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运输及举升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及运输车。
技术介绍
1、天线若要获得较高的探测精度和较远的探测距离必须具有更大的天线口径,随着天线口径的增大,天线阵面的刚强度很难大幅度提高,一般需要运输支撑结构来减少外界冲击对天线的振动影响。传统的支撑结构一方面使用笨重的刚性支撑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阵面的变形,但无法消除外界对天线的振动影响,且这种结构无法调节自由度,无法适应由于天线变形或伺服控制精度导致的支撑高度不一致,长度方向不水平等运输工况。另一方面当天线从运输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时,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拆除,操作不便。如何实现超大口径天线安全可靠地快速运输成为当下要解决的难题。
2、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1341060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型雷达天线运输维修装置,包括支撑杆、插销、三孔支耳、可调支撑杆等,可以满足天线运输状态下的支撑,但是当天线工作时,需要人工拆除,且天线运输状态下预留的孔位与支撑杆的孔位不同轴,就无法支撑,并不适合推广使用。
3、专利公告号为cn11690182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5),所述上支撑板(1)通过连杆单元(20)与下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单元(20)包括第一连杆总成和第二连杆总成,所述第一连杆总成与第二连杆总成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单元(40),所述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5)之间还设有空气弹簧(4);所述限位单元(40)包括固定轴和活动轴,所述固定轴和活动轴分别形成第一连杆总成和第二连杆总成的转动支撑轴,空气弹簧(4)充气时,所述活动轴能够相对固定轴移动,并致使上支撑板(1)相对于下支撑板(5)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5),所述上支撑板(1)通过连杆单元(20)与下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单元(20)包括第一连杆总成和第二连杆总成,所述第一连杆总成与第二连杆总成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单元(40),所述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5)之间还设有空气弹簧(4);所述限位单元(40)包括固定轴和活动轴,所述固定轴和活动轴分别形成第一连杆总成和第二连杆总成的转动支撑轴,空气弹簧(4)充气时,所述活动轴能够相对固定轴移动,并致使上支撑板(1)相对于下支撑板(5)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40)包括螺杆(14)以及设于螺杆(14)上的轴c(12)、轴d(13),所述轴d(13)转动连接在螺杆(14)一端,所述轴c(12)滑动连接在螺杆(14)上,所述轴c(12)形成所述活动轴,所述轴d(13)形成所述固定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4)上旋合连接有轴b(11)、螺母b(16),所述螺母b(16)螺纹连接在轴b(11)背离轴d(1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b(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上开设有与轴c(12)相适配的腰型孔,所述轴c(12)的两端分别穿入两个腰型孔,且穿出腰型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天线柔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总成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一连杆组一端、第二连杆组一端分别与上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另一端、第二连杆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端和活动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杆总成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三连杆组和第四连杆组,所述第三连杆组一端、第四连杆组一端分别与下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组另一端、第四连杆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端和活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澍民,陈曦,赵承三,彭天杰,李飞,孔卫东,钱海涛,何文杰,陶国灿,李彪,郑传荣,秦继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