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213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和汽车,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包括:车辆座位、在每个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和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均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根据车辆座位的重量对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轻量化是当今汽车发展的一大重要领域,新型材料的使用以及结构优化技术的精进使每一代车型的车重相对于上一代车型有大幅的降低。虽然更轻的车重可以降低车辆油耗,提高车辆的经济性,但是更轻的车重也会导致乘员的不同乘坐位置分布对车辆重心在车辆侧向方向上的位置影响越来越明显,影响行驶质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和汽车,根据车辆座位的重量对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包括:
[0005]车辆座位、在每个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和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
[0006]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均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0007]此外,车辆座位包括车辆左前座位、车辆左后座位、车辆右前座位和车辆右后座位。
[0008]此外,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左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和右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
[0009]此外,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包括左后制动系统和右后制动系统,左后制动系统和右后制动系统分别接收左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和右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
[0010]此外,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中保存有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与后轮左右制动力差的响应曲线。
[0011]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根据车辆座位的重量对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只意在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对本技术产生任何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0017]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包括:
[0018]车辆座位2、在每个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6、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18和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
[0019]车辆座位2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6均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1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1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0020]现有技术车辆设计在考虑制动跑偏工况时,会假设车辆重心在车辆中线上,随着乘员重量相对于车重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员乘坐位置的分布会引起车辆重心相对于车辆中线的偏移,而当车辆重心一定程度偏离车辆中线时,会产生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从而导致车辆跑偏,影响行驶质感。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通过在每个车辆座位上设置座位重量传感器,使每个车辆座位上乘员的重量能够被检测到,将重量信号发送给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根据车辆左右座位的重量进行决策,决策是否对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本实施例通过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对左后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
[0021]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中预先保存有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与左后与右后制动力的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响应曲线通过实验或仿真的方法得到,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根据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与左后与右后制动力的响应曲线以及接收到的每个车辆座位上乘员的重量信号决策是否调整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
[0022]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乘员乘坐位置的分布不均会引起车辆重心相对于车辆中线的偏移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根据车辆座位的重量对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调整,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提升车辆制动时的直线行驶能力。
[002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座位包括车辆左前座位、车辆左后座位、车辆右前座位和车辆右后座位。需要分别在每个车辆座位上都设置座位重量传感器6,采集每个车辆座位上的乘员的重量信号,然后进行左后车轮或右后车轮的制动力的调整,从而减小车辆制动时四轮产生的制动力相对于车辆重心的横摆力矩。
[002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左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和右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
[002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包括左后制动系统和右后制动系统,左后制动系统和右后制动系统分别接收左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和右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
[002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中保存有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与后轮左右制动力差的响应曲线。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中预先保存有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
与左后与右后制动力的响应曲线,响应曲线通过实验或仿真的方法得到。
[0027]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中预先保存有车辆左右乘员重量差与左后与右后制动力的响应曲线,响应曲线通过实验或仿真的方法得到,这些方法为现有技术,例如采用mat lab或其它车辆常用软件进行仿真。
[002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包括整车1、左前座位2、右前座位3、左后座位4、右后座位5、左前座位重量传感器6、右前座位重量传感器7、左后座位重量传感器8、右后座位重量传感器9、左前座位重量信号10、右前座位重量信号11、左后座位重量信号12、右后座位重量信号13、左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14、右后制动压力控制信号15、左后制动系统16、右后制动系统17、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CU18。通过在汽车四个座位上安装重量传感器,得到车辆左右两边的乘员重量差。通过实验和仿真得到的响应曲线,决定左后轮和右后轮的制动压力差,用制动矢量扭矩减小车辆在制动时的横摆力矩,从而提升车辆直线行驶能力。
[002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
[0030]现有技术车辆设计在考虑制动跑偏工况时,会假设车辆重心在车辆中线上,随着乘员重量相对于车重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员乘坐位置的分布会引起车辆重心相对于车辆中线的偏移,而当车辆重心一定程度偏离车辆中线时,会产生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座位、在每个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和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车辆座位上设置的座位重量传感器均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车轮制动液压子系统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座位包括车辆左前座位、车辆左后座位、车辆右前座位和车辆右后座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动跑偏补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制动力分配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尧颖刘恒杨勇张涛董彧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