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包括座椅、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椅下部上下叠加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减震气囊和第二减震气囊,所述第一减震气囊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所述第二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压可调。本申请第一减震气囊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可以提供缓冲防雷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第二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压可调,一方面可以起到座椅上下高度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调节座椅乘坐时软硬度,保证防雷作用的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其中,第一减震气囊与第二减震气囊的气流都是一个独立体气流供给,起到一个防雷与高舒适性减震效果。到一个防雷与高舒适性减震效果。到一个防雷与高舒适性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
[0001]本申请涉及防雷座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防地雷反伏击车是一种为士兵提供抵御地雷、简易爆破器材和其他威胁的改进防护的战斗用车。当防地雷反伏击车开过雷场的时候所受到的爆炸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为了防止车内的人员受到伤害,在车内需要安装专门的防雷座椅。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091020824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雷减震座椅,包括椅背和椅垫,所述的椅背和椅垫均固定在活动架上,所述的活动架可活动的与座椅基体相连,所述的座椅基体与车体上的固定座相连,在所述的座椅基体和活动架之间设有弹性调节装置,所述的弹性调节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座椅基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架上的弹簧,活动架上的椅背和椅垫通过活动板悬挂在座椅基体上。
[0004]可见,上述防雷减震座椅是通过弹簧作为减震部件,在弹簧作为防雷用减震部件时,往往弹簧需要做到较大的承载能力,这样防雷减震座椅整体的乘坐舒适性较低,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保证防雷作用的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包括座椅、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椅下部上下叠加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减震气囊和第二减震气囊,所述第一减震气囊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确保防雷作用,所述第二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压可调,确保高舒适性减震作用。
[0007]其中,第一减震气囊与第二减震气囊的气流都是一个独立体气流供给,起到一个防雷与高舒适性减震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气囊的上方。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气囊包括第一上框架、第一下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框架和第一下框架之间的第一剪刀架,所述第一剪刀架上设置有与第一上框架相连的第一气囊体,所述第一下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二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囊体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泵用于保持第一气囊体内部恒定的气压。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上框架和所述第一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固定阻尼器。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气囊包括第二上框架、第二下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框架和第二下框架之间的第二剪刀架,所述第二剪刀架上设置有与第二上框架相连的第二气囊体,所述第二下框架上设置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体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二上框架上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所述手动控制阀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体的出气口相连,所述手动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气泵进气增压以及用于控制第二气囊体放
气减压。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上框架和所述第二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可调阻尼器,所述可调阻尼器上连接有阻尼调节机构。
[0013]可选的,所述阻尼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调节部、阻尼拉线和转动调节块;所述滑动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可调阻尼器上并与所述可调阻尼器上的阻尼调节拨杆配合,所述转动调节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框架上,所述阻尼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调节部上,所述阻尼拉线的另一端偏心连接在所述转动调节块上。
[0014]可选的,所述滑动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可调阻尼器上的安装座、以及滑动安装在安装座上的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与可调阻尼器上阻尼调节拨杆配合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所述调节滑块的滑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调节槽与阻尼调节拨杆的拨动方向形成交叉倾斜角度,所述阻尼拉线的一端连接在调节滑块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调节滑块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气囊和所述第二减震气囊上下叠加的接触面通过若干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减震气囊上的紧固套、以及穿过第二减震气囊和第一减震气囊以螺纹连接在紧固套上的紧固件。
[0016]可选的,所述紧固套内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插杆,所述紧固件上开设有用于供插杆插接的环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位于紧固套的外壁上,所述紧固套的外壁上连接有支气管,所述支气管连接至第一减震气囊的第一气囊体上,所述插杆朝向支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气密端,所述气密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璧之间形成气密配合,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插杆脱离环槽一侧驱动力的复位弹簧。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第一减震气囊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可以提供缓冲防雷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第二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压可调,一方面可以起到座椅上下高度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调节座椅乘坐时软硬度,保证防雷作用的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8]2、本申请通过第二减震气囊上可调阻尼器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减震气囊减震缓冲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防雷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防雷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第一减震气囊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第一减震气囊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第二减震气囊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第二减震气囊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滑动调节部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7是转动调节块的安装示意图。
[0026]图8是第一减震气囊和第二减震气囊上下叠加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9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9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2、第一减震气囊;201、第一上框架;202、第一下框架;203、第一剪刀架;204、第一气囊体;205、第一下横梁;206、第一上横梁;207、第一气泵;208、控制盒;209、固定阻尼器;210、第一限位柱;211、第一限位块;3、第二减震气囊;301、第二上框架;302、第二下框架;303、第二剪刀架;304、第二气囊体;305、第二下横梁;306、第二上横梁;307、第二气泵;308、手动控制阀;309、第二限位柱;310、第二限位块;311、可调阻尼器;312、阻尼调节拨杆;4、阻尼调节机构;41、滑动调节部;411、安装座;412、调节滑块;413、导向柱;414、调节槽;415、驱动弹簧;42、阻尼拉线;43、转动调节块;44、固定片;45、弹性卡脚;46、档位槽;5、固定结构;501、紧固套;502、紧固件;503、紧固孔;504、安装槽;505、快接接头;506、支气管;507、插杆;508、环槽;509、气密端;510、弹簧安装腔;5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
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一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参照图1所示,包括座椅1、以及设置在座椅1下部上下叠加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减震气囊2和第二减震气囊3,第一减震气囊2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第二减震气囊3内部的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椅(1)下部上下叠加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减震气囊(2)和第二减震气囊(3),所述第一减震气囊(2)内部保持恒定的气压,所述第二减震气囊(3)内部的气压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气囊(3)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气囊(2)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气囊(2)包括第一上框架(201)、第一下框架(202)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框架(201)和第一下框架(202)之间的第一剪刀架(203),所述第一剪刀架(203)上设置有与第一上框架(201)相连的第一气囊体(204),所述第一下框架(202)上设置有第一气泵(207),所述第二气泵(307)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囊体(20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气泵(207)用于保持第一气囊体(204)内部恒定的气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框架(201)和所述第一下框架(202)之间设置有固定阻尼器(20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气囊(3)包括第二上框架(301)、第二下框架(302)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框架(301)和第二下框架(302)之间的第二剪刀架(303),所述第二剪刀架(303)上设置有与第二上框架(301)相连的第二气囊体(304),所述第二下框架(302)上设置有第二气泵(307),所述第二气泵(307)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体(30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二上框架(301)上设置有手动控制阀(308),所述手动控制阀(308)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体(304)的出气口相连,所述手动控制阀(308)用于控制第二气泵(307)进气增压以及用于控制第二气囊体(304)放气减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框架(301)和所述第二下框架(302)之间设置有可调阻尼器(311),所述可调阻尼器(311)上连接有阻尼调节机构(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舒适防地雷的防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机构(4)包括滑动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张正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