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34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等离子显示板中,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成相隔离,并且基本上彼此平行。阻挡肋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有不同截面面积的放电单元形成在阻挡肋层内。荧光层形成在放电单元内。环形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对应于放电单元的截面面积,围绕放电单元,邻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第一电极沿着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二电极也沿着相同的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地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对应于放电单元内轮廓的突出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显示板(PDP),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稳定地址放电,并且可以降低由相邻的地址电极之间的电容引起的无功功率消耗的PDP。三电极表面放电型显示是PDP的一个示范性的结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包括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平行地设置在前基板的同一平面上。地址电极设置在与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相交方向上的后基板上。阻挡肋提供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既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又在维持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放电单元由阻挡肋形成,在此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平行设置,与地址电极相交。放电单元充满放电气体。PDP利用施加到扫描电极上的扫描脉冲和施加到地址电极上的地址脉冲,通过地址放电选择接通放电单元,并且利用交替施加到维持电极和选择的接通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上的持续脉冲,通过持续放电形成图像。PDP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设置在靠近放电空间的前面。PDP在维持电极的内表面和扫描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体放电,并且向后基板散射等离子体放电。等离子体放电激发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以产生形成图像的可见光。设置在前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减小放电单元的孔径比,并降低了可见光的透射率,其产生在放电单元之中,并且朝向前基板。因此,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具有低亮度和低发光效率。如果长期使用PDP,电场导致放电气体的带电粒子在荧光层上产生离子溅射。在荧光层上的离子溅射可导致永久的残留影像。由于试图消除永久残留影像的产生,近期开发的PDP构造成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环绕放电单元的侧面,并且地址电极设置在后基板上。结果,可增加放电单元的孔径比,并可改善可见光的透射率。然而,该最近开发的PDP可能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在一个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的距离贯穿扫描电极的全长上不一致,所以在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的放电不稳定。揭示在
技术介绍
中的上述信息仅为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形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在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的稳定地址放电特征的PDP,并且减小在相邻地址电极之间的电容引起的无功功率消耗。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范性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阻挡肋层、荧光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地址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阻挡肋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形成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在放电单元中。第一电极包围(encompass)、限定(circumscribe)、围绕(surround)或环绕(encircle)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单元,邻近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并沿着第一方向连结。第二电极设置成沿着垂直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自平面的方向与第一电极相隔,并且也沿着第一方向连接。第二电极也包围(encompass)、限定(circumscribe)、围绕(surround)或环绕(encircle)放电单元,邻近第一电极放电单元不相邻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另一个。地址电极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电极相隔,并且在与第二电极方向或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地址电极包括对应于第二电极形成的突出部分。地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可以沿着放电单元的内表面形成。突出部分的外轮廓可以设置在放电单元的内表面的内侧。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形成椭圆形状。于是,地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可以形成椭圆盘的形状,其装配在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椭圆截面面积的放电单元的侧壁之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在圆柱形的放电单元的顶和底侧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形成圆形。地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可以形成圆盘形状,其与对应的放电单元的内截表面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形成为与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相同的多边形的形状。于是,地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板形,其与对应的放电单元的内截表面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包括具有良好电传导性的金属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用形成绝缘结构的介电层覆盖。在放电单元的内表面上的介电层可以用防护层覆盖。地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而阻挡肋层设置在地址电极之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阻挡肋层和第二基板之间。放电单元可具有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状的截面面积,即圆形、椭圆或如多边形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明图。图2是沿着图1中图解的I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图解的III-III线剖取的PDP的截面图。图4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电极结构的透明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图6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电极结构的透明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图8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电极结构的透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当PDP安装在墙上时,本应用的附图的x-y平面通常会垂直竖起,而附图的z-轴会沿着水平方向平卧。然而,为了方便描述,在图中标明的x-y平面也称作水平平面,并且在图中标明的z-轴方向也称作垂直方向。参照图1、2、3和4,第一实施例的PDP包括第一基板10(此后称作“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此后称作“前基板”),它们设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阻挡肋层16设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阻挡肋层16将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单元17。如示范性实施例所示,阻挡肋层16可以形成在后基板10上,或者可以形成在前基板20上(未示出)。同样,尽管没有图解,但是阻挡肋层16可以分开或整体形成在前和后阻挡肋10、20上。阻挡肋层16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放电单元17。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放电单元17可以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如,图2的x-y平面)的平面中形成为椭圆形截面。放电单元17由垂直于后和前基板10、20的平面的侧壁限定或围绕,并如此沿着图1至4中z-轴方向沿伸。放电单元17的椭圆形截面具有长轴L1和短轴L2。因而,在放电单元内壁上的不同点定位在距放电单元17的垂直中心线不同距离的位置上。放电单元17充满放电气体,例如氖(Ne)和氙(Xe)的混合物,用于通过等离子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VUV),并且包括荧光层19,用于吸收VUV并发射可见光。荧光层19可以形成在通过阻挡肋层16构造成的放电单元17的内表面上和同样形成放电单元17的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如图1和3所示,当荧光层19形成在后基板10上时,荧光层19由反射材料形成,以在放电单元17的内表面上吸收VUV,并且朝着前基板20反射可见光。另外,尽管没有图解,但是当荧光层19形成在前基板20上时,荧光层19由透明材料形成,以吸收在放电单元17的内表面上的VUV,并传输可见光。荧光层19可以同时形成在后和前基板10、20上。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包括地址电极11、第一电极31(此后称作“维持电极”)和第二电极32(此后称作”扫描电极”),它们设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地址电极11对应于放电单元17。维持电极31在垂直于后和前基板10、20的平面的方向(如z-轴方向)上,沿着放电单元17的侧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二者之间以一定的距离彼此平行设置;阻挡肋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放电单元,由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形成,并且形成在该阻挡肋层之内;荧光层,形成在该放电 单元之内;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并且邻近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一,而且沿着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该第一电极限定该放电单元之一;第二电极,设置成邻近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中的另一个,并沿着垂直于该第 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方向与该第一电极相隔设置,而且沿着该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该第二电极限定该放电单元之一;和地址电极,设置成沿着垂直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方向与该第二电极相隔离,并且在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其中该地址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具有与该第二电极的内轮廓一致的外轮廓。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3-31 26869/05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二者之间以一定的距离彼此平行设置;阻挡肋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放电单元,由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形成,并且形成在该阻挡肋层之内;荧光层,形成在该放电单元之内;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间,并且邻近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一,而且沿着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该第一电极限定该放电单元之一;第二电极,设置成邻近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中的另一个,并沿着垂直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方向与该第一电极相隔设置,而且沿着该第一方向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该第二电极限定该放电单元之一;和地址电极,设置成沿着垂直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的方向与该第二电极相隔离,并且在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其中该地址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具有与该第二电极的内轮廓一致的外轮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突出部分形成为对应于该放电单元中所对应的一个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突出部分设置在所对应的一个放电单元的周边之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形成为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的椭圆环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突出部分形成为椭圆盘形,其在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平面的截面平面中,具有与该对应的放电单元的内轮廓相同的外轮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形成为以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的重叠的圆环,该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二电极之上或之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突出部分形成为圆盘。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是围绕它们各自的放电单元的重叠的多边形环,该第一电极在垂直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景斗李源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