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587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其反射器的开口端一侧的上部和下部被削平,从正面看,反射器呈上下平行的横长形状。而从横向看该反射器,其开口端呈倾斜状,这是因为上半部反射面的开口端比下半部反射面的开口端向顶部一侧后退,且下半部反射面也相应地倾斜后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更为薄型化且容易得到所述配光特性的产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专利技术了采用小型化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埋入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并将之作为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1996-262709号提出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图22是该在先专利技术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的光轴部分剖视图。图23则是该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剖视图。在图中,101是灯体,102是棱镜,103是识别信号灯用灯部,104是基座。灯体101具有设置在上壁面的导光槽101a及与导光槽101a连通的内部空间101b。而灯体101又由上部灯体101c及被其覆盖的下部灯体101d构成。棱镜10水密地设置在灯体101的导光槽101a以及内部空间101b之间,将光路限制为与路面之间形成低角度的状态。识别信号灯用灯部103如图23所示,是预先在反射器103a的内部,在灯丝103b1的中心位于由单一旋转抛物面构成的反射面103a1的大致焦点上的状态下用灯头胶合剂103c固定灯泡103b而形成一个整体。反射器103a的顶部一体形成筒部103a2,在该筒部103a2内插入灯泡103b的密封部103b1,并在它们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灯头胶合剂103c进行固定。识别信号灯用灯部103成形为在其反射器103a开口端一侧的上部形成削平部103a3的形状。而且如图22所示,在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灯体101内,反射器103a位于不高于棱镜102的位置,以使反射器103a的反射光尽可能地入射棱镜102。另外,在图22中,G表示埋设识别信号灯的路面。而且,埋入式识别信号灯是以其灯体101的上壁面露出的状态埋入路面G使用的。识别信号灯用灯部103的反射器103a和灯泡103b预先保持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关系,故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光学调节容易进行,同时由于在反射器103a的上部形成削平部103a3,故可以缩短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高度尺寸。然而,现在要求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进一步薄型化,希望出现适应此要求的识别信号灯用灯部、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另外,机场用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必须满足在较小的仰角范围、且左右较大的水平角范围内保持规定发光强度的配光特性,且要求用耗电最小的识别信号灯用灯部来满足这种规定的配光特性,而这绝非容易之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反射器进行改良、可实现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进一步薄型化、同时容易得到所需配光特性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及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设有灯体、限制光路用棱镜和识别信号灯用灯部,所述灯体具有设于上壁面且倾斜向上的导光槽及与导光槽连通的内部空间;所述限制光路用棱镜液密地设置在灯体的导光槽与内部空间之间;所述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由具有灯泡罩、封装在灯泡罩内的灯丝和与灯丝连接的脚部的灯泡以及与该灯泡光学性地相对设置、且开口端与棱镜相对、同时开口端一侧的上下部分与光轴大致平行地削平的反射器构成。本专利技术及以下各专利技术中所用术语的定义及技术含义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适用于机场的跑道中心线灯、滑行路灯、停止线灯等,以及公路的交叉点识别灯等。关于灯泡,从小型和大光输出的要求出发,最好用卤素灯泡,但充有氪气或氙气的灯泡也能满足比较小型和大光输出的要求,而有的场合并不特别要求小型和大光输出,故也允许用其他的灯泡。卤素灯泡中有一种是在灯泡罩表面形成红外线反射膜,因其发光效率高,故这种结构特别适合本专利技术。关于反射器,最好是在基体的内面涂敷反射率高的反射膜,但如果基体本身是由反射率高的物质、譬如高纯度铝等构成的,则不必另外涂敷反射膜,另外,玻璃或金属适用于作基体。在反射器上,一般存在与光学作用所决定的光轴无关的几何学意义上的反射器中心线。本专利技术称之为反射器的中心轴。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必须用相对路面较小的仰角照射光线,而又很难在灯体内部相对路面用较小角度设定灯部的光轴。为此,要在中间夹装棱镜,使从灯部放射的光路向路面方向折射。所谓限制光路,就是譬如上述那样将光路限制在规定的方向的意思。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棱镜为了适合配光特性而形成横长的开口面。一旦使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开口端尺寸与棱镜的横宽一致,则灯部的反射器开口端的上下部分就会从棱镜向外侧超出,导致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照明器具效率低下。而如果使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反射器开口端尺寸与棱镜的上下方向尺寸一致,则棱镜的左右方向光量又会不足,难以得到所需的配光特性。为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可以得到所需的上下方向配光的程度,将灯部开口端的上下部分与光轴大致平行地削平,这样可以缩小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上下方向尺寸,即缩小高度,从而可使埋入式识别信号灯进一步薄型化。与此同时,由于可以使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横向开口口径与棱镜的横向尺寸一致,因此可以确保所需的左右方向光量。另外,在希望进一步确保上下方向光量的场合,可以把反射器的上半部反射面做成来自灯泡的光线不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并把下半部反射面做成来自灯泡的光线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为了将上半部反射面做成从灯泡放射并入射该反射面后反射的反射光不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要用单一的旋转2次曲面构成上半部反射面,在这种场合,只要使旋转2次曲面的轴与中心轴平行,或是向着反射器的开口端对中心轴形成一定角度即可。另外,在用具有自由曲面的多个小面构成上半部反射面的场合,可以将各小面设定成各小面的反射光不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而为了将反射器的下半部反射面做成从灯泡放射并射到该反射面后反射的反射光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要用单一的旋转2次曲面构成下半部反射面,在这种场合,只要使旋转2次曲面的轴与中心轴交叉即可。另外,也可以用具有自由曲面的多个小面构成反射面。在这种场合,可以将各小面设定成各小面的反射光与中心轴交叉的状态。在上半部反射面与下半部反射面如上述那样具有不同结构时,允许二者间的接合部成为不连续的曲面。不过,为了限制反射器和灯泡的光学性关系,最好夹装灯头胶合剂一类的结构材料进行固定。但需要时也可以做成灯泡在反射器上装拆自如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时,在灯泡断丝时可以只更换灯泡而不动反射器。而且,在这样的结构中,从灯泡射到反射器的上半部反射面的光与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反射。而从灯泡射到下半部反射面的光则横跨中心轴而向斜上方反射。从而,来自上半部反射面的反射光大致垂直地射入棱镜的进光面。来自下半部反射面的反射光从斜下方射入棱镜的进光面。分别射入棱镜的光根据入射角而折射,并从棱镜射出而形成细长的光束(光柱),且以低角度向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前方投射。而且,来自上半部反射面的反射光主要承担反射器的中心轴下半部。而来自下半部反射面的反射光以主要承担射器的中心轴上半部。结果,与将上下半部反射面同样程度地削平的场合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上下方向的配光特性。另外,在将反射器分为上半部反射面和下半部反射面的同时,为了使来自下半部反射面的反射光横切中心轴,如果使下半部反射面相对中心轴而向上方倾斜,则可以减少反射器下半部的伸出量。这一点有利于实现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尤其是下侧的尺寸)小型化。从而,识别信号灯用灯部的反射器不再成为妨碍,或是妨碍程度减轻,这样就可以将埋入式识别信号灯的灯具做得较薄。本专利技术的反射器允许上半部反射面及下半部反射面分别由具有自由曲面的多个小面构成。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是用多个小面构成各反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设于上壁面且倾斜向上的导光槽及与导光槽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灯体;水密地设置在灯体的导光槽与内部空间之间的限制光路用棱镜;由具有灯泡罩、封装在灯泡罩内的灯丝和与灯丝连接的脚部的灯泡以及与该在 灯泡光学上相对设置、且开口端与棱镜相对、同时开口端一侧的上下部分与光轴大致平行地削平的反射器构成的识别信号灯用灯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1-13 00518/98;JP 1998-6-2 151831/98;JP 1991.一种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设于上壁面且倾斜向上的导光槽及与导光槽连通的内部空间的灯体;水密地设置在灯体的导光槽与内部空间之间的限制光路用棱镜;由具有灯泡罩、封装在灯泡罩内的灯丝和与灯丝连接的脚部的灯泡以及与该在灯泡光学上相对设置、且开口端与棱镜相对、同时开口端一侧的上下部分与光轴大致平行地削平的反射器构成的识别信号灯用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其特征在于,灯泡的脚部与在包含不同形状的反射面且互为不同的相邻的曲面部分之间形成、且从顶部一侧向开口端一侧延伸而成的反射器的接合部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识别信号灯,其特征在于,在灯泡的脚部增设支持线,同时设置固定支持线及脚部的辅助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淳一百海周近野弘幸石田康史小林诚之高桥正之别所诚望月秀人神户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