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227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包括:固态储氢容器、储油箱和输氢管,固态储氢容器内装有储氢材料,储油箱与固态储氢容器通过两导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箱内装有导热油、循环泵和加热器,储油箱上还连接有第一冷却装置,输氢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上,另一端连接氢气源,输氢管上还设有出氢管,出氢管连接用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固态储氢系统通过储氢材料存储氢气,可提高氢气存储量和储氢密度,并降低储氢压力,从而提高加氢站的氢气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该储氢系统通过导热油控制固态储氢容器内的储氢材料温度,能方便精确地控制氢气吸收和释放过程。能方便精确地控制氢气吸收和释放过程。能方便精确地控制氢气吸收和释放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氢气储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加氢站多为外供氢式加氢站,即加氢站中使用的氢气需要从外部运输。加氢站在运输氢气过程中需要使用长管拖车和储氢管束,即将氢气以高压气态(20MPa左右)的形式存储于储氢管束中,然后利用长管拖车将储氢管束运输至加氢站,最后利用储氢管束作为气源,对氢能汽车进行供气。由于氢气质量轻,储氢管束存储的氢气质量有限,通常每辆长管拖车搭载的储氢管束满载时的氢气储量为200~350千克氢气,对于1000公斤级的加氢站每天需要多次调度才能满足氢气需求,这大大限制了加氢站的氢气储运效率,同时储氢管束在运输过程中还存在氢气泄露、爆炸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能提高氢气储量和安全性的储氢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高加氢站的氢气运输效率和氢气运输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该系统包括:固态储氢容器、储油箱和输氢管,所述固态储氢容器内装有储氢材料,所述储油箱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通过两导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箱内装有导热油,且储油箱内还设有循环泵和加热器,储油箱上还连接有第一冷却装置,所述输氢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上,另一端为进氢接口,进氢接口用于连接氢气源,所述输氢管上还连接有出氢管、吹扫管和放散管,所述出氢管一端连接于输氢管上,另一端为出氢接口,所述出氢接口用于连接用氢装置,所述吹扫管端部为吹扫接口,吹扫接口用于连接吹扫气源,所述放散管端部为放散接口,放散接口连接外部的排气管路。
[0004]进一步地,所述输氢管上还依次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变送器、第二冷却装置、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第二温度变送器、氢气质量流量计和第二压力变送器。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和第一单向阀还并联有一输氢支管,所述输氢支管上设有一第二单向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输氢管上还设有一气动阀,所述气动阀位于所述第一温度变送器和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之间,所述气动阀和所述吹扫管之间还设有一气动支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放散管上还设有第三冷却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态储氢容器外还包裹有保温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态储氢容器内的储氢材料为镁合金材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吹扫气源为氮气源。
[0011]本技术的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有益效果为:(1)储氢材料可吸收存储其自身体积几百倍的氢气,且氢气以固态氢化物的方式存在,该固态储氢系统通过储氢材料存储氢气,可大大提高氢气存储量和储氢密度,从而提高加氢站的氢气运输效率和安全性;(2)该储氢系统通过导热油控制固态储氢容器内的储氢材料温度,能方便精确地控制氢气
吸收和释放过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固态储氢容器,2

储油箱,21

第一冷却装置,3

输氢管,31

第一压力变送器,32

第一温度变送器、33

气动阀,34

第二冷却装置、35

过滤器、36

第一单向阀、37

第二温度变送器、38

氢气质量流量计,39

第二压力变送器,4

出氢管,5

吹扫管,6

放散管,61

第三冷却装置,7

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5]请参考图1,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包括:固态储氢容器1、储油箱2、以及输氢管3。
[0016]所述固态储氢容器1外包裹有保温层,固态储氢容器1内装有储氢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氢材料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能在吸氢温度(120

320℃)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吸氢反应生成氢化物,生成的氢化物能在放氢温度(340

400℃)条件下分解,放出氢气。
[0017]所述储油箱2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1通过两导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箱2内装有导热油,且储油箱2内还设有循环泵和加热器,所述储油箱2上还连接有第一冷却装置21,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1通过两冷却管与所述储油箱2相连,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1分别用于提高和降低储油箱内导热油的温度,所述循环泵用于使储油箱2中的导热油在储油罐2和固态储氢容器1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控制固态储氢容器1中储氢材料的温度,进而控制储氢材料吸收氢气和释放氢气的进程。
[0018]所述输氢管3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1上,另一端为进氢接口,进氢接口用于连接氢气源,输氢管3用于将氢气源中氢气输入到固态储氢容器1内存储,所述输氢管3上还设有一出氢管4,出氢管4一端连接于输氢管3上,另一端为出氢接口,出氢接口用于连接用氢装置,出氢管4用于将固态储氢容器1内存储的氢气输入至用氢装置中。
[0019]所述输氢管3上还设有吹扫管5和放散管6,所述吹扫管5端部为吹扫接口,吹扫接口用于连接吹扫气源,所述吹扫气源可为氮气源、氦气源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吹扫气源为氮气源,所述放散管6端部为放散接口,放散接口连接外部的排气管路,所述吹扫管5用于将氮气源中氮气导入至输氢管3内,对输氢管3内氢气进行置换吹扫。
[0020]进一步地,所述输氢管3上还依次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31、第一温度变送器32、第二冷却装置34、过滤器35、第一单向阀36、第二温度变送器37、氢气质量流量计38、第二压力变送器39以及输氢支管,所述输氢支管与过滤器35和第一单向阀36并联设置,所述输氢支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7,所述输氢支管用于使氢气源中氢气进入至固态储氢容器1内时无需经过过滤器35,所述过滤器35用于过滤固态储氢容器1输出的氢气中的杂质,防止固态储氢容器1内被氢气携带出的杂质进入用氢装置内,所述第二冷却装置34用于冷却固态储氢容器1中输出的氢气,防止进入用氢装置内的氢气温度过高。
[0021]进一步地,所述输氢管3上还设有一气动阀33,所述气动阀33位于所述第一温度变
送器32和所述第二冷却装置34之间,所述气动阀33和所述吹扫管5之间还设有一气动支管,所述气动支管用于通过氮气源控制气动阀33的开闭。
[0022]进一步地,所述放散管6上还设有一第三冷却装置61,所述第三冷却装置61用于降低经放散管6排除的气体的温度。
[0023]本技术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的储氢氢气的过程及原理为:将吹扫接口连接氮气源,氮气源中的氢气对输氢管3进行扫置吹扫;将进气接口连接在氢气源上,氮气源中氮气通过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态储氢容器、储油箱和输氢管,所述固态储氢容器内装有储氢材料,所述储油箱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通过两导油管连通,所述储油箱内装有导热油,且储油箱内还设有循环泵和加热器,储油箱上还连接有第一冷却装置,所述输氢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固态储氢容器内,另一端为进氢接口,进氢接口用于连接氢气源,所述输氢管上还设有出氢管、吹扫管和放散管,所述出氢管一端连接于输氢管上,另一端为出氢接口,所述出氢接口用于连接用氢装置,所述吹扫管端部为吹扫接口,吹扫接口用于连接吹扫气源,所述放散管端部为放散接口,放散接口连接外部的排气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热式固态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氢管上还依次设有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变送器、第二冷却装置、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第二温度变送器、氢气质量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沛军朱阳林陈斌赵佳伟张雷邹建新伍远安曹俊
申请(专利权)人:氢储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