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35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一种无论哪个电极之间的放电起始电压都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备有: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9)。第一基板,备有沿横向延伸的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电极的电极组(11、12)和可独立驱动的第二电极的电极组(13、14)、位于其间的第三电极的电极组(15、16)、覆盖它们的电介质层(17)、在电介质层上沿纵向延伸的第四电极的电极组(18)和保护层(19),第二基板,备有至少按照划分所述第一~第三电极延伸的方向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电极平行地设置成的隔壁(20)和由紫外线照射而发光的荧光体(21-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等的显示装置、平面型电视机、广告或信息等的显示用等离子体显示器中使用的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装置)。
技术介绍
在AC型彩色PDP装置中,广泛地采用着将规定进行显示的单元的期间(地址期间)和进行用于点亮显示的放电的显示期间(维持放电期间)分离的地址、显示分离(ADS)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在地址期间,在点亮的单元内蓄积电荷,并利用该电荷在维持放电期间进行用于显示的放电。另外,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面,有相互平行地设置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并相互平行地设置了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的二电极型PDP、和交替地平行设置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交替地平行设置了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电极的三电极型PDP,近年来,广泛地使用着三电极型PDP。该三电极型PDP的一般结构,在第一基板上交替地平行设置第一(X)电极和第二(Y)电极,在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上设置沿垂直于X和Y电极的方向延伸的地址电极,并用电介质层分别覆盖电极表面。在第二基板上,还在地址电极之间设置与地址电极平行地延伸的一个方向的条带状的隔壁、或使各单元彼此隔离的与地址电极及X、Y电极平行配置的二维栅格状的隔壁,在隔壁间形成了荧光体层后,将第一和第二基板贴合。因此,有时也在地址电极上形成电介质层和荧光体层、进一步形成隔壁。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并使所有单元的电极附近的电荷(壁电荷)达到均匀状态后,在Y电极上依次施加扫描脉冲,并与扫描脉冲同步地对地址电极施加地址脉冲,在点亮的单元内有选择地进行保留壁电荷的地址动作后,对X和Y电极施加使进行放电的相邻2电极间交替地变为极性相反的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从而在由地址动作保留了壁电荷的点亮单元中引起维持放电而进行点亮。荧光体层,在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光,并通过第一基板可以看到发光。因此,X和Y电极,由用金属材料形成的不透明的总线电极和ITO膜等的放电电极形成,通过放电电极可以看到由荧光体层发出的光。由于一般的PDP结构和动作广为人知,此处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如上所述的三电极型PDP中,提出了各种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平行地设置了第三(Z)电极的PDP。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在不进行放电的X电极和Y电极之间(非显示线)设置Z电极并将Z电极用于触发动作、防止非显示线上的放电(逆狭缝防止)和复位动作等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述了将X及Y电极和地址电极设在第一基板(前面基板)上的例。而且,本申请人,在专利申请2004-135321号(专利申请2003-326440的国内优先申请)中,记述了将X及Y电极和地址电极设在第一基板(前面基板)上的示例。专利文献1特开2001-3422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4-27326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许2801893号公报近年来,对PDP装置的节电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高发光效率,提高了放电气体中的氙(Xe)的浓度,但当提高了放电气体中的氙(Xe)的浓度时,将使第一基板(前面基板)上的Y电极和第二基板(背面基板)上的地址电极的放电起始电压提高。因此,Y电极和地址电极的驱动电路必须输出高的电压,因而存在着使驱动电路的成本增加的问题。换句话说,提高放电气体中的氙(Xe)的浓度,也要力求降低Y电极和地址电极的放电起始电压。另一方面,也要求降低第一(X)电极和第二(Y)电极之间的放电起始电压,从而减小X电极和Y电极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无论哪个电极之间的放电起始电压都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在一侧的基板上形成进行放电的第一(X)、第二(Y)、第三(Z)和第四(地址)电极。即,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备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封入到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气体,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包括大致平行地交替配置的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电极的电极组及可独立驱动的第二电极的电极组、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电极的电极组、覆盖上述第一~第三电极的组的电介质层、在上述电介质层上设置成与上述第一~第三电极交叉的第四电极的组、设置成覆盖上述电介质层和上述第四电极的组的保护层,上述第二基板,包括按照至少分隔上述第一~第三电极延伸的方向的方式与第四电极平行地设置的隔壁、由紫外线照射而发光的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PDP,由于将进行放电的4种电极都设在第一基板(前面基板)上,无需在分别设置在相对的基板上的电极之间进行放电。因此,使进行放电的电极间的距离减小,可以降低放电起始电压。第一(X)电极,由透过可见光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电阻值比第一放电电极低的第一总线电极构成,第二电极,由透过可见光的第二放电电极和电阻值比第二放电电极低的第二总线电极构成。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及第三电极组,配置在第一基板的同一平面上。隔壁,设置成覆盖第一总线电极、第二总线电极和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交叉部及其附近的部分。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和第三电极,在各单元中具有相同的形状。而且,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的间隔在各单元中逐渐地变化。因此,可以减低因边缘间隔的偏差引起的放电起始电压的偏差。各单元中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的最小间隔,优选为50μm以下,最大间隔优选为100μm以上。封入放电气体的压力与最小间隔的乘积优选大于帕邢(Paschen)最小值。当像PDP这样在放电空间内封入放电气体并在2电极间引起放电时,放电的阈值电压(放电起始电压),已知根据2电极间的距离与放电气体的压力的乘积决定,使该乘积为横轴、使放电起始电压为纵轴表示出其变化的曲线称为帕邢曲线。帕邢曲线,当2电极间的距离与放电气体的压力的乘积为某值时变为最小值,该状态被称为帕邢最小值。各单元中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的最小间隔,优选位于单元内的配置第四电极的一侧。第二放电电极与第四电极的间隔,优选比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的最小间隔窄。由此,当进行地址动作时,即使降低施加于第二电极和第四(地址)电极的电压,在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也能引起放电,并以此为触发源而过渡到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放电。覆盖第一~第三电极组的电介质层,优选由利用气相成膜法形成的硅化物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气相成膜法形成的电介质层,表面平滑、稳定、而且形成得很薄。因此,在其上很容易形成第四(地址)电极。进一步,用气相成膜法形成的电介质层,介电常数也很小,因此电极间电容小,易于驱动。第一和第二基板为长方形,第二基板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比第一基板的长边和短边短。放电气体,至少含有氖(Ne)和氙(Xe),氙的混合比优选为10%以上。由此,可以提高亮度。另外,第四(地址)电极,与第二(Y)电极同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因此可以降低引起地址放电的电压。第三(Z)电极,在维持放电期间,当在第一(X)电极和第二(Y)电极之间引起反复放电时,作为触发电极而动作。因此,在维持放电期间,为了在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引起反复放电,与对第一和第二电极组施加电压同步地,对第三电极组施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封入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气体,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大致平行地交替配置的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电极的电极组和可独立驱动的第二电极 的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电极的电极组、覆盖所述第一~第三电极的电极组的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上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第三电极交叉的第四电极的电极组、设置成覆盖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第四电极的电极组 的保护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至少按照划分所述第一~第三电极延伸的方向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电极平行地设置成的隔壁、利用紫外线而发光的荧光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3-31 2005-101331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封入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气体,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大致平行地交替配置的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电极的电极组和可独立驱动的第二电极的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电极的电极组、覆盖所述第一~第三电极的电极组的电介质层、在所述电介质层上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第三电极交叉的第四电极的电极组、设置成覆盖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第四电极的电极组的保护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至少按照划分所述第一~第三电极延伸的方向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电极平行地设置成的隔壁、利用紫外线而发光的荧光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透过可见光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电阻值比该第一放电电极低的第一总线电极构成,所述第二电极,由透过可见光的第二放电电极和电阻值比该第二放电电极低的第二总线电极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极组及所述第三电极的电极组,配置在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一总线电极、所述第二总线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的交叉部及其附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在各单元中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的间隔在各单元中逐渐地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的最小间隔为50μm以下、且所述封入放电气体的压力与所述最小间隔的乘积大于帕邢最小值。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孝小林敬幸糸川直树大塚晃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