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6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其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端部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筒体的瓦座,所述密封罩内侧壁靠近筒体中央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处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横截面成梯形。有益效果:解决了因设置多个回油槽而影响回油槽结构的整体宽度,从而避免润滑油发生漏油。滑油发生漏油。滑油发生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现有技术中的磨机在使用过程分中,会在筒体的端部设置密封罩,筒体设有回油槽,当筒体转动的时候,对筒体与支撑轴瓦的接触处起到润滑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密封罩上的回油槽大部分都是并排设置两个回油槽,影响了回油槽结构的整体宽度,容易漏油,且使得润滑油在密封罩内回油不顺畅,影响筒体与支撑轴瓦连接处的润滑度。因此,需要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端部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筒体的瓦座,所述密封罩内侧壁靠近筒体中央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处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横截面成梯形。
[000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两个瓦座之间设有调节两个瓦座之间距离的支撑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块、左右对称开设于安装块顶部的两个副开口、开设于安装块顶部中央位置的主开口、设置于副开口内的调节组件、设置于主开口内且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主开口和副开口之间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瓦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靠近安装块中央位置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安装块前后方向转动连接于副开口内侧壁的转杆、固定套设于转杆上且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杆贯穿设置于主开口内侧壁与安装块后侧壁之间。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与副开口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副开口内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滑杆。
[0009]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密封罩内侧壁靠近筒体中央的一处设置凸出部,在凸出部处设置回油槽,且回油槽的横截面成梯形,从而设置成单个回油槽,解决了因设置多个回油槽而影响回油槽结构的整体宽度,从而避免润滑油发生漏油;通过设置支撑调节装置,便于调节两个瓦座之间的距离,同时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精准的改变两个瓦座的位置,有助于使瓦座与筒体更好地贴合。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密封罩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参照图1

3,其包括筒体2和设置于筒体2端部的密封罩1,密封罩1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筒体2的瓦座3,密封罩1内侧壁靠近筒体2中央的一端设有凸出部12,凸出部12处设有回油槽6,回油槽6的横截面成梯形,从而设置成单个回油槽6,解决了因设置多个回油槽6而影响回油槽6结构的整体宽度,从而避免润滑油发生漏油,同时也可避免润滑油在密封罩1内回油不顺畅。
[0016]相邻的两个瓦座3之间设有调节两个瓦座3之间距离的支撑调节装置,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块5、左右对称开设于安装块5顶部的两个副开口8、开设于安装块5顶部中央位置的主开口7、设置于副开口8内的调节组件、设置于主开口7内且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通过设置支撑调节装置,便于调节两个瓦座3之间的距离,同时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精准的改变两个瓦座3的位置,有助于使瓦座3与筒体2更好地贴合。
[0017]调节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主开口7和副开口8之间的螺杆11、螺接于螺杆11上且与瓦座3固定连接的支撑柱4、设置于螺杆11上靠近安装块5中央位置一端的从动锥齿轮13。驱动组件包括沿安装块5前后方向转动连接于副开口8内侧壁的转杆15、固定套设于转杆15上且与从动锥齿轮13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4。使用时通过转动转杆15,使转杆15带动主动锥齿轮14转动,主动锥齿轮14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13转动,从动最齿轮带动螺杆11转动,螺杆11带动支撑柱4沿螺杆11做轴向运动,从而使支撑柱4带动瓦座3移动,从而通过驱动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相互配合,只需要转动转杆15,便可同时带动两个调节组件运动,调节两个瓦座3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筒体2的实际直径和实际需求改变两个瓦座3的位置。
[0018]转杆15贯穿设置于主开口7内侧壁与安装块5后侧壁之间,便于在安装块5外侧转动转杆15,操做便捷。
[0019]支撑柱4与副开口8内侧壁滑动连接,副开口8内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柱4固定连接的滑杆9,通过滑杆9和滑槽10的相互配合,对支撑柱4的运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有助于使支撑柱4在副开口8内更稳定得移动。
[0020]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当调节两个瓦座3之间距离时,通过转动转杆15,使转杆15带动主动锥齿轮14转动,主动锥齿轮14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13转动,从动最齿轮带动螺杆11转动,螺杆11带动支撑柱4沿螺杆11做轴向运动,从而使支撑柱4带动瓦座3移动,从而通过驱动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相互配合,只需要转动转杆15,便可同时带动两个调节组
件运动,调节两个瓦座3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筒体2的实际直径和实际需求改变两个瓦座3的位置。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照实际需求精准的改变磁瓦的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端部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用于支撑筒体的瓦座,所述密封罩内侧壁靠近筒体中央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处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横截面成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瓦座之间设有调节两个瓦座之间距离的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块、左右对称开设于安装块顶部的两个副开口、开设于安装块顶部中央位置的主开口,所述副开口内设有调节组件,所述主开口内设有与调节组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机筒体回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强闻晓锋管冰杰王铃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力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