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41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所述集成式储能组件包括外壳、端子台、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和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的第一储能单元,外壳包覆于第一储能单元的外部;端子台与外壳连接;第一导电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裸露于外壳的表面;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与端子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端子台与外壳连接,可将端子台与外壳有效集成在一起,省去了端子台与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导电组件的结构连接,既简化了结构设计,又缩短了电气的物理路径,使得电气通路的阻抗更小,同时缩减了体积,减小了对安装空间的占用,并使得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驱动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驱系统通常包括相对独立的薄膜电容、端子台和Y电容,其中薄膜电容位于主电路,主要起到储能和缓冲的作用;薄膜电容一般由电容外壳、电容芯子、电极铜排、电容绝缘纸组成,且电容芯子和电极铜排通过环氧树脂灌封工艺固定在电容壳体的内部。
[0003]另外,端子台主要由两个铜排包塑在塑胶件中的结构构成,且端子台的输入端铜排用于与动力电池输出端的高压连接端子相连,端子台的输出端铜排用于与薄膜电容的输入端相连,以通过端子台将动力电池的高压电输送到薄膜电容中。
[0004]为了将电流中的共模干扰滤除,通常在薄膜电容的电极铜排与外部接地组件(例如设备机箱或直接接地)之间设置上述Y电容。然而,由于Y电容体积相对于薄膜电容小,因此Y电容通常采用独立的电容板形式连接在汽车电驱系统的电路中。
[0005]但是,现有汽车电驱系统将薄膜电容、端子台和Y电容以分散方式设置大大降低了集成度,且分散设置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不仅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制造成本,还会导致各通路的阻抗累加,从而影响电容模块的电气性能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汽车电驱系统的分散式设置大大降低了集成度、占用较大安装空间、增加制造成本、阻抗累加以及电容模块性能表现受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0007]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集成式储能组件,包括:
[0008]第一储能单元,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
[0009]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外部;
[0010]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连接;
[0011]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外壳的表面;
[0012]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子台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一体形成。
[0014]优选地,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通过树脂注塑而成。
[0015]优选地,所述端子台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子台固定,并与所述端子台的表面相接触。
[0017]优选地,所述端子台设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集成式储能组件从所述第一方向与目标物固定。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开口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端子台的接触面。
[0019]优选地,所述端子台设有凸耳,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凸耳。
[0020]优选地,在所述外壳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集成式储能组件从所述第二方向与目标物固定。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0022]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凸台,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凸台。
[0023]优选地,所述集成式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储能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被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第二端接地。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的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外壳的表面,用于与目标物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接地弹片的端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重合,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将所述接地弹片与目标物连接。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嵌有金属件。
[0027]优选地,所述凸台的端部与位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外围的外壳的部分相配合。
[0028]优选地,所述接地弹片的端部与所述凸台的底面共同与目标物连接。
[002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端子台与外壳连接,从而可将端子台与外壳有效集成在一起,这样能够省去端子台与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导电组件的结构连接,既简化了结构设计,又缩短了电气的物理路径,进而使得端子台与第一储能单元之间的电气通路的阻抗更小,且还能够简化装配流程,提高拆装的方便性,同时缩减体积,减小对安装空间的占用,并使得制造成本更加低廉,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0031]此外,上述集成式储能组件及电机控制器还通过将第二储能单元集成到外壳内,从而可由第二储能单元实现接地,以达成接地功能,大大提高了集成度,既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又可以进一步缩减体积,减小对安装空间的占用,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以便于在安装空间受限的环境中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各通路的阻抗累加,进而降低对集成式储能组件的电气性能表现的影响;并且,通过将第一储能单元、端子台和第二储能单元集成为一体,不仅简化了生产组装的步骤,节约了制造成本,还有效增强了集成式储能组件的抗振动能力,特别是将第二储能单元集成于外壳内部,解决第二储能单元容易振动脱落的问题,且第二储能单元与第一储能单元之间的距离得到缩小,从而缩短了滤波路径,大大提高了滤波效果,进而使得第二储能单元的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储能组件的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集成式储能组件可应用于驱动系统领域,例如汽车驱动系统,特别是在电机控制器中。
[0036]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包括第一储能单元1(例如薄膜电容芯)、外壳2、端子台3、第一导电组件4和第二导电组件5,其中第一储能单元1主要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优选由薄膜电容的电容芯子构成,可减少壳体零件。上述外壳2包覆于第一储能单元1的外部,以保护第一储能单元1。
[0037]特别地,上述端子台3与外壳2相连接,即端子台3与外壳2集成为一体。在实际应用中,端子台3与外壳2之间的固定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端子台3和外壳2以装配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或者,端子台3和外壳2通过加工工艺一体加工成型;端子台的主要目的在于承载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以便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能够在端子台上与其他设施(例如电池的电极)连接。
[0038]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电组件4和第二导电组件5的主体部分均位于外壳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外部;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连接;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外壳的表面;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子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一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与所述外壳通过树脂注塑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一端的延伸方向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端子台固定,并与所述端子台的表面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设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集成式储能组件从所述第一方向与目标物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开口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端子台的接触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设有凸耳,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凸耳。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将所述集成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强强党彦明刘龙凯何友东汪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