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气门系统、发动机及可变气门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气门系统、发动机及可变气门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进排气门驱动机构为固定机械式。进排气门工作时,气门开启关闭相位为固定相位,气门升程曲线为固定升程曲线,即气门运动规律不变。机械式气门驱动机构是综合发动机不同工况进行的折衷方案,不能兼顾发动机全工况进排气的需求。
[0003]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可变气门技术逐渐涌现并应用。可变气门技术可根据发动机工况的变化,实现气门开启时刻、气门开启持续期及气门升程可变,极大满足了发动机不同工况时的不同气门运动规律需求,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与排放。常见的可变气门机构分为凸轮驱动可变配气机构和无凸轮可变配气机构两大类。
[0004]其中常见的无凸轮可变配气机构存在体积大,布置困难,系统响应性差,可靠性不理想等问题。常见的可变凸轮驱动机构均布置在气缸盖上,由于气缸盖空间有限,导致可变凸轮驱动机构布置困难的问题。
[0005]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2),包括驱动泵的凸轮轴(22)、设置在所述凸轮轴(22)上的凸轮和设置在所述驱动泵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凸轮抵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气门单元(5),所述气门单元(5)与所述驱动组件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驱动单元(2)被配置为当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间歇性地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液压油的油压,以使所述液压油间歇性地推动所述气门单元(5)开启;稳压单元(3),所述稳压单元(3)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稳压单元(3)用于缓解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油压;控制稳压单元(4),所述控制稳压单元(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挺柱体(23),所述挺柱体(23)抵接于所述凸轮;柱塞套(26),所述柱塞套(26)内设置有柱塞腔(27),所述柱塞腔(27)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柱塞(25),所述柱塞(25)的一端可移动插设在所述柱塞腔(27)内,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挺柱体(23);柱塞弹簧(24),套设在所述柱塞(25)上,所述柱塞弹簧(2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柱塞套(26)的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挺柱体(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系统还包括补偿油箱(1),所述补偿油箱(1)用于补给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液压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2)还包括进油阀(28),所述补偿油箱(1)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进油阀(28)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门系统还包括供油泵,所述供油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气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3)包括:稳压缸(31),所述稳压缸(31)内设置有稳压腔(34),所述稳压腔(34)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稳压活塞(32),所述稳压活塞(32)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稳压腔(34)内;稳压弹簧(33),所述稳压弹簧(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稳压活塞(3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稳压腔(34)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宝良,靳玉刚,李晓娟,曹志成,郑国兵,李海洋,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