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08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爆装甲车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吸能效果较差、减震行程较短和乘员头部防护不到位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板,所述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铁板位于滑轮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罩,所述铁板位于弧形罩侧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瓦片,所述铁板位于弧形罩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铁板位于圆筒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站板,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吸能效果较好、减震行程适当和有效保护乘员头部的优点。程适当和有效保护乘员头部的优点。程适当和有效保护乘员头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


[0001]本技术属于防爆装甲车辆
,具体为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反恐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参与战争的军用车辆会受到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的冲击,冲击波给车体带来极大的冲击,使车辆获得较大加速度或弹起,对车内乘员造成巨大伤害,因此,车内防雷座椅的设计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它能够在车辆承受底部爆炸冲击的情况下缓冲冲击强度,吸收冲击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在遇到爆炸冲击时,传统的弹簧或者其他弹性减震器,在受力的情况下,能量转换为弹性势能,最终的弹性势能依然会释放,对人体依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影响,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吸能效果,另外传统的减震较为单一,减震效果较差,且发生爆炸时,乘员的头部得不到保护,会对乘员造成更深的伤害,鉴于以上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吸能效果较差、减震行程较短和乘员头部防护不到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板,所述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铁板位于滑轮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罩,所述铁板位于弧形罩侧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瓦片,所述铁板位于弧形罩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铁板位于圆筒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站板,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
[0006]所述座椅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框架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避震筒,所述支撑杆位于轨道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滑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滑槽位于立柱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7]优选的,所述站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钢丝绳,且钢丝绳的一端与配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钢丝绳的另一端贯穿于圆筒的内腔。
[0008]优选的,所述铁板位于圆筒底部的内腔活动卡接有劈尖,所述铁板位于劈尖外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塑料护罩。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避震筒的底部与固定块的侧面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活动环,且活动环的内腔与立柱的侧面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圆管位于顶杆的正下方,且圆管的内径大于顶杆的直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铁板、弧形罩、顶杆、瓦片、圆筒、钢丝绳、劈尖、弹簧、挂钩和配重块,当座椅底部受到冲击时,顶杆底部冲破铁板,顶杆插入圆筒中,保证座椅在受到冲击时不发生偏移,同时瓦片受挤压发生形变,瓦片边缘沿弧形罩内腔被卷起,且瓦片不会回弹,利用瓦片的变形来吸收一部分能量,当铁板受挤压与底座快接触时,劈尖受压力向上移动切断钢丝绳,原先被拉进紧的配重块一端的牵引消失,配重块含有的弹性势能被释放,由于配重块与座椅的运动方向相反,此部分释放的弹性势能与座椅受到的冲击能量相抵消,达到吸能的目的,挂钩分离,配重块与弹簧断开,使吸收的能量不会二次释放;
[0014]2)、通过设置轨道、滑槽、滑块、避震筒、支撑板、推杆电机、挡板、头枕和顶板,首先将顶板固定在车顶上,当车辆遇到冲击时,滑槽在轨道内上下移动,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在滑槽内左右移动,顶板与支撑杆相对移动,达到减震的目的,在车内空间允许的前提下达到了座椅的最大减震行程,减震效果较好,另外可利用推杆电机来调节挡板的高度,从而调节头枕的高度,以满足头枕对不同身高的乘员的保护,最大程度降低冲击对乘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部件的三维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结构部件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圆管;3、铁板;4、滑轮;5、弧形罩;6、顶杆;7、瓦片;8、圆筒;9、站板;10、钢丝绳;11、劈尖;12、塑料护罩;13、座椅;14、框架;15、弹簧;16、挂钩;17、配重块;18、支撑杆;19、轨道;20、滑槽;21、滑块;22、避震筒;23、支撑板;24、固定块;25、立柱;26、推杆电机;27、挡板;28、活动环;29、头枕;3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由图1

6给出,本技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
管2,所述圆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板3,所述铁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4,滑轮4改变钢丝绳10的方向,所述铁板3位于滑轮4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罩5,所述铁板3位于弧形罩5侧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6,当顶杆6底部冲破铁板3时,顶杆6会插入到圆管2中,保证座椅13在受到冲击时不发生偏移,所述顶杆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瓦片7,瓦片7边缘会沿弧形罩5内腔被卷起,所述铁板3位于弧形罩5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筒8,圆筒8使得钢丝绳10更易被切断,所述铁板3位于圆筒8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站板9,所述顶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13;
[0025]所述座椅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框架14,所述框架1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挂钩16,所述挂钩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7,受冲击后挂钩16会分离,配重块17与弹簧15断开,使吸收的能量不会二次释放,所述框架1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轨道19,所述轨道1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槽20,滑槽20可在轨道19内上下移动,所述滑槽2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可在滑槽20内左右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吸能防雷保护用座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管(2),所述圆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板(3),所述铁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4),所述铁板(3)位于滑轮(4)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罩(5),所述铁板(3)位于弧形罩(5)侧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瓦片(7),所述铁板(3)位于弧形罩(5)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筒(8),所述铁板(3)位于圆筒(8)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站板(9),所述顶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13);所述座椅(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框架(14),所述框架(1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挂钩(16),所述挂钩(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7),所述框架(1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轨道(19),所述轨道(1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避震筒(22),所述支撑杆(18)位于轨道(19)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所述滑槽(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5),所述滑槽(20)位于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