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333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将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彼此相对设置并具有在其间形成的缝隙;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设置的底盘;和在底盘反面上设置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和第二基片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重叠区域,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基片不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至少一对非重叠区域。相对于重叠区域,该非重叠区域非对称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优化在面板的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非重叠区域的结构,以实现更紧凑的整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激发磷光体来实现图像显示的装置。即,通过气体放电来激发磷光体层而获得从等离子体发出的真空紫外(VUV)线,该真空紫外线发出可见的红(R)、绿(G)和蓝(B)光,从而形成图像。该PDP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能形成60英寸和更大的大屏幕尺寸、10厘米或更小的薄侧面、宽视角、由于PDP的自放射特性引起的良好的色彩重现(对比阴极射线管的情况),以及由于制造过程比涉及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简单带来的高生产率和低制造成本。因此,在家庭和工业中该PDP正在经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以下基本结构。底板,其由如铝的具有高导热性的坚固材料制成,该底板夹在PDP和驱动电路之间。该驱动电路产生用于操作该PDP的信号。在PDP的前表面上安装前盖,在驱动电路的后侧上安装后盖,由此完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造和安装。根据施加到PDP上的驱动电压波形,PDP分为DC-型装置或AC-型装置,并且根据放电单元的结构和PDP中电极的构造,PDP还进一步分为反向放电型装置或表面放电型装置。在最普通配置的AC-型、表面放电型PDP中,诸保持电极(sustainelectrodes)、诸扫描电极和诸地址电极相互作用以实现PDP中的等离子体放电,由此实现图像的显示。典型地,诸保持电极和诸扫描电极延伸到面板的右区域和左区域,并且都通过如柔性印刷电路(FPC)的电耦合装置连接到在PDP背面上提供的驱动电路上。该诸地址电极延伸到PDP的上部和/或下部区域,并且以与诸保持和诸扫描电极的连接类似的方式连接于驱动电路。因此,所有诸电极的端子部分都暴露在PDP的边缘部分,以便允许与FPC连接。在互相相对的位置上密封的PDP的前和后基板形成不同的尺寸,使得沿着其边缘形成非重叠区域。在常规的PDP中,对称地形成该非重叠区域,使得它们在PDP的上部和下部区域之间的宽度相等,以及在PDP的右部和左部区域之间的宽度相等。在三极管表面放电PDP中,诸扫描电极单独分开,因为这些电极与复位和地址放电有关。相反,紧密相邻的诸保持电极的端子均被短接。因此,尽管在诸扫描电极的端子区域中,非重叠区域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但对于诸保持电极的端子区域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而且,与其中诸地址电极延伸到PDP的上部和下部区域的双扫描相反,当使用单扫描时,没必要在诸地址电极不延伸的一侧上提供非重叠区域。因此,当使用单扫描时,该非重叠区域的对称结构导致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包括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非重叠区域形成在诸电极延伸的区域中。作为需要,非对称地形成该非重叠区域,由此实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更紧凑的整体结构。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密封并具有在其间形成的间隙,该PDP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等离子放电结构;底盘,其安装于与PDP相邻的一侧并且基本与PDP平行;驱动电路,其安装于PDP相邻侧相反的一侧,该驱动电路电连接于PDP从而驱动PDP。PDP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重叠区域,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不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至少一对非重叠区域。相对于重叠区域,该非重叠区域非对称地形成。非对称形成的非重叠区域具有不同的宽度,形成的每个宽度作为相应的重叠区域的相邻边缘和相应的非重叠区域的最远边缘之间的平均距离。相对于PDP的一个边缘,以基本均匀的方式形成诸第一和诸第二电极,并且它们延伸到PDP的对侧上的非重叠区域中。彼此紧密相邻的诸第一电极的端子区域被短接,并且诸第二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诸第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诸第二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比诸第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5至30毫米。诸地址电极延伸到一个非重叠区域中,并且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位于PDP的对侧上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比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对边上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5至30毫米。可替换地,在与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相对的PDP的一侧基本不存在非重叠区域。附图说明通过考虑结合附图来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对本专利技术更完整的理解以及附带的本专利技术的许多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用于示意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的图1的PDP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用来示意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的PDP的平面示意图;和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用来示意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的PDP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2是用于示意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的PDP的平面示意图。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PDP12的主部件和底盘16,PDP12和底盘基本互相平行。PDP12安装在底盘16的一侧,并且用于驱动PDP12的驱动电路(未示出)安装在底盘16的另一侧。前盖(未示出)位于PDP12的外表面上(即在与相邻于底盘16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上),并且后盖(未示出)位于底盘16的外表面上(即在安装驱动电路的侧面上)。将该前盖和后盖互连由此完成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12包括第一基板(以下称作前基板)12A和第二基板(以下称作后基板)12B。该前基板12A和后基板12B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在该状态下密封。诸第一电极(以下称作诸保持电极)21、诸第二电极(以下称作诸扫描电极)23和诸地址电极25在前基板12A和后基板12B之间的间隙中设置以便形成等离子放电结构。诸保持电极21和诸扫描电极23沿着一个方向(图2中方向y)形成,并且延伸到PDP12各相反侧的区域中。沿着与诸保持电极21和诸扫描电极23延伸的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形成该诸地址电极25(图2中方向z)。该诸地址电极25可以延伸到PDP12的上部和下部区域中,或其中之一。在该实施例中,该诸地址电极25延伸到PDP12的下部区域中。为了以期望的图案或通过传送的信号来显示PDP12的放电单元,必须将驱动电压以预定的顺序施加到每一个这些电极上。可以根据复位周期、扫描周期、和(放电)保持周期的预定时间间隔来指定驱动电压的应用。在复位周期中,使所有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相同。在扫描周期中,选择发生显示的放电单元,并且对于这些放电单元实施放电。在该保持周期中,在扫描周期中选择的放电单元的放电持续保持,从而实现了发出可见光。在扫描周期中,扫描电压依次施加于诸扫描电极23,使得在诸扫描电极23和诸地址电极25之间发生放电,由此选择发生放电的放电单元(在该点上的放电称作地址放电)。壁电荷在选择的放电单元中累积,以便当在随后的放电保持周期中,放电保持电压交替地施加于诸保持电极21和诸扫描电极23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并在其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等离子放电结构;底盘,设置在相邻于所述等离 子体显示板的一侧且基本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底盘的相邻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的对侧上,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形成重叠区 域,在该重叠区域第一和第二基板互相覆盖,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不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至少一对非重叠区域;和其中相对于所述重叠区域,所述非重叠区域非对称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2-25 12616/04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并在其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等离子放电结构;底盘,设置在相邻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且基本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底盘的相邻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的对侧上,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形成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第一和第二基板互相覆盖,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不互相覆盖的位置上形成至少一对非重叠区域;和其中相对于所述重叠区域,所述非重叠区域非对称地形成。2.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非重叠区域具有不同的各自的宽度,形成的每个各自的宽度为从相应的重叠区域的相邻边缘到相应的非重叠区域的最远边缘的平均距离。3.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还包括诸第一和诸第二电极,其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个边缘基本上均匀地形成,并且延伸至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相对两侧的非重叠区域中,彼此紧密相邻的所述诸第一电极的端子区域短接;且其中所述诸第二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诸第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诸第二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诸第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的量在5毫米至30毫米范围内。5.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还包括延伸到非重叠区域之一中的诸地址电极,并且所述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对侧上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大于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对侧上的非重叠区域的宽度的量在5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5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与诸地址电极延伸到其中的非重叠区域相对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基本上不存在非重叠区域。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在其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中的等离子放电结构;底盘,设置在相邻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且基本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底盘的相邻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的对侧上,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喆熙卢昌锡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