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55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与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多个发光管,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面一侧,以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发光管阵列的后侧,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三电极,当进行画面显示时,将第三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向多个第三电极顺次施加扫描电压,在此期间,向期望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期望的发光单元发生放电以选择发光单元,然后,通过在相邻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显示放电来进行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为详细地,涉及并排配置多个下述发光管(也称之为“显示管”或“气体放电管”)来显示任意图像的,所述发光管通过在直径为0.5~5mm的细管内部设置荧光体层并封装放电气体而构成。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公知有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86141号公报和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86142号公报中记载的显示装置等。图9和图10示出了该例子。图10是图9的部分截面图示出了在垂直于发光管长度方向的方向上截断显示装置的状态。在该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中,通过将并排配置的多个发光管1(发光阵列)夹持在一对玻璃或树脂等的平板状支撑体41、42之间来构成显示装置。另外,还公知有将透明膜片用于支撑体的技术。在发光管1的内部设有红色用荧光体层R、绿色用荧光体层G、蓝色用荧光体层B,并封装有放电气体。这三种颜色的发光管1作为一组而构成一个像素,并据此来进行全彩色显示。在该显示装置中,使得在发光管的内部发生放电,用于该放电的电极形成在支撑体的与发光管阵列相对的面上,并使电极与发光管的表面接触。在该电极中,通常,地址(选择)用的第三电极A沿着各个发光管而配置在后侧支撑体42的与发光管阵列相对的面上,用于显示的多个第一电极X和第二电极Y在与第三电极A交叉的方向上相邻而形成电极对,并被配置在前侧(显示面一侧)的支撑体41的与发光管阵列相对的面上。第一、第二电极X、Y通常由ITO膜或SnO2膜等构成的透明电极43和由金属膜构成的汇流电极44形成。第三电极A由金属膜形成。图11是示出了图9所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该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与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的PDP(等离子显示面板)一样,以选址-显示分离式子场技术来进行显示时的驱动。因此,图中示出了用选址-显示分离式子场技术来进行驱动时的场结构和驱动电压波形的示例。在该方法中,1帧由亮度不同的例如八个子场sf1~sf8构成。即使在例如由两个场(奇数场、偶数场)构成1帧的隔行扫描方式的显示中,同样由八个子场sf1~sf8构成各个场fi。八个子场的亮度的权重比为1∶2∶4∶8∶16∶32∶64∶128。各个子场sfi由对所有发光单元(单位发光区域)的电荷进行初始化的重置期间TR、选择发光单元的选址期间TA、以及维持发光单元的放电的显示期间TS构成。在重置期间,对显示用电极对中的例如第一电极X施加重置脉冲Pr,使得在该第一电极X与第二电极Y之间发生放电。在选址期间TA,将显示用电极对中的第二电极Y用作扫描用的电极,并对第二电极Y顺次施加扫描脉冲Pc,在此期间,对期望的第三电极A施加选址脉冲Pa,使得在选址电极A和Y电极的交叉部发生选址放电以选择发光区域。在显示期间TS,利用因选址放电而在发光区域的管内表面上形成的壁电荷,向X电极和Y电极交替施加维持脉冲Ps,由此在显示电极对X、Y之间发生显示放电(也称为维持放电)以进行显示。由此,如图10中的箭头所示,从形成有红色用荧光体层R的发光管1发出红色光45,从形成有绿色用荧光体层G的发光管1发出绿色光46,从形成有蓝色用荧光体层B的发光管1发出蓝色光47。选址放电是在位于将发光管1夹在中间而相对的选址电极A和Y电极之间的发光管1的内部发生的相对放电,显示放电是在位于在平面上平行配置的两个显示电极X、Y之间的发光管1的内部发生的表面放电。通过这样的电极配置,在发光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了多个发光区域(单位发光区域发光单元)。但在这种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中,若在画面横宽的情况下纵向配置发光管,则发光管的使用根数会非常多,从而会加大制造成本。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考虑横向配置发光管,但在这种情况下,若在上述选址期间TA内将显示电极对中的Y电极用作扫描电极来进行扫描,则扫描线会增多,从而会延长选址期间TA。由于1帧通常为1/60(秒),并且上述的一个子场的期间受限制,因此,显示期间TS会相应地变短,从而会降低显示亮度。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矩形画面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与矩形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发光管,并在选址期间,将沿着发光管而配置的选址电极用作扫描电极来进行扫描,由此来降低制造成本,增加显示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并排配置了多个在内部封装有放电气体的发光管,其特征在于,多个发光管与矩形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该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横跨各个发光管的方式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面一侧,并且,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内部发生显示放电;以及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并对应每一发光管而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后侧,并且在其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交叉部形成发光单元;当进行画面显示时,将对应每一发光管设置的第三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并向多个第三电极顺次施加扫描电压,在此期间,向期望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选址电压,从而在期望的发光单元发生选址放电来选择发光单元,然后,通过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显示放电来进行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减少了发光管的使用根数,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当用选址-离型子场技术进行显示时,能够缩短选择发光单元的选址期间。由此,可增大显示期间来增加显示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发光管阵列的管配置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器配置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第一比较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第二比较例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以往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10是图9的部分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9所示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具有矩形画面,并与该矩形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了多个在内部封装有放电气体的发光管。作为该发光管管体的细管可使用具有任意直径的细管,但优选使用直径为0.5~5mm的玻璃制细管。细管的形状可具有圆形截面、扁平椭圆形截面、方形截面等任意形状的截面。多个第一、第二电极,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呈条纹状配置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面一侧,并且,相邻的两个电极可在发光管中发生显示放电。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材料形成。用于电极的材料可例举出ITO、SnO2等透明导电材料、或Ag、Au、Al、Cu、Cr等金属导电材料。电极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既可以使用印刷等厚膜形成技术来形成,也可使用利用物理沉积法或化学沉积法等的薄膜形成技术来形成。厚膜形成技术可以例举出丝网印刷法等。薄膜形成技术中的物理沉积法可以例举出蒸镀法或溅镀法等。化学沉积法可以例举出热CVD方法、光CVD方法、或等离子体CVD方法等。多个第三电极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并对应每一发光管而设置在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并排配置了多个在内部封装有放电气体的发光管,其特征在于,多个发光管与矩形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该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横跨各个发光管的方式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面一侧,并且,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内部发生显示放电;以及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并对应每一发光管而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后侧,并且在其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交叉部形成发光单元,当进行画面显示时,将对应每一发光管设置的第三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并向多个第三电极顺次施加扫描电压,在此期间,向期望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选址电压,从而在期望的发光单元发生选址放电来选择发光单元,然后,通过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显示放电来进行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并排配置了多个在内部封装有放电气体的发光管,其特征在于,多个发光管与矩形画面的长边平行地配置,该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在与发光管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横跨各个发光管的方式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显示面一侧,并且,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管内部发生显示放电;以及多个第三电极,所述多个第三电极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并对应每一发光管而设置在发光管阵列的后侧,并且在其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交叉部形成发光单元,当进行画面显示时,将对应每一发光管设置的第三电极用作扫描电极,并向多个第三电极顺次施加扫描电压,在此期间,向期望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选址电压,从而在期望的发光单元发生选址放电来选择发光单元,然后,通过在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显示放电来进行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管阵列的每一发光管具有单色的荧光体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是使用n(n任意的自然数)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并且矩形画面的长边长度比短边的n倍还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管阵列型显示装置是使用红色用、绿色用、蓝色用的三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的全彩色显示的发光管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本学粟本健司山崎洋介平川仁渡海章
申请(专利权)人: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