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82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包括主动端、驱动单元、从动端、雷达框架,所述主动端、从动端轴线同轴,所述雷达框架具有封闭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两个驱动单元,两个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偏心套固定在腔体内靠近主动端的一端,所述雷达框架两端分别与主动端和从动端的转轴固定,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偏心套的安装角度,消除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侧间隙,提高了传动精度,通过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消除了回程误差,提高了伺服扫描器的扫描精度。扫描器的扫描精度。扫描器的扫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伺服传动
,更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对雷达的性能不断提出苛刻要求。对机扫雷达而言,伺服扫描器主要用于驱动雷达天线阵面,调整天线阵面的空间指向,从而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连续监测。近年来,随着雷达高集成化的发展和载荷平台的多样性,对雷达空间尺寸和质量都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在雷达设计中,分配给伺服扫描器的结构空间、扫描精度和质量都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伺服扫描器的精度较低。
[0003]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201310331932.X的文件公开了一种跑道异物检测雷达扫描器俯仰部件,它包括右靠板、靠板罩、伺服模块、右角接触球轴承、俯仰框架端盖、左臂、左角接触球轴承、左靠板、靠板罩、俯仰框架和右臂。俯仰电机采用永磁直流无刷力矩电机,俯仰电机为中空轴套型,其定子安装在伺服框架上,转子安装在左靠板上,伺服模块安装在俯仰框架内部,通过套装在旋变轴上的旋转变压器进行俯仰角度的反馈,旋变定子通过卡箍固定在俯仰框架内部,使用套筒和顶丝进行轴向间隙和预紧力的调整。
[0004]但其只能调节轴向间隙,造成扫描精度和质量都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伺服扫描器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伺服扫描器的扫描精度。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包括主动端、驱动单元、从动端、雷达框架,所述主动端、从动端轴线同轴,所述雷达框架具有封闭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两个驱动单元,两个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偏心套固定在腔体内靠近主动端的一端,所述雷达框架两端分别与主动端和从动端的转轴固定,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主动端靠近驱动单元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传动齿轮相适配的第二传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的不同齿面啮合,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带动雷达框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实现俯仰扫描。
[0007]通过调整偏心套的安装角度,消除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侧间隙,提高了传动精度,通过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消除了回程误差,提高了伺服扫描器的扫描精度。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端包括主动轴承座、端部固定件、第一连接轴、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连接轴、套筒、电位计、联轴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在主动轴承座靠近驱动单元的一端,所述主动轴承座内通过角接触球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靠近驱动单元的一端固接有套筒,所述第二连接轴内同轴固定有电位计,所述电位
计通过联轴器第一连接轴与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承座通过端部固定件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
[0009]通过电位计与第二连接轴同轴传动,实时测量转动角度,无需转换,将电位计的测量角度与驱动单元的步进电机测量的角度进行比较,对雷达框架的转动角度进行反馈调节,形成闭环控制,提高了转动精度,同时将电位计安装在第二连接轴内部可避免工作时受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部固定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二端盖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孔,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第二夹块相适配的半键槽,所述第二夹块穿过半键槽与第一端盖固定,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与第一连接轴夹紧固定。
[0011]通过转动第二端盖,使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与第一连接轴夹紧固定,将螺栓穿过第一腰孔,对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进行固定,通过半键槽以及第一腰孔的设计,消除了传动的间隙,提高了测角精度。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伺服电机、行星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行星减速器通过偏心套与雷达框架固定,所述行星减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通过伺服电机、行星减速器的设置,使得转动力矩大,耗能少。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偏心套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孔,所述偏心套通过螺栓与雷达框架固定。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从动端包括从动轴承座、从动轴承、从动转轴、第三端盖,所述从动转轴通过从动轴承转动固定在从动轴承座内,所述从动转轴一端与雷达框架一端固定,所述从动轴承座远离雷达框架的一端固定有第三端盖。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过角接触球轴承的一端旋合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提高了第二连接轴的转动稳定性。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从动轴承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挡块,通过挡块的设置,对雷达框架实现了机械限位。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轴与主动轴承座的连接处设有V型圈,通过V型圈的设置,提高了主动端与从动端的密封性。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关于雷达框架的轴线对称设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偏心套的安装角度,消除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侧间隙,提高了传动精度,通过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消除了回程误差,提高了伺服扫描器的扫描精度。
[002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电位计与第二连接轴同轴传动,实时测量转动角度,无需转换,将电位计的测量角度与驱动单元的步进电机测量的角度进行比较,对雷达框架的转动角度进行反馈调节,形成闭环控制,提高了转动精度,同时将电位计安装在第二连接轴内部可避免工作时受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002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动第二端盖,使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与第一连接轴夹紧固定,将螺栓穿过第一腰孔,对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进行固定,通过半键槽以及第一腰孔的设计,
消除了传动的间隙,提高了测角精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从动端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主动端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主动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图4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的图4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端(100)、驱动单元(200)、从动端(300)、雷达框架(400),所述主动端(100)、从动端(300)轴线同轴,所述雷达框架(400)具有封闭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两个驱动单元(200),两个所述驱动单元(200)通过偏心套(204)固定在腔体内靠近主动端(100)的一端,所述雷达框架(400)两端分别与主动端(100)和从动端(300)的转轴固定,所述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203),所述主动端(100)靠近驱动单元(200)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传动齿轮(203)相适配的第二传动齿轮(101),两个所述驱动单元(200)的第一传动齿轮(203)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101)的不同齿面啮合,所述驱动单元(200)驱动第一传动齿轮(203)与第二传动齿轮(101)啮合,带动雷达框架(400)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实现俯仰扫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100)包括主动轴承座(102)、端部固定件、第一连接轴(105)、角接触球轴承(107)、第二连接轴(109)、套筒(1010)、电位计(1011)、联轴器(101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3)固定在主动轴承座(102)靠近驱动单元(200)的一端,所述主动轴承座(102)内通过角接触球轴承(107)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09),所述第二连接轴(109)靠近驱动单元(200)的一端固接有套筒(1010),所述第二连接轴(109)内同轴固定有电位计(1011),所述电位计(1011)通过联轴器(1012)第一连接轴(105)与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承座(102)通过端部固定件与第一连接轴(10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分体式雷达伺服扫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件包括第一端盖(103)、第二端盖(104),所述第一端盖(103)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108),所述第二端盖(104)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块(1014),所述第二端盖(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肇斌汪旭宏赵凯周织建祝先范梦龙汪君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