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2205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7
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包括壳体、蜗杆、蜗轮、蜗杆右轴承、蜗杆左端轴承、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包括滑块、滑块套、弹性元件、螺母。壳体设有用于容纳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的安装空腔。滑块套的主体为开口在下的圆筒形制件,滑块的上端和滑块套的内表面上下滑动相连,弹簧设在滑块的上端和滑块套的上端之间。蜗杆右轴承设在滑块的下端所设的、左右走向的右轴承安装部内。滑块套的下端设有防止滑块的上端逃逸出滑块套的防逃逸倒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蜗轮蜗杆工作环境温度变化来调整蜗轮蜗杆间隙,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隙调节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对NVH和舒适性的要求,客户对转向系统NVH及转向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蜗轮蜗杆经过长期啮合后会导致蜗轮蜗杆产生磨损,蜗轮蜗杆磨损后出现蜗轮蜗杆啮合间隙,在方向盘换向和车辆经过凹凸路况时,便会造成蜗轮蜗杆啮合撞击异响。DP

EPS/SP

EPS等EPS安装在驾驶舱外靠近发动机位置,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最高温达到120℃,最低温达到

40℃,高温情况下蜗轮受温度影响会出现溶胀现象,从而导致蜗轮蜗杆啮合卡滞,最终导致方向盘转动手感变差,使驾驶者感到不舒适。低温情况下蜗轮受低温影响会出现收缩现象,从而到导致蜗轮蜗杆啮合出现间隙,最终导致方向盘换向时或经过凹凸路况时出现异响,使驾驶者感到不舒适。
[0003]申请号 200810243792. X、授权公告号CN 101482160 B、名称为“环面包络无间隙蜗轮蜗杅减速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杅减速装置:“包括基座、蜗杆和回转支承,所述基座包括轴壳和座圈,轴壳的轴心线与座圈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所述蜗杆装置于基座的轴壳内,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外齿圈以及嵌置于内圈与外齿圈之间的钢球或滚子,内圈固定连接在基座的座圈的一侧,外齿圈与蜗杆啃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包括芯轴、左半蜗杆、右半蜗杆、弹簧和拨销,所述芯轴装置于所述轴壳内,所述左半蜗杆自左至右轴向设置有台阶孔,右半蜗杆自右至左也轴向设置有台阶孔,其中左半蜗杆的台阶孔的左边部分为大直径孔,右边部分为小直径孔,而右半蜗杆的台阶孔的右边部分为大直径孔,左边部分为小直径孔,所述左半蜗杆和右半蜗杆通过其台阶孔左右对称套置在所述芯轴上,所述弹簧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套置于所述芯轴上,并分别嵌置于所述左半蜗杆和右半蜗杆的大直径孔内,所述左半蜗杆左边的芯轴上设置有左轴肩,右半蜗杆右边的芯轴上设置有右轴肩,所述左半蜗杅左端面与芯轴的左轴肩之间用拨销销接,右半蜗杆右端面与芯轴的右轴肩之间用拨销销接,所述左半蜗杆右端面和右半蜗杅左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但实现消除蜗轮蜗杆啮合的齿侧间隙的着眼点在于把一整根蜗杆分成左右两个半蜗杆,左半蜗杆和右半蜗杆与蜗轮的传动关系似有不协调之虑,另外其涉及的间隙问题一是由设计留有的啮合侧隙,另一是由磨损后传动间隙的变大问题,而未涉及到如何解决温度变化对蜗轮蜗杆间间隙变化引起的传动性能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款可以自动适应蜗轮蜗杆工作环境温度变化来调整蜗轮蜗杆间隙、避免驾驶者感到不舒适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的机构。
[0005]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包
括壳体、蜗杆、蜗轮、蜗杆右轴承、蜗杆左端轴承;蜗杆右轴承、蜗杆左端轴承均系调心球轴承。蜗杆的右端端部为自由端;还包括有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所述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包括滑块、滑块套、弹性元件、螺母;相应的壳体的右侧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并和蜗轮的轴线垂直、与壳体的上表面相通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的安装空腔。螺母和所述安装空腔的腔口螺纹连接。滑块套的主体为开口在下的圆筒形制件,滑块的上端和滑块套的内表面上下滑动相连,弹簧设在滑块的上端和滑块套的上端之间。蜗杆右轴承设在滑块的下端所设的、左右走向的右轴承安装部内。滑块套的下端设有防止滑块的上端逃逸出滑块套的防逃逸倒钩。
[0006]弹簧和均系调心球轴承的蜗杆右轴承、蜗杆左端轴承配合,使得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处在最小的状态。当工作温度升高时,蜗杆、蜗轮直径增大,使得蜗杆的右端抬高,压缩弹簧被压缩;当工作温度降低时,蜗杆、蜗轮直径增小,弹簧伸长把蜗杆的右端推向蜗轮,这样就能使得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因此只要确定好弹簧的弹性系数,就能取得很好的自动调节效果,蜗轮蜗杆的摩损处在合理的区间内,延长蜗轮蜗杆传动的检修维护间隔时间。
[0007]作为优选,螺母的下端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本优选方案,可以有效防尘。
[0008]作为优选,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弹性元件的下端位于滑块的上端上的一个沉孔内,弹性元件的上端顶在滑块套的上端上。进一步地优选,还包括有橡胶缓冲圈;滑块的上端设有橡胶缓冲圈安装沉槽,橡胶缓冲圈的下端设在所述橡胶缓冲圈安装沉槽内。本优选方案,弹性元件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除了螺旋弹簧还可以是蝶形弹簧、弹性橡胶等构件可选。
[0009]作为优选,滑块套和滑块两者的相邻表面喷镀有铁氟龙涂层。铁氟龙涂层对温度适应范围大、不易被腐蚀、工作噪音低。
[0010]作为优选,右轴承安装部和蜗杆右轴承的连接面为一段左右走向的优弧圆柱面。本优选方案,蜗杆右轴承和右轴承安装部连接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效率。
[00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十分新颖的可以自动适应蜗轮蜗杆工作环境温度变化来调整蜗轮蜗杆间隙、避免驾驶者感到不舒适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整的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

A剖视示意图;图3:滑块、滑块套、弹性元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蜗杆2、蜗轮3、蜗杆右轴承4、蜗杆左端轴承5、滑块6、滑块套7、防逃逸倒钩7.1、弹性元件8、螺母9、O型密封圈10、橡胶缓冲圈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文中上、下、左、右的区分以图1为准。
[0014]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3、蜗杆右轴承4、蜗杆左端轴承5。其中蜗杆右轴承4、蜗杆左端轴承5均系调心球轴承。蜗杆2的右端端部为自由端。此外:还包括有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所述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包括滑块6、滑块套7、弹性元件8、螺母9。相应的壳体1的右侧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并和蜗轮3的轴线垂直、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通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的安装空腔;螺母9和所述安装空腔的腔口螺纹连接;滑块套7的主体为开口在下的圆筒形制件,滑块6的上端和滑块套7的内表面上下滑动相连,弹簧8设在滑块6的上端和滑块套7的上端之间。蜗杆右轴承4设在滑块6的下端所设的、左右走向的右轴承安装部内,作为优选,右轴承安装部和蜗杆右轴承4的连接面包括一段左右走向的优弧圆柱面。滑块套7的下端设有防止滑块6的上端逃逸出滑块套7的防逃逸倒钩7.1。滑块套7和滑块6两者的相邻表面喷镀有铁氟龙涂层。本实施例,弹性元件8为螺旋弹簧,弹性元件8的下端位于滑块6的上端上的一个沉孔内,弹性元件8的上端顶在滑块套7的上端上。还包括有橡胶缓冲圈11;滑块6的上端设有橡胶缓冲圈安装沉槽,橡胶缓冲圈11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3)、蜗杆右轴承(4)、蜗杆左端轴承(5);其特征是:蜗杆右轴承(4)、蜗杆左端轴承(5)均系调心球轴承;蜗杆(2)的右端端部为自由端;还包括有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所述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包括滑块(6)、滑块套(7)、弹性元件(8)、螺母(9);相应的壳体(1)的右侧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并和蜗轮(3)的轴线垂直、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通的蜗轮蜗杆间隙自动调节组件的安装空腔;螺母(9)和所述安装空腔的腔口螺纹连接;滑块套(7)的主体为开口在下的圆筒形制件,滑块(6)的上端和滑块套(7)的内表面上下滑动相连,弹簧(8)设在滑块(6)的上端和滑块套(7)的上端之间;蜗杆右轴承(4)设在滑块(6)的下端所设的、左右走向的右轴承安装部内;滑块套(7)的下端设有防止滑块(6)的上端逃逸出滑块套(7)的防逃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健沈振星张泽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航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