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及交流稳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36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及交流稳压器,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芯片供电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模块、逆变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芯片供电模块与PW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控制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调节模块与反馈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输入交流电压范围为110v~270v时将输出稳定在220v,提高了电能的稳定性。能的稳定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及交流稳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交流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及交流稳压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对电能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一些电能质量较差的地区和使用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的偏僻家庭,以及一些比较偏远的用电设备上,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显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及交流稳压器,能在输入交流电压范围为110v~270v时将输出稳定在220v,达到提高电能稳定性的效果。
[0004]第一方面,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芯片供电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模块、逆变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芯片供电模块与PW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控制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调节模块与反馈模块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芯片供电模块包括型号为LNK306PN的降压型转换器、型号为KB50的电压差稳压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按钮,所述LNK306PN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按钮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外接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接地,KB50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还外接5v电源。
[0006]优选地,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型号为TL3843P的电流型PWM控制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TL3843P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八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还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
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还与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逆变模块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还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07]优选地,所述控制调节模块包括SPWM波形产生电路、波形整型电路和MOSFET驱动电路,所述SPWM波形产生电路与波形整型电路连接,所述波形整型电路与MOSFET驱动电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SPWM波形产生电路包括型号为TDS2285

50的正弦波逆变控制芯片,所述波形整型电路包括型号为74HC14D的反向施密特触发器,所述MOSFET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IR2110S的驱动器。
[0009]优选地,所述逆变模块包括H桥逆变电路。
[0010]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块包括反馈变压器、型号为MB6S的整流器、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滑动变阻器,所述反馈变压器输出端与MB6S的交流输入端连接,MB6S的直流正极输出端与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MB6S的直流负极输出端接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滑动变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SPWM波形产生电路连接。
[0011]另一方面,一种交流稳压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交流稳压电源电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输入交流电压的范围为110v~270v时它的输出都将稳定在220v,实现了交流稳压的功能,可以运用在一些电能质量比较差的地区以及那些使用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的偏僻家庭和一些比较偏远的用电设备上,也可以使用在一些比较敏感的负荷上,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块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芯片供电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PWM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馈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芯片供电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模块、逆变模块和反馈模块,其中芯片供电模块与PWM控制模块连接,PWM控制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逆变模块与控制调节模块连接,控制调节模块与反馈模块连接。交流电源串联一个2A自恢复保险后连接一个型号为MB6S的全桥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输出,输出端与芯片供电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芯片供电模块包括型号为LNK306PN的降压型转换器、型号为KB50的电压差稳压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按钮J1,其中LNK306PN的引脚FB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引脚D与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供电模块、PWM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模块、逆变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芯片供电模块与PW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PWM控制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与控制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调节模块与反馈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供电模块包括型号为LNK306PN的降压型转换器、型号为KB50的电压差稳压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按钮,所述LNK306PN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按钮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外接电源,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接地,KB50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还外接5v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模块包括型号为TL3843P的电流型PWM控制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TL3843P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八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还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铭兴王超杰柳敏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