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接脚设计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78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具垂直出光方向的截面,此垂直出光方向的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截面包含一出光区,此出光区具有垂直于出光方向的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实质小于70%的第一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背面接脚设计,以使发光二极管元件维持较大的散热面积,借此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并防止接脚弯折而造的散热通道缩减成问题。同时,配合导光板的薄形化设计,缩减发光二极管元件出光面相对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出光口径,使其兼顾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导光板的光学耦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具有低耗电量、低发热 量、操作寿命长、耐撞击、体积小、反应速度快、无汞以及可发出稳定波 长的色光等良好光电特性,因此常应用于家电、仪表的指示灯、光电产品 的应用。随着光电科技的进步,发光二极管元件在提升发光效率、使用寿 命以及亮度等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未来发光元件的 主流。以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为例,采用上迷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光源, 正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请参阅图l所示,图1是绘示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100的部分结构剖面图。背光模组100 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01与导光板104偶合,且发光二极管元件 101是借由导脚(Lead)102固设并电性连结于位在背板103之上的控制基板 106。由发光二极管晶粒109所提供的光线107,是直接经由导光板104进 行扩散或先由反光板105反射后,再经由导光板104平均分散,最后由光 出射口射出,以提供薄型化液晶显示器(未绘示)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元件101是采用表面粘着(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SMT)技术将导脚102焊接于控制基板106上。以图1所绘示的 发光二极管元件101为例,当发光二极管元件101的厚度较大时,尚可以 束用背面接脚设计(如图1所绘示),将设于发光二极管元件101背面(相对 于其出光面108的另一侧)的导脚102借由表面粘着方式,连结在控制基板 106上,而不至发生倾倒与脱落的现象,其中控制基板106垂直于发光二极 管元件100的光出射方向Rl。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曰亦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必须不断 地变薄,为了使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导光板104作更有效的光学偶合,发光 二极管元件101的厚度也不断地遭到压缩。当发光二极管元件101为因应 液晶显示器薄型化的设计需求而缩小其厚度时,采用背面接脚设计将会使 导脚102与控制基板106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导致散热基座面积相对缩 小,而出现发光二极管元件101散热不良,或因粘着力不足而造成倾倒与 脱落的问题,进而影响制程良率。为了解决此一问题,现有习知技术进而采用侧面接脚设计。请参阅图2所示,图2是绘示另一种传统发光二极管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200 的部分结构剖面图。侧面接脚设计是将导脚202置于发光二极管元件201 的出光面208两侧的侧壁上,借由导脚202将发光二极管元件201焊接于 平行发光二极管元件201的光出射方向R2的控制基板206上。然而,当散热基座面积相对缩小,大量热量囤积会影响发光二极管元 件201的亮度,由于导脚202是发光二极管元件201主要的散热途径。采 用侧面接脚设计,相较于背面接脚设计而言,导脚202必须经过较多次的 弯折方能进行焊接,而导脚202在经过多次弯折后,金属组织往往遭到破 坏,导致热导通量缩减,导热性下降,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元件201的发 光品质与制造成本。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制程简易且稳定度高的发光二极管 元件及其各种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 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并 防止发光二极管元件接脚弯折而造的散热通道缩减成问题,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是使其采用背面接脚发光二极管元件来配合导光板的薄形化设计, 借由缩减发光二极管元件出光面相对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出光口径,来 兼顾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导光板的光学耦合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晶显示器,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高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发光效率及稳定度,并可解决 薄型化液晶显示器的制程步骤良率不高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 ; LED ),具有一出 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该截面 包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该第 二高度实质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中所述的第二高度实质小于60%该第一高度。前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具有第一电极 与第二电极;以及一第 一导脚,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 一 电极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导脚,与该第一导脚相距有一距离,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二电极 电性连接。前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中连接该第 一导脚与该发光二极管元件的 一控制面板的 一第 一焊锡面实质平行该截面,连接该第二导脚与该控制面 板的一第二焊锡面实质平行该截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位于导光板的 一侧壁;以及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与该入光面耦合,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出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该 截面包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该第二高度实质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二高度实质小于60%该第一高度。 前述的背光模组,其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 电极;以及一第 一导脚,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 一 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 导脚,与该第一导脚相距有一距离,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二电极电性连 接;其中连接该第 一导脚与该发光二极管元件的 一控制面板的 一第 一焊锡面实质平行该截面,连接该第二导脚与该控制面板的一第二焊锡面实质平行 该截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 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液晶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设 于该液晶面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位于导 光板的一侧壁;以及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与该入光面耦合,该发光二极管元件 具有一出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 该截面包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 该第二高度实质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二高度实质小于60%该第一高度。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具有第一电极与第 二电极;以及一第 一导脚,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 一 电极电性连接;以及一第 二导脚,与该第一导脚相距有一距离,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二电极电性 连接;其中连接该第 一导脚与该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控制面板的一第 一焊锡 面实质平行该截面,连接该第二导脚与该控制面板的一第二焊锡面实质平 行该截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f支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出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该截面包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该第二高度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7-7-12 60/949,4781.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出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该截面包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该第二高度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高度 小于60%该第一高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晶粒,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以及一第 一导脚,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 一 电极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导脚,与该第一导脚相距有一距离,与发光二极管晶粒的第二 电极电性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该第 一导脚与该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控制面板的一第一焊锡面实质平行该截 面,连接该第二导脚与该控制面板的一第二坪锡面实质平行该截面。5. —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一侧壁;以及 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与该入光面耦合,该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一出光方向以及垂直该出光方向的一截面,此截面具有第一高度,其中该截面包 含一出光区,且该出光区具有垂直于该出光方向的一第二高度,且该第二 高度实质小于70%的该第一高度。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高度小于60%该第一高度。7.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维铭
申请(专利权)人:奇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