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62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包括座体、合模驱动机构、内模板及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呈相对地设置且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合模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且可驱动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合模或开模,其中,还包括内次模板、外次模板及若干导柱,所述内次模板通过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外模板连接,所述外次模板通过另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内模板连接,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内次模板之间形成内模腔;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形成外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可同时生产两排产品、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板移模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模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模板移模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移模架装置一般包括座体、合模驱动机构、内模板及外模板,通过利用合模驱动机构同时驱动内模板及外模板相对运动,实现内模板及外模板的合模及开模,而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就形成了一排可产生瓶子的模腔。然而,现有移模架组模板开合模尺寸在开模时最大为700mm,合模时最小为320mm,但只能生产一排多只瓶子。因此,现有的移模架装置的模腔内间较大,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空间,使得模腔的空间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生产两排产品、生产效率高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包括座体、合模驱动机构、内模板及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呈相对地设置且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合模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且可驱动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合模或开模,其中,还包括内次模板、外次模板及若干导柱,所述内次模板通过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外模板连接,所述外次模板通过另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内模板连接,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内次模板之间形成内模腔;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形成外模腔。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在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处通过导柱连接内次模板及外次模板,使模架组模板开合模尺寸变小,充分利用了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的空间;从而使内模板与内次模板之间形成内模腔,利用所述内模腔可以生产一排多只瓶子,使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形成外模腔,利用所述外模腔可以生产另一排多只瓶子,进而达到一次生产二排多只瓶子的目的,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
[0006]较佳地,所述内次模板位于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所述外次模板位于所述内次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
[0007]较佳地,所述合模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驱动器以及对称设置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的一侧,两所述摆动机构之间设置于所述伸缩驱动器,以使所述伸缩驱动器伸出时同时驱动两所述摆动机构。通过利用所述伸缩驱动器驱动所述摆动机构,可以使所述摆动机构同步驱动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所述内模腔与所述外模腔同步开模或合模。简化控制的结构,提高控制的便利性。
[0008]具体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杆,所述摆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座体,位于所述内模板一侧的摆杆一端与所述内模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外模板一侧的摆杆一端与所述外模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的另一端连接。利用所述摆杆的摆动动作作为驱动,可以快速简单地控制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简单了结构,提高
控制的稳定性及便利性。
[0009]具体地,位于所述内模板一侧的摆杆与所述内模板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位于所述外模板一侧的摆杆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连接有另一连接杆。设置所述连接杆可以防止所述摆杆与所述内模板或外模板发生干涉或卡死,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0010]较佳地,所述座体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导向杆。利用所述导向杆,可以使得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移动更稳定位置更准确。
[0011]较佳地,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还设有同步机构。由于所述合模驱动机构驱动施力点位于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的一端,驱动时可能会使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受力不平衡,从而发生卡死的现象,因此,设置所述同步机构可以使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受力平衡,保证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滑动的稳定及顺畅。
[0012]具体地,所述同步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及齿轮,所述内模板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外模板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啮合。通过将所述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同时与一所述齿轮啮合,从而可使两者的运动速度相同,保证两者同步运动。
[0013]较佳地,所述双模板移模架装置还包括机架及平移机构,所述座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平移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输出端与所述座体连接。利用所述平移机构驱动所述座体平移动,可以使整个双模板移模架能快速准确地调整位置。
[0014]具体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伸缩驱动装置及连接板,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座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双模板移模架的俯视图。
[0016]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7]图3是图1的右视且在开模时的状态图。
[0018]图4是图3在合模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100包括座体1、合模驱动机构2、内模板3、外模板4、内次模板5、外次模板6及若干导柱7,所述内模板3及所述外模板4呈相对地设置且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1,滑动方向沿 X方向,所述合模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座体1且可驱动所述内模板3及外模板4合模或开模,所述内次模板5通过一所述导柱7与所述外模板4连接,所述外次模板6通过另一所述导柱7与所述内模板3连接。所述内次模板5位于所述内模板3与所述外次模板6之间;所述外次模板6位于所述内次模板5与所述外模板4之间。所述内模板3与所述内次模板5之间形成内模腔8;所述外模板4与所述外次模板6之间形成外模腔9。本技术将两所述双模板移模架装置100安装于同一座体1上。
[0021]再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合模驱动机构2包括伸缩驱动器21以及对称设置的摆动机构22,所述摆动机构22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模板3及外模板4的一侧,两所述摆动机构22之
间设置于所述伸缩驱动器21,以使所述伸缩驱动器21伸出时同时驱动两所述摆动机构22。所述伸缩驱动器21为油缸或气缸。通过利用所述伸缩驱动器21驱动所述摆动机构22,可以使所述摆动机构22同步驱动所述内模板3及外模板4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所述内模腔8与所述外模腔9同步开模或合模。简化控制的结构,提高控制的便利性。具体地,所述摆动机构22 包括摆杆221,所述摆杆221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座体1,位于所述内模板3一侧的摆杆221一端与所述内模板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器21的输出端枢接;位于所述外模板4一侧的摆杆221一端与所述外模板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器21的外壳体端部枢接。利用所述摆杆221的摆动作为驱动,可以快速简单地控制所述内模板3及外模板4,简化了结构,提高控制的稳定性及便利性。位于所述内模板3一侧的摆杆221与所述内模板3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 222,该所述连接杆222的一端与所述摆杆22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模板3的上端枢接。位于所述外模板4一侧的摆杆221与所述外模板4之间连接有另一连接杆222,该连接杆222的一端与所述摆杆22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模板4 的上端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包括座体、合模驱动机构、内模板及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呈相对地设置且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合模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且可驱动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合模或开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次模板、外次模板及若干导柱,所述内次模板通过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外模板连接,所述外次模板通过另一所述导柱与所述内模板连接,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内次模板之间形成内模腔;所述外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形成外模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次模板位于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次模板之间;所述外次模板位于所述内次模板与所述外模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驱动器以及对称设置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模板及外模板的一侧,两所述摆动机构之间设置有所述伸缩驱动器,以使所述伸缩驱动器伸出时同时驱动两所述摆动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板移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杆,所述摆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座体,位于所述内模板一侧的摆杆一端与所述内模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外模板一侧的摆杆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煌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盛美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