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倍增管单元以及放射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0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提供使光电倍增管密集,谋求提高光的检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使金属制侧管2的外周面2b之间相互面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1的高密度排列。还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1的侧管2之间电连接,能够简单地使相互的侧管2之间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1中,不需要个别地进行杆销10与侧管2的电连接作业,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1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1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1这样的繁琐作业,可以谋求简化更换作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过电子倍增检测入射到受光面板的微弱光的结构的光电倍增管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了这样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然而,在装置内排列多个光电倍增管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各个光电倍增管的凸缘部形成为突出,使凸缘部之间邻接的结果,存在着凸缘的一部分成为空闲空间,在相邻接的受光面板之间发生缝隙,导致光的检测效率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并排设置了多个光电倍增管,其中,这种光电倍增管具有根据入射到受光面板的光释放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从光电面释放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具有根据由电子倍增部倍增了的电子发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其特征在于密封容器由通过杆销固定电子倍增部以及阳极的金属制的杆板、在包围电子倍增部以及阳极的同时在一侧的开口端处固定杆板的金属制的侧管和固定在侧管的另一侧的开口端处的受光面板形成,把多个密封容器并排设置,使得侧管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在该光电倍增管单元中,使金属制侧管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果,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而且,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的侧管之间电连接,能够使侧管相互之间简单地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中,不需要分别地进行杆销与侧管的电连接作业,能够使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的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这样的繁琐作业,能够谋求简化更换作业。最好把多个密封容器并排固定在单一基板上。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光电倍增管排列在基板上,因此不仅使光电倍增管的定位变得简单,而且还可以提高光电倍增管的定位精度。而且,能够根据基板的形状进行一个单元中的光电倍增管的个数管理或者排列管理,每个单元的维护、管理变得容易进行。在基板上最好设置用于插入各个杆销的多个销孔。在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只通过把各个光电倍增管的杆销插入到基板的销孔中的简单作业,就能够使光电倍增管在基板上可靠地定位。在基板上设置用于插入各个杆销的多个插座管脚,插座管脚的顶端最好具有插入杆销的嵌合凹部。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把各个光电倍增管的杆销仅插入到基板的插座管脚的嵌合凹部内的简单作业,就能够在基板上可靠地定位光电倍增管。最好通过导电性粘接剂使侧管的外周面之间面接触。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的侧管之间简单而且可靠地固定,而且,能够使侧管之间可靠地电连接,能够实现耐震结构。在具备根据从被检测体发生的放射线的入射发出萤光的闪烁体,排列成使得受光面板与闪烁体相对,输出基于来自闪烁体的荧光的电荷的多个光电倍增管,运算处理来自光电倍增管的输出并且把在被检测体内发出的放射线的位置信息信号进行输出的位置运算部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光电倍增管具有根据入射到受光面板的光释放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从光电面释放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具有根据由电子倍增部倍增了的电子发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密封容器由通过杆销使电子倍增部以及阳极固定的金属制的杆板,包围电子倍增部以及阳极的同时,在一侧的开口端固定杆板的金属制的侧管以及在侧管的另一侧的开口端固定的受光面板形成,具有并排设置多个密封容器,使得侧管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的光电倍增管单元。在该放射线检测装置中利用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中,使金属制侧管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果,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而且,还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的侧管之间电连接,能够使侧管相互间简单地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中,不需要个别地进行杆销与侧管的电连接作业,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这样的繁琐作业,能够快速地进行更换作业。由此,在使光电倍增管排列成使得受光面板与闪烁体相对的情况下,通过光电倍增管的单元化,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或者简单组装作业,能够在放射线检测装置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方面有所贡献。光电倍增管单元中,最好把多个密封容器并排固定在单一基板上。采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以基板单位进行光电倍增管的组装或者更换作业的结果,能够在维持装置自身的可靠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通过利用基板,还可以提高光电倍增管的定位精度。能够根据基板的形状进行一个单元中的光电倍增管的个数管理或者排列管理,在放射线检测装置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电倍增管的维护、管理。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由于如以上那样构成,因此能够使光电倍增管密集,能够提高光的检测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利用上述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的结构,能够实现装置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第2图是示出在放射线检测装置中利用的检测部的内部构造的侧面图。第3图是示出光电倍增管的排列状态的平面图。第4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中利用的光电倍增管的第1实施形态的斜视图。第5图是沿着第4图的Ⅴ-Ⅴ线的剖面图。第6(a)图是第5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1具体例。第6(b)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2具体例。第6(c)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3具体例。第6(d)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4具体例。第6(e)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5具体例。第6(f)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6具体例。第6(g)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7具体例。第6(h)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8具体例。第6(i)图示出把金属制杆板与金属制侧管气密焊接时的第9具体例。第7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的第1实施形态的斜视图。第8图是第7图所示的单元的平面图。第9图是沿着第8图的Ⅸ-Ⅸ线的剖面图。第10图是第9图所示的基板的平面图。第11图是示出把杆销插入固定在基板的销孔内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第12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的第2实施形态的剖面图。第13图是第12图所示的基板的平面图。第14图是示出把杆销插入固定在基板的插座管脚内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第15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的第3实施形态的斜视图。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以及放射线检测装置的理想的实施形态。第1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斜视图。如该图所示,作为放射线检测装置一例的伽玛照相机50是作为核医学中的诊断装置而开发的。该伽玛照相机50具有由从支撑架49延伸的臂52支撑的检测器53,该检测器53配置在用于使作为被检测体的患者P躺下的床51的正上方。在该检测器53的框体54内,如第2图所示,收容着位于最下级的准直仪55,该准直仪55与患部相对。另外,在框体54内,在准直仪55上配置闪烁体56,该闪烁体56通过导光器57固定在光电倍增管群G上。该光电倍增管群G以矩阵形状高密度地排列多个光电倍增管1,为了通过导光器57使从闪烁体56发出的荧光入射到各个光电倍增管1的受光面板3,各个受光面板3朝向下侧与闪烁体56相对。另外,在框体54内,设置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倍增管单元,该光电倍增单元是并排设置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状态的光电倍增单元,该光电倍增管(1)具有利用入射到受光面板(3)上的光释放电子的光电面(3a),在密封容器(5)内具有使从上述光电面(3a)释放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9),具有根据由上述电子倍增部(9)倍增了的电子发出输出信号的阳极(12),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容器(5)由下述部分构成: 通过杆销(10)使上述电子倍增部(9)以及上述阳极(12)固定的金属制的杆板(4); 在包围上述电子倍增部(9)以及上述阳极(12)的同时、在一侧的开口端处固定上述杆板(4)的金属制的侧管(2);以及 固定在上述侧管(2)的另一侧的开口端处的上述受光面板(3), 使多个上述密封容器(5)并排设置,使上述侧管(2)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6-1 151596/98;JP 1998-6-1 151603/98;JP 1991.一种光电倍增管单元,该光电倍增单元是并排设置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状态的光电倍增单元,该光电倍增管(1)具有利用入射到受光面板(3)上的光释放电子的光电面(3a),在密封容器(5)内具有使从上述光电面(3a)释放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9),具有根据由上述电子倍增部(9)倍增了的电子发出输出信号的阳极(12),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容器(5)由下述部分构成通过杆销(10)使上述电子倍增部(9)以及上述阳极(12)固定的金属制的杆板(4);在包围上述电子倍增部(9)以及上述阳极(12)的同时、在一侧的开口端处固定上述杆板(4)的金属制的侧管(2);以及固定在上述侧管(2)的另一侧的开口端处的上述受光面板(3)使多个上述密封容器(5)并排设置,使上述侧管(2)的外周面之间相互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电倍增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把多个上述密封容器(5)并排固定在单一基板(20)上。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电倍增管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20)上设置了用于插入上述各个杆销(10)的多个销孔(21)。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电倍增管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20)上设置了用于插入上述各个杆销(10)的多个插座管脚,上述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浩之渥美明下井英树冈田知幸伊藤益保
申请(专利权)人: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