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69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包括定位模组和冲压模组,所述冲压模组朝向所述定位模组运动,以使得其上的冲头组件与定位模组上的加工件接触并完成折弯,所述冲压模组内形成有第一顶杆,该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冲压模组可伸缩地固定,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加工件表面相抵,并且,冲压模组始终与所述加工件保持非接触状态,其具有简化的结构并易于实现,能够在节省铝件板材内勾折弯一步成型的同时,解决凹模与板材板面的刮擦导致成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板材板面的刮擦导致成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板材板面的刮擦导致成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零部件加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铝件板材作为五金零部件加工中的常见基材,因其质地轻、成本低,在金属冲压领域得以广泛运用。
[0003]以一种带有内勾折弯的铝材冲压件为例,在早先技术中,内勾折弯的加工过程,是分成先进行直角折弯,再于直角折弯形成的端部进行一定侧推角度侧折弯的两步折弯成型法。
[0004]显然,两步成型的加工过程无法满足第板材加工效率提出的更高要求,自然,人们开始寻求仅通过一步完成内勾折弯的加工方式和加工设备。从而,现有技术在冲床上采用了一种折弯凹模,凹模制备成可于铝件板材表面滑动的斜滑块,这样,通过折弯冲头和可滑动的凹模配合仅需要一步即可完成内勾折弯的加工。但是,为保证凹模具备一定的加工强度,折弯凹模通常需要采用例如钢材的硬质材料制成,从而在加工过程中,硬质材质的折弯凹模与软性材质的铝件板材接触滑动,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摩擦,使得折弯凹模在滑动过程中对铝材表面形成刮擦,刮擦产生大量铝屑,影响成品质量。
[0005]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铝件板材内勾折弯加工工艺存在的凹模与板材刮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化的结构并易于实现,能够在节省铝件板材内勾折弯一步成型的同时,解决凹模与板材板面的刮擦导致成品质量下降这一问题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包括定位模组和冲压模组,所述冲压模组朝向所述定位模组运动,以使得其上的冲头组件与定位模组上的加工件接触并完成折弯,所述冲压模组内形成有第一顶杆,该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冲压模组可伸缩地固定,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加工件表面相抵,并且,冲压模组始终与所述加工件保持非接触状态。
[0008]优选地,所述冲压模组包括冲压模座,所述冲压模座上垂直于冲压方向地依次设置固定块、折弯冲头以及卸料组件,所述固定块将折弯冲头夹设于其与卸料组件之间,并使得所述折弯冲头的折弯侧表面与是卸料组件的端面贴合限位。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卸料组件中,沿冲压方向依次设置有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其中,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内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第一通道内;并且,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预设形变量的作用下,于常态下保持从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口伸出的趋势,且伸出长度为所述加工件的厚度与预设间
距的长度之和。
[00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定位模座,所述定位模座上沿朝向所述冲压模组的方向设置有凹模板和凹模垫板,所述定位模座和凹模垫板之间形成一贯通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形成有第二顶杆,该第二顶杆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定位模座可伸缩的固定,所述第二顶杆的端部设置有凹模滑块,其中,常态下,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非承压状态,则所述第二顶杆保持从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口伸出的趋势,且将所述凹模滑块顶起,而所述凹模滑块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凹模板可滑动地贴合。
[0011]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对第一顶杆产生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对第二顶杆产生的弹力。
[0012]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模滑块为梯形体,并形成相对的两坡状面,分别定义为靠近所述折弯冲头的第一坡状面和靠近所述凹模板的第二坡状面,其中,所述凹模板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坡状面相匹配的斜面,则当所述凹模滑块受到沿冲压方向的力时,则所述凹模滑块沿所述凹模板的斜面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直至所述凹模滑块的移动被所述凹模垫板限位。
[0013]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模滑块于所述凹模板上的滑动,使得所述凹模滑块的所述第一坡状面与所述折弯冲头的折弯侧表面接触,以使得所述加工件弯折。
[0014]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凹模的滑动对加工件产生刮擦的思路,是一方面通过顶杆将折弯凹模与加工件表面进行定位,另一方面,保持顶杆伸出卸料板的长度为加工件的料厚加上预设长度,从而减少卸料板表表面与加工件表面的接触,也即,使得冲压过程中卸料板的表面与加工件的表面为非接触状态,这样,通过上述两方面,解决了因折弯凹模的滑动对加工件表面产生刮擦,导致加工件成本质量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0016]2、在冲压模组定位模组中都分别设置顶杆件,也即,冲压模组中的第一顶杆和定位模组中的第二顶杆,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弹性部件支撑,第二顶杆通过第二弹性部件支撑,且第一弹性部件常态下使得第一顶杆保持从第一通道口伸出的趋势,且伸出的长度大于加工件的料厚,同时,第二弹性部件常态下使得第二顶杆保持从第二通道的通道口伸出的趋势,并将凹模滑块顶起。由于第一弹性部件对第一顶杆产生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对第二顶杆产生的弹力,从而在冲压过程中,第一顶杆与加工件表面接触后,会进一步带动凹模滑块沿凹模板的斜面产生滑动,并压缩第二顶杆,直至凹模滑块的移动被凹模垫板限位,在该过程中,凹模滑块与加工件之间不产生滑动位移,且加工件表面与冲压模组之间始终保持非接触状态;此后,进一步冲压过程中,第一顶杆受力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由于第一顶杆与加工件表面之间设置有大于加工件料厚的间距,则受到压力的第一顶杆压缩弹性部件会消除两者之间的间距,但由于此时凹模滑块被限位,则凹模滑块与加工件之间仍然不产生相对滑动,这样,于整个冲压过程中减少了凹模滑块与加工件表面之间的刮擦,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0017]3、基于有益技术效果第二点,则在内勾折弯一步成型的工艺中,即保证了折弯工艺的完成,又能够减少凹模滑块以及冲压模组与加工件表面的刮擦,从而在节省了冲压加工工序的同时,提高了成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内勾折弯的铝件板材的结构;
[0019]图2为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的整体结构;
[0020]图3为示意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中冲压模组的结构;
[0021]图4为示意图,示出了图2所示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中定位模组的结构;
[0022]图5为状态图,示出了本技术的该实施例所述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加工前的放料状态;
[0023]图6为状态图,示出了图5所示的状态后,冲压模组下压并与待加工件表面接触的状态;
[0024]图7为状态图,示出了图6所示的状态后,模组打死内勾折弯完成的状态;
[0025]图8为状态图,示出了图7所示的额状态后,模组回程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包括定位模组和冲压模组,所述冲压模组朝向所述定位模组运动,以使得其上的冲头组件与定位模组上的加工件接触并完成折弯,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组内形成有第一顶杆,该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冲压模组可伸缩地固定,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加工件表面相抵,并且,冲压模组始终与所述加工件保持非接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组包括冲压模座,所述冲压模座上垂直于冲压方向地依次设置固定块、折弯冲头以及卸料组件,所述固定块将折弯冲头夹设于其与卸料组件之间,并使得所述折弯冲头的折弯侧表面与是卸料组件的端面贴合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组件中,沿冲压方向依次设置有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其中,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内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第一通道内;并且,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预设形变量的作用下,于常态下保持从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口伸出的趋势,且伸出长度为所述加工件的厚度与预设间距的长度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内勾折弯冲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定位模座,所述定位模座上沿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朋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