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266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包括基座、丝杠、滑板、直线导轨滑块、螺母、非线性导轨及防共振运动链,其中直线导轨滑块和非线性导轨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基座的两侧,丝杠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基座上,且可转动;螺母与丝杠形成螺旋副,滑板与螺母连接,且两端与直线导轨滑块连接;防共振运动链套设于丝杠上,且两端与非线性导轨接触,防共振运动链与滑板之间柔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抑制丝杠高速旋转的共振,噪音低,同时有效提升丝杠高速旋转的临界转速;同时在长距离传动中不受丝杠最小直径的限制,有助于设备轻量化,适应高速工况。适应高速工况。适应高速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里会采用到大量的升降装置,尤其采用大量的线性运动模组作为升降机构。传统的线性模组为丝杆传动,其中丝杆传动的原理是马达驱动由旋转变为直线运动。虽然丝杆传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精密工具机、机械产业、智慧自动化、生物医疗、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也具备良好性能,但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如高精度的滚珠丝杆加工困难、成本高,丝杆长度尺寸受到较大的限制,同时也存在装置高速运转困难的问题。尤其丝杠的临界转速问题,由于临界转速的存在,导致丝杠的使用转速受到限制,如果丝杠的实际使用转速超过丝杠的最大允许转速,带来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丝杠震动加大,使设备共振,丝杠噪音和温度上升;同时丝杠定位精度降低,寿命降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丝杆传动中因丝杠长度、共振、临界转速等因素限制长距离传动的问题。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丝杠(3)、滑板(5)、直线导轨滑块(6)、螺母(7)、非线性导轨(12)及防共振运动链,其中直线导轨滑块(6)和非线性导轨(1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基座(1)的两侧,丝杠(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基座(1)上,且可转动;所述螺母(7)与丝杠(3)形成螺旋副,所述滑板(5)与螺母(7)连接,且两端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块(6)连接;所述防共振运动链套设于丝杠(3)上,且两端与非线性导轨(12)接触,所述防共振运动链与所述滑板(5)之间柔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共振运动链包括套筒(8)和两支弹性运动支链,其中套筒(8)套设于所述丝杠(3)上,形成旋转副;两支弹性运动支链对称设置于套筒(8)的两侧,且末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非线性导轨(12)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运动支链的末端设有随动轮(11),所述随动轮(11)与所述非线性导轨(12)接触,可沿非线性导轨(12)行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运动支链包括连接筒(9)、连接杆(10)及碟簧(13),其中连接筒(9)的一端与所述套筒(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9)和所述套筒(8)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碟簧(13)容置于所述连接筒(9)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维金关盛楠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