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33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由间隔一定的距离相接合的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组成,包含:位于正面基板上,并具备在相对的一侧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位于维持电极上形成的电介质层上,并且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的保护层;及在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以三角形类型(△delta  type)划分放电信元(cell)的隔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在保护层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从而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显示装置的,更具体讲是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一般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由其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形成的隔层组成一个单位信元(cell),各个信元(cell)内填充了氖(Ne),氦(He),或氖与氦的混合气体(Ne+He)等主放电气体与少量含有氙(Xe)的惰性气体。高频电压导致放电时,惰性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使隔层间形成的荧光体发光,显示画面。如上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既轻又薄的结构,可以实现大型化,高画质。因此,作为新一代显示装置备受瞩目。图1是一般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由显示画面的显示面即正面基板101中排列由扫描电极102与维持电极103对形成的多个维持电极对的正面面板100;及排列组成背面的背面基板111上与上述多个维持电极对交叉地排列的多个寻址电极113的背面面板110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地结合而成。正面面板100在一个放电信元(cell)中相互放电,由维持信元(cell)发光的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即由透明ITO物质形成的透明电极(a)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汇流电极(b)组成的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成双组成。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限制放电电流,由绝缘各电极对的一个以上上部电介质层104覆盖,上部电介质层104上面,为了简化放电条件,而形成电镀氧化镁(MgO)的保护层105。背面面板110上排列多个放电空间,即,排列形成放电信元(cell)的条(stripe)型(或井(well)型)隔层112,并保持平衡。又,进行定位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寻址电极113与隔层112平行地分布。背面面板110的上面喷涂,为在定位放电期间显示画面而放射可视光的R,G,B荧光体114。寻址电极113与荧光体114间形成保护寻址电极113的下部电介质层115。一方面,保护层在常温中处于热学性不稳定状态。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吸附周围的水分或二氧化碳等物质并趋于稳定状态的倾向。但,若与水分或二氧化碳相结合,则将降低二次电子释放系数,并且耐溅射(sputtering)性也将降低。又,等离子显示面板中,一个放电信元(cell)内产生光的发光领域越宽,放电效率也将增加。但,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结构中,与放电信元(cell)相邻的非发光领域比发光领域相对较宽。因此,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效率降低,导致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整体亮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清除用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保护层的MgO薄膜中的杂质,从而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电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又,本专利技术改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结构与电极结构,提供一种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效率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由间隔一定的距离相接合的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组成,包含位于正面基板上,并具备在相对的一侧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位于维持电极上形成的电介质层上,并且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的保护层;及在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以三角形类型(△delta type)划分放电信元(cell)的隔层。又,杂质吸附防止膜,包含重氢(D2)。又,杂质吸附防止膜,利用氦(He),氮(N2),氨(NH3)或一氧化氮(N2O)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又,位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一定的槽,与位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一定的槽相对应。又,位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与位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00μm以上。又,位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与位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之间的最小间距为60μm以上80μm以下。又,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一侧宽度,与未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另一侧宽度相同。又,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一侧宽度,比未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另一侧的宽度宽。又,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一侧的一定的槽,其形状不同。又,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一侧的一定的槽,其形状相同。又,一定的槽位于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一侧中央部分。又,汇流电极位于隔层上,并与隔层的宽度相同或窄。本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保护层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从而可以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电压。又,改善本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结构,从而降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消耗电量,提高亮度,增加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效率。四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放电信元(cell)结构位于有效领域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放电信元(cell)中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放电信元(cell)中的电极间的间距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透明电极的宽度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汇流电极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极结构的一些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极结构的另一些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202扫描电极 203维持电极204电介质层 205保护层206杂质吸附防止膜 212隔层214荧光体 216放电信元(cell)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200,由显示画面的显示面即正面基板201中排列由扫描电极(Y)202,与维持电极(Z)203形成的正面面板200;及排列组成背面的背面基板211上与上述扫描电极(Y)202及维持电极(Z)203交叉地排列的多个寻址电极(X)213的背面面板210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地结合而成。正面面板200包含在一个放电空间,即放电信元(cell)中相互放电,由维持信元(cell)发光的扫描电极(Y)202及维持电极(Z)203,即由透明ITO物质形成的透明电极(a)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汇流电极(b)组成的扫描电极(Y)202及维持电极(Z)203。扫描电极(Y)202及维持电极(Z)203限制放电电流,由绝缘各电极对的一个以上上部电介质层204覆盖,上部电介质层204上面,为了简化放电条件,而形成电镀氧化镁(MgO)的保护层205。保护层205的表面上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保护层205在常温中处于热学性不稳定状态。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吸附周围的水分(H2O)或二氧化碳(CO2)等物质并趋于稳定状态的倾向。保护层205与水分(H2O)或二氧化碳(CO2)等杂质结合前,用重氢(D2)进行冲洗(Flushing)。通过冲洗(Flushing)而流失的重氢(D2)气体吸附在保护层中最不稳定的部分。随着重氢(D2)与保护层相结合,可以防止水分(H2O)或二氧化碳(CO2)等物质的吸附。又,随着重氢(D2)被保护层吸收,保护层能带隙(band gap)内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206,由此,二次电子的释放将更加顺利。从而可以降低放电电压。保护层用重氢(D2),氦(He),氮(N2),氨(NH3)或一氧化氮(N2O)等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间隔一定的距离相接合的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位于正面基板上,并具备在相对的一侧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位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的电介质层;位于上述电介质层上,并且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的保护层;及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以三角形类型划分放电信元的隔层。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2-19 10-2005-0125775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间隔一定的距离相接合的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位于正面基板上,并具备在相对的一侧形成一定的槽的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位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上的电介质层;位于上述电介质层上,并且表面形成杂质吸附防止膜的保护层;及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以三角形类型划分放电信元的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杂质吸附防止膜,包含重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杂质吸附防止膜,利用氦,氮,氨或一氧化氮中的至少一种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上述一定的槽,与位于上述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上述一定的槽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与位于上述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一侧的槽之间的最大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泳准金在声梁钟文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