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42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托辊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其可以方便调节内腔的高度,适应不同长度的复合托辊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实用性;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底座、两组支撑座、两组固定架、两组第一气缸、两组升降杆、第二气缸、伸缩杆和限位芯,下模具通过两组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两组固定架均安装在底座上,两组第一气缸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架上,两组升降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和上模具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设置有缺口,第二气缸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底座上,伸缩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缸输出端和限位芯连接,限位芯下半区域位于下成型槽中,并在限位芯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设置有密封圈。设置有密封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托辊模具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复合材料托辊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压缩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将托辊上产所用的复合材料加入至压缩模具中,闭合模具,并加热其中的复合材料,使其中的复合材料在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流动充满模腔,然后通过化学交联和物理冷却使托辊硬化成型,但是现有的传统压塑模具内部无法调节内腔高度,导致每生产一种不同长度的复合托辊,就需要新开一套新的模具,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低,而且会造成高额的模具开发成本,从而导致其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调节内腔的高度,适应不同长度的复合托辊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实用性的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底座、两组支撑座、两组固定架、两组第一气缸、两组升降杆、第二气缸、伸缩杆和限位芯,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分别设置有上成型槽和下成型槽,所述下模具通过两组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两组固定架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两组第一气缸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架上,所述两组升降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和上模具连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缸输出端和限位芯连接,所述限位芯下半区域位于下成型槽中,并在限位芯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0007]具体的,还包括两组弧形限位架、多组移动架、多组移动环和两组丝杠,所述多组移动架两端分别与两组弧形限位架和多组移动环连接,所述多组移动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丝杠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多组移动环均位于凹槽中,所述两组丝杠分别螺装通过多组移动环,并且两组丝杠两端均与凹槽内壁可转动连接。
[0008]具体的,还包括两组防滑垫,所述两组防滑垫分别安装在两组弧形限位架内壁上。
[0009]具体的,还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轴、传动齿轮和两组从动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减速机输入端处,所述减速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减速机输出端和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两组从动齿轮分别套装固定至两组丝杠上,并且两组从动齿轮均与传动齿轮啮合。
[0010]具体的,还包括多组支撑架和多组固定螺栓,所述多组支撑架顶部均与底座底部
接触,所述多组固定螺栓分别螺装通过多组支撑架并螺装至底座中。
[0011]具体的,还包括多组缓冲垫,所述多组缓冲垫分别安装在多组支撑架底端。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将所需要进行压塑成型的原料放置于下成形腔中,并控制两组第一气缸工作,使两组升降杆带动上模具下压,并与下模具闭合,同时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中的加热系统进行加热,使其中的复合材料在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流动充满模腔,然后通过化学交联和物理冷却使托辊硬化成型,从而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形成成型的复合托辊,再将上模具复位,将成型后的托辊取出,当需要生产不同长度的托辊时,可以控制第二气缸,使伸缩杆带动限位芯进行移动,调整限位芯与上下模具另一端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方便调节内腔的高度,适应不同长度的复合托辊的生产,可通过一套模具生产多种长度的复合托辊,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成本,提高实用性,并且可以通过密封圈提高限位芯与上、下模具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1、下模具;2、上模具;3、底座;4、支撑座;5、固定架;6、第一气缸;7、升降杆;8、第二气缸;9、伸缩杆;10、限位芯;11、固定座;12、密封圈;13、弧形限位架;14、移动架;15、移动环;16、丝杠;17、防滑垫;18、电机;19、减速机;20、传动轴;21、传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支撑架;24、固定螺栓;25、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底座3、两组支撑座4、两组固定架5、两组第一气缸6、两组升降杆7、第二气缸8、伸缩杆9和限位芯10,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上分别设置有上成型槽和下成型槽,下模具1通过两组支撑座4固定安装在底座3上,两组固定架5均安装在底座3上,两组第一气缸6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架5上,两组升降杆7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6输出端和上模具2连接,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上均设置有缺口,第二气缸8通过固定座11安装在底座3上,伸缩杆9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缸8输出端和限位芯10连接,限位芯10下半区域位于下成型槽中,并在限位芯10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12,还包括两组弧形限位架13、多组移动架14、多组移动环15和两组丝杠16,多组移动架14两端分别与两组弧形限位架13和多组移动环15连接,多组移动环15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丝杠16相对应的内螺纹,底座3上设置有凹槽,多组移动环15均位于凹槽中,两组丝杠16分别螺装通过多组移动环15,并且两组丝杠16两端均与凹槽内壁可转动连接,还包
括两组防滑垫17,两组防滑垫17分别安装在两组弧形限位架13内壁上,还包括电机18、减速机19、传动轴20、传动齿轮21和两组从动齿轮22,电机18安装在减速机19输入端处,减速机19安装在底座3上,传动轴20两端分别与减速机19输出端和传动齿轮21连接,两组从动齿轮22分别套装固定至两组丝杠16上,并且两组从动齿轮22均与传动齿轮21啮合,还包括多组支撑架23和多组固定螺栓24,多组支撑架23顶部均与底座3底部接触,多组固定螺栓24分别螺装通过多组支撑架23并螺装至底座3中,还包括多组缓冲垫25,多组缓冲垫25分别安装在多组支撑架23底端。
[0020]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可以通过固定安装多组支撑架23的位置,方便限定整体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多组缓冲垫提高支撑架23与固定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其在使用时,将所需要进行压塑成型的原料放置于下成形腔中,并控制两组第一气缸6工作,使两组升降杆7带动上模具2下压,并与下模具1闭合,同时通过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中的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底座(3)、两组支撑座(4)、两组固定架(5)、两组第一气缸(6)、两组升降杆(7)、第二气缸(8)、伸缩杆(9)和限位芯(10),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上分别设置有上成型槽和下成型槽,所述下模具(1)通过两组支撑座(4)固定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两组固定架(5)均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两组第一气缸(6)分别安装在两组固定架(5)上,所述两组升降杆(7)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6)输出端和上模具(2)连接,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上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气缸(8)通过固定座(11)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伸缩杆(9)两端分别与第二气缸(8)输出端和限位芯(10)连接,所述限位芯(10)下半区域位于下成型槽中,并在限位芯(10)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内腔高度的复合材料压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弧形限位架(13)、多组移动架(14)、多组移动环(15)和两组丝杠(16),所述多组移动架(14)两端分别与两组弧形限位架(13)和多组移动环(15)连接,所述多组移动环(15)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丝杠(16)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多组移动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圣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