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47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包括:内管,用于输送液压油;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环形腔体;以及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形成螺旋流道;所述外管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用于通入冷却介质,所述出口上设置压力控制阀;还包括储气装置,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与制冷装置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泵及连接管与所述外管的入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向内、外管之间通入的冷却介质沿螺旋流道流动,增加了流动路径、提高了换热面积,增强了液压油管的散热效果。油管的散热效果。油管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是一种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系统工作时,会导致液压油温升高、粘度降低,随之液压系统的压缩比降低,输出压力降低,前端驱动部件功率加大进而出现过载风险;另外高温还会使液压油的氧化作用加剧,造成油品失效。
[0003]现有技术中,液压油管的散热措施主要包括:改变油管结构,通过增加液压油的流动面积达到散热目的,例如将油管设置成螺旋管结构;二是增加散热风扇对油管进行风冷降温。而改变油路结构,不仅容易影响管道应力,导致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影响油压控制的稳定性;另外风扇设备受限于安装空间,散热效果有限且运行时噪音大、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目的是在不影响油路管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油管表面的散热效率,控制液压油温处于合理范围。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包括:内管,用于输送液压油;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部,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环形腔体;以及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形成螺旋流道;所述外管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用于通入冷却介质,所述出口上设置压力控制阀。
[0006]所述压力控制阀的结构包括:阀口、阀片和调节螺丝;所述阀口上部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上端与所述调节螺丝螺纹配合;所述阀片覆盖在所述阀口上,所述调节螺丝通过弹簧件与所述阀片连接。/>[0007]所述阀片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柱,所述弹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丝连接;所述连接套的下端与连接柱滑动配合。
[0008]所述阀口上方通过支撑部安装所述连接套,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导向孔,所述阀片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柱。
[0009]还包括储气装置,所述储气装置的进气口与制冷装置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泵及连接管与所述外管的入口连接。
[0010]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囊、以及包裹在所述储气囊外部的第一保温层。
[0011]所述导流叶片内侧与所述内管外壁焊接,所述导流叶片外侧与所述外管内壁焊接。
[0012]所述外管外部包覆有第二保温层。
[0013]所述内管、外管以及导流叶片均采用金属材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向内、外管之间通入的冷却介质可沿螺旋流道流动,增加了流动路径、提高了换热面积,增强了散热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控制压力阀的预紧力调节流道内冷却介质的压力,通过加压可使介质流动过程中与接触面保持更加紧密的接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可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自动进行压力控制,确保介质流动的稳定性。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制冷装置的冷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储气装置将冷气储存起来,可在需要时开启气泵向流道内输送,使用方便、灵活性高。
[0017]本专利技术未改变内管本身的结构,液压油可沿内管稳定流动,有利于油压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管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管的局部剖面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阀片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阀片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储气装置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二保温层;2、外管;3、导流叶片;4、内管;5、入口;6、连接管;7、泵;8、储气装置;81、储气囊;82、第一保温层;83、进气口;9、压力控制阀;91、阀口;92、阀片;93、调节螺丝;94、连接套;95、弹簧件;96、连接柱;98、支撑部;981、导向孔;97、导柱;10、螺旋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施例的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管4,用于输送液压油;外管2,套设在内管4的外部,内管4外壁与外管2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环形腔体;以及导流叶片3,导流叶片3呈螺旋状设置在间隙内,形成螺旋流道10;外管2上设有入口5和出口,入口5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出口上设置压力控制阀9。
[0028]具体的,导流叶片3内侧与内管4外壁焊接,导流叶片3外侧与外管2内壁焊接。
[0029]具体的,外管2两端通过端盖将螺旋流道10封闭。
[0030]工作时,冷却介质可沿内、外管之间的螺旋流道10流动,螺旋流道10增加了流动路径、提高了换热面积,增强了内管4的散热。且由于未改变内管4本身的结构,液压油可沿内管4稳定流动,有利于油压控制的稳定性。
[003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压力控制阀9的结构包括:阀口91、阀片92和调节螺丝93;阀口91上部设有连接套94,连接套94的上端与调节螺丝93螺纹配合;
阀片92覆盖在阀口91上,调节螺丝93通过弹簧件95与阀片92连接。
[0032]阀片9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柱96,弹簧件95一端与连接柱96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丝93连接,连接套94的下端与连接柱96滑动配合。
[0033]具体的,阀口91上方通过支撑部98安装连接套94,支撑部98上设有导向孔981,阀片92的上表面设有与导向孔981配合的导柱97。
[0034]具体的,调节螺丝93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连接套94内壁上端设有内螺纹,旋紧或旋松调节螺丝93,弹簧件95为阀片92提供合适的预紧力,使阀片92将阀口91关闭,并为螺旋流道10内的冷却介质提供合适的压力。
[0035]工作时,阀片92的下表面受到螺旋流通内冷却介质作用而被顶起,连接柱96伸入连接套94中,同时,导柱97沿导向孔981向上移动,确保阀片92运动的稳定性。如图5所示状态,阀口91被打开,将换热后的冷却介质排出。
[0036]通过调节压力控制阀9的预紧力,可以调节流道内冷却介质的压力,通过加压可使介质流动过程中与接触面保持更加紧密的接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可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自动进行压力控制,确保流动的稳定性。
[0037]本实施例的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如图6所示,还包括储气装置8,储气装置8的进气口83与制冷装置的出风口连接(工程机械的制冷系统具体为工程车内部的空调压缩机,其出口与进气口83连通),储气装置8的出气口通过泵7及连接管6与外管2的入口5连接。其中,连接管6可采用波纹软管。
[0038]如图7所示,储气装置8包括储气囊81、以及包裹在储气囊81外部的第一保温层82。储气囊81可用于收集冷气,第一保温层82用于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4),用于输送液压油;外管(2),套设在所述内管(4)的外部,内管(4)外壁与外管(2)内壁之间形成两端封闭的环形腔体;以及导流叶片(3),所述导流叶片(3)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形成螺旋流道(10);所述外管(2)上设有入口(5)和出口,所述入口(5)用于通入冷却介质,所述出口上设置压力控制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9)的结构包括:阀口(91)、阀片(92)和调节螺丝(93);所述阀口(91)上部设有连接套(94),所述连接套(94)的上端与所述调节螺丝(93)螺纹配合;所述阀片(92)覆盖在所述阀口(91)上,所述调节螺丝(93)通过弹簧件(95)与所述阀片(9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内循环快速冷却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9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柱(96),所述弹簧件(95)一端与所述连接柱(9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丝(93)连接;所述连接套(94)的下端与连接柱(96)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内循环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刘伟善刘尔方许海烽徐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