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892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其包括调和罐,调和罐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连通有A料储罐和B料储罐,调和罐的上端还设有用于加入原油的第三进口;A料储罐与B料储罐的内壁上均环绕设有电连接控制器的加热管,A料储罐与B料储罐内底壁上分设有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调和罐内设有将其内部分隔成上腔和下腔的隔板,隔板的下料口上设有信号连接控制器的电磁阀,上腔的围壁上设有环形加热器,上腔的腔壁上还设有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下腔内设有由振动机构驱动振动的第一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先分别将各类原料和原油加热到适合的温度再进行搅拌混合,提高最终得到的成品油的质量。品油的质量。品油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原油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汽柴油调和技术是石化企业重要的油品生产加工技术,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人们对成品油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时代,使用汽柴油调和技术能够生产出符合国家油品标准的产品。同时对于满足炼厂油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柴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原油中加入各类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形成所需的汽柴油;现有的汽柴油生产设备采用的是将各类原料和原料投入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搅拌混合,然而各类原料和原油的最佳反应温度不同,导致调和生产出的成品油质量不佳,并且现有的汽柴油生产设备无法对调和生产出的成品油进行有效的去杂,导致成品油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该系统中先分别将各类原料和原油加热到适合的温度,随后再投入到调和罐中进行搅拌混合,并且还可通过第一过滤网对成品油进行过滤除杂,从而提高最终得到的成品油的质量。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包括调和罐、A料储罐以及B料储罐,所述 A料储罐和所述B料储罐的出料端分别与所述调和罐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通,所述调和罐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加入原油的第三进口;所述A料储罐与所述B料储罐的内壁上均环绕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A料储罐与所述B料储罐内底壁上分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调和罐内设有带有下料口的隔板,所述下料口上设有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磁阀,所述隔板将所述调和罐的内部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的围壁上设有环形加热器,所述上腔的腔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腔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下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由振动机构驱动振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腔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两个分设在所述下腔的左右侧壁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端端面偏心处设置有敲击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调和罐的顶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腔内并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侧壁上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长度逐渐增大的桨叶。
[000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连接有框式搅拌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和罐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下腔连通的取样管道和用于输料装车的出料管道,所述取样管道和所述出料管道错开设置,所述取样管道上设置有手动阀,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腔内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端设置有吊环,所述下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有一端连接所述吊环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缠绕在线盘上,所述线盘由第二电机驱动旋转。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在A料储罐和B料储罐的内壁环绕设有加热管,可以先将各个原料加热到最佳的反应温度,随后再输送到调和罐中与加热到合适温度的原油进行搅拌混合,使不同的液体原料进入调和罐后在搅拌组件的搅拌下与原油快速的进行反应调和形成成品油,缩短成品油制备时间,并提高成品油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A 料储罐、B料储罐和上腔内的温度并将所测得的温度值实时反馈给控制器,以较为准确的控制各个原料和原油保持在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从而提高成品油的质量;还通过在下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在振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往复振动,可以对调和制成的成品油进行有效的过滤,从而提高最终输出的成品油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拆去A料储罐和B料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A料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调和罐、110第一进口、120第二进口、130第三进口、140隔板、141 下料口、142电磁阀、150上腔、160下腔、170环形加热器、180第三温度传感器;
[0022]200A料储罐、210加热管、220第一温度传感器、230液泵;
[0023]300B料储罐、310第二温度传感器;
[0024]410第一过滤网、420连接板、430弹簧、440第一电机、450转动盘、460 敲击;
[0025]510搅拌电机、520搅拌轴、530桨叶、540框式搅拌叶;
[0026]610取样管道、620手动阀、630出料管道、640开关阀;
[0027]710转轴、720第二过滤网、730吊环、740导向轮、750钢丝绳、760线盘、 770第二电机、780水平板、790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1]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和罐、A料储罐以及B料储罐,所述A料储罐和所述B料储罐的出料端分别与所述调和罐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通,所述调和罐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加入原油的第三进口;所述A料储罐与所述B料储罐的内壁上均环绕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A料储罐与所述B料储罐内底壁上分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调和罐内设有带有下料口的隔板,所述下料口上设有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磁阀,所述隔板将所述调和罐的内部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的围壁上设有环形加热器,所述上腔的腔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腔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下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由振动机构驱动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原料调和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两个分设在所述下腔的左右侧壁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柳青田建园徐国栋伊利王国涛岳建军吴慧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