拌,但是这两种搅拌方式的搅拌效率都很低,从而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能够将机械搅拌和气动搅拌相互结合,从而提高搅拌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包括罐体和电机,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搅拌主杆和搅拌副杆,所述的搅拌副杆固定在搅拌主杆上,所述的搅拌主杆转动连接于空腔内并由电机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鼓风机、输气主管以及输气副管,所述的搅拌主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的搅拌副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的输气主管一端与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依次延伸至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的输气副管一端与输气主管联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的搅拌副杆远离搅拌主杆的一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的鼓风机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副管并最终由排气口通入空腔内。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内设有输气通道,所述的输气通道的内壁与输气副管的外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所述的输气通道远离搅拌主杆的一端为封闭端,靠近搅拌主杆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的输气通道靠近搅拌主杆的一端与搅拌主杆联通,所述的输气通道上设有输气口,所述的输气口与第二安装腔联通,所述的输气副管一端通过输气口通入第二安装腔内。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内设有压缩装置,所述的压缩装置包括弹簧和滑块,所述的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腔靠近搅拌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在第二安装腔内构成滑移配合。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滑块上表面与输气通道外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所述的滑块下表面与搅拌副杆内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安装腔内设有卡环,所述的卡环为多个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的输气主管依次穿过卡环并与卡环构成限位配合。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搅拌副杆为多个且均匀固定在搅拌主杆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通过电机驱动搅拌主杆进行旋转,并由搅拌主杆带动搅拌副杆进行旋转实现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过程中气体发生装置中的鼓风机能够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副管并最终由排气口通入空腔内实现气动搅拌,从而能将机械搅拌与气体搅拌相互结合,所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调和罐采用单一的机械搅拌或者气动搅拌的方式其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搅拌效率,提高了对油品加工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包括罐体1和电机2,罐体1内设有空腔3,空腔3内设有搅拌主杆4和搅拌副杆5,搅拌副杆5固定在搅拌主杆4上,搅拌主杆4转动连接于空腔3内并由电机2进行驱动,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6,气体发生装置6包括鼓风机61、输气主管62以及输气副管63,搅拌主杆4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安装腔41,搅拌副杆5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二安装腔51,输气主管62一端与鼓风机6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依次延伸至第一安装腔41内,输气副管63一端与输气主管62联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腔51内,搅拌副杆5远离搅拌主杆4的一端设有排气口52,鼓风机61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62和输气副管63并最终由排气口52通入空腔3内,通过电机2驱动搅拌主杆4进行旋转,并由搅拌主杆4带动搅拌副杆5进行旋转实现机械搅拌,在机械搅拌的过程中气体发生装置6中的鼓风机61能够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62和输气副管63并最终由排气口52通入空腔3内实现气动搅拌,从而能将机械搅拌与气体搅拌相互结合,进而提高了搅拌效率,提高了对油品加工的加工效率。
[0020]第二安装腔51内设有输气通道511,输气通道511的内壁与输气副管63的外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输气通道511远离搅拌主杆4的一端为封闭端,靠近搅拌主杆4的一端为开口端,输气通道511靠近搅拌主杆4的一端与搅拌主杆4联通,输气通道511上设有输气口(图中未画出),输气口(图中未画出)与第二安装腔51联通,输气副管63一端通过输气口(图中未
画出)通入第二安装腔51内,通过输气通道511对输气副管63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搅拌副杆5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输气副管63产生抖动。
[0021]第二安装腔51内设有压缩装置7,压缩装置7包括弹簧71和滑块72,弹簧71一端与滑块7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腔51靠近搅拌主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72在第二安装腔51内构成滑移配合,当搅拌副杆5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将滑块72向远离搅拌主杆4的方向进行滑移,从而滑块72能够将通入第二安装腔51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气体因体积受到压缩进而能够更快的通过排气口52通入空腔3内,进一步提高了调和罐的搅拌效率。
[0022]滑块72上表面与输气通道511外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滑块72下表面与搅拌副杆5内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通过将气通道外壁和搅拌副杆5内壁能够分别与滑块72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抵构成限位配合,从而确保滑块72在第二安装腔51内滑移时的气密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包括罐体和电机,所述的罐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搅拌主杆和搅拌副杆,所述的搅拌副杆固定在搅拌主杆上,所述的搅拌主杆转动连接于空腔内并由电机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鼓风机、输气主管以及输气副管,所述的搅拌主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的搅拌副杆内部为中空结构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的输气主管一端与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依次延伸至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的输气副管一端与输气主管联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的搅拌副杆远离搅拌主杆的一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的鼓风机将外界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副管并最终由排气口通入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调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腔内设有输气通道,所述的输气通道的内壁与输气副管的外壁相抵构成限位配合,所述的输气通道远离搅拌主杆的一端为封闭端,靠近搅拌主杆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鸣雷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置彩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