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97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包括驱动桥,为设备主要的连接结构,所述驱动桥的内部连接有半轴;差速器,位于所述驱动桥的外表面,所述差速器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差速器上下两端卡合连接有后桥壳,所述差速器内部设置有减速机构;制动支座,位于所述半轴的外表面,所述制动支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该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通过调整驱动桥与制动调整臂连接处的支座结构,并取消后驱动桥本体上的制动器支座,制动器调整臂在生产过程中调整模具,改变支座结构,在后驱动桥装配中直接焊接在桥壳上,不仅简化装配工艺流程,并且降低产品重量。并且降低产品重量。并且降低产品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桥总成
,具体为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卡车的后桥上一般配备有相互连接的减速器和差速器,减速器壳体与差速器的两个轴承盖固定连接。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铸造的方式分别加工减速器壳体,然后再采用切削的方式分别对减速器壳体和差速器轴承盖进行精加工,后桥速比是汽车驱动桥中主减速器的齿轮传动比,它等于传动轴的旋转角速度与车桥半轴的旋转角速度之比,也等于它们的转速之比。
[0003]然而随着计重收费和燃油税政策的推出,现有的卡车后驱动桥重量普遍较大,导致卡车的整备质量较大,载货质量相应减少,车辆整体耗油量增加,并且不够环保,从而降低整体的实用性,因此,需要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卡车后驱动桥重量普遍较大,导致卡车的整备质量较大,载货质量相应减少,车辆整体耗油量增加,并且不够环保,从而降低整体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包括:驱动桥,为设备主要的连接结构,所述驱动桥的内部连接有半轴;差速器,位于所述驱动桥的外表面,所述差速器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差速器上下两端卡合连接有后桥壳,所述差速器内部设置有减速机构;制动支座,位于所述半轴的外表面,所述制动支座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制动支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制动支座的内部开设有焊接填充口;制动底板,位于所述所述半轴的外表面,所述制动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支座外表面相互贴合,所述制动底板的中端设置有轴孔,所述制动底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底板连接孔和安装孔;安装座,位于所述制动底板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轴套座,位于所述制动底板的一端外表面,所述轴套座内部设置有安装轴套,所述安装轴套的内表面连接有内轴承;加强梁,位于所述驱动桥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加强梁一端外表面贴合连接有制动液管,所述制动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底板相互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轴的一端与加强梁相互卡合,所述加强梁与制动底板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加强梁的长度大于驱动桥的长度,所述加强梁通过平衡板与驱动桥构成拆卸结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轴的一端连接在加强梁的外表面,使加强梁与半轴之间形成相互均力的支撑结构,并且加强梁一端外表面与制动底板相互接触,能够减少制动底板在运作时所产生的限位作用,并且制动底板与半轴之间连接面强度较高,能够为后桥结构提高很好的支撑力,从而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差速器外表面环形分布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加强梁相互连接,所述差速器前端设置有半轴连接口,所述半轴连接口位置与半轴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差速器外表面环形分布的加强筋位置均匀,并且材质较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桥整体的重量,同时还减少差速器外表面的占用空间,同时半轴连接口位置与半轴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配合内部的减速机构,连接轴从半轴连接口贯穿与减速齿轮相互啮合,能够达到很好的取力效果,可以在车里怠速时为车载设备进行分力。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动支座与驱动桥为焊接连接,所述制动支座通过延伸板与驱动桥贴合连接,所述延伸板内部设置有个焊接口,所述制动支座的厚度大于限位槽的厚度,所述限位槽呈弧形状结构。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动支座与驱动桥由传统的卡合方式变为焊接方式,并且在制动支座与驱动桥之间开设一圈焊接填充口,能够增加坡口的深度,提高填充面积,在稳定。制动支座与驱动桥连接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制动支座受力强度,能够很好的为后桥结构的零部件进行支撑固定作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呈弧形状结构,所述安装座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二螺纹孔对立面,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长度大于第二螺纹孔的长度,所述第二螺纹孔的顶表面与连接板顶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二螺纹孔内部连接有固定螺栓。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的形状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强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制动底板制造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并且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设置连接板进行强化固定,能够在第一螺纹孔位于第二螺纹孔与制动零部件进行连接时,两者能够相互均力,避免冲击造成安装座整体出现折弯破损。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动底板外表面环形分布有个定位孔,所述制动底板的厚度与轴套座厚度相同,所述制动底板通过定位孔与制动支座相互连接,所述制动底板外表面设置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一端与制动液管相互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动底板所设置的定位孔便于对制动底板进行定位安装,并且制动底板所实用的材质与轴套座材质相同,在铝合金材质的强度下,不仅可以保证制动底板整体质量,同时还可以减轻后桥结构整体的重量,使车辆整体更加了轻型化,同时在制动底板内部设置泄压管与制动液管相互连接,能够保证制动液管内部的流体稳定性,避免压力不稳而导致故障,同时还可以排除制动液内部的杂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套座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位置相互对称,所述轴套座与制动底板为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座与安装轴套为卡合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轴套的高度大于第一螺纹孔的厚度。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轴套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为制动底板主要的连接结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由固定螺栓紧固并与制动零部件相互连接,能够保证另一
端的安装轴套传动稳定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轴套内部安装有内轴承,所述内轴承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的另一端与安装轴套内壁贴合,所述内轴承外表面与安装轴套内表面之间环形分布有深沟滚珠,所述内轴承内部等间距分布有第一铝合金支撑销和第二铝合金支撑销,所述第一铝合金支撑销和第二铝合金支撑销连接面呈“L”状结构。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轴承设置在安装轴套内部,并由深沟滚珠增加内轴承与安装轴套传动的灵敏度,减少摩擦造成的能源损耗,并且安装轴套由多个第一铝合金支撑销和第二铝合金支撑销加上铝合金外壳组合而成,第一铝合金支撑销和第二铝合金支撑销的连接点相互均力,不仅保证了材料强度,还便于对内轴承与安装轴套进行拆装,从而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1.通过调整驱动桥与制动调整臂连接处的支座结构,并取消后驱动桥本体上的制动器支座,制动器调整臂在生产过程中调整模具,改变支座结构,在后驱动桥装配中直接焊接在桥壳上,不仅简化装配工艺流程,并且降低产品重量,同时将制动器底板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制动器底板的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桥(1),为设备主要的连接结构,所述驱动桥(1)的内部连接有半轴(101);差速器(2),位于所述驱动桥(1)的外表面,所述差速器(2)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22),所述差速器(2)上下两端卡合连接有后桥壳(23),所述差速器(2)内部设置有减速机构(24);制动支座(3),位于所述半轴(101)的外表面,所述制动支座(3)内部开设有限位槽(32),所述制动支座(3)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31),所述制动支座(3)的内部开设有焊接填充口(33);制动底板(4),位于所述所述半轴(101)的外表面,所述制动底板(4)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支座(3)外表面相互贴合,所述制动底板(4)的中端设置有轴孔(45),所述制动底板(4)内部分别设置有底板连接孔(47)和安装孔(46);安装座(41),位于所述制动底板(4)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安装座(41)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42)和第二螺纹孔(43),所述第一螺纹孔(42)和第二螺纹孔(4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4);轴套座(5),位于所述制动底板(4)的一端外表面,所述轴套座(5)内部设置有安装轴套(51),所述安装轴套(51)的内表面连接有内轴承(52);加强梁(6),位于所述驱动桥(1)的一端外表面,所述加强梁(6)一端外表面贴合连接有制动液管(62),所述制动液管(62)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底板(4)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101)的一端与加强梁(6)相互卡合,所述加强梁(6)与制动底板(4)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加强梁(6)的长度大于驱动桥(1)的长度,所述加强梁(6)通过平衡板(61)与驱动桥(1)构成拆卸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2)外表面环形分布有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的一端与加强梁(6)相互连接,所述差速器(2)前端设置有半轴连接口(21),所述半轴连接口(21)位置与半轴(101)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飞孙华堂赵斌斌洪勇为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