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62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较高亮度和发光效率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改变寻址电极形状和导电荫罩网格孔下开口形状,寻址电极另包括突出的部分,与扫描电极平行或重叠,从而增大了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的重叠面积,使放电区域范围扩大,更接近荧光粉,提高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亮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尤其是一种亮度和发光效率较高的等 离子体显示板,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了寻址电极和荫罩网格孔下开口的荫罩 式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主要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荫罩。 后基板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垂直寻址电极,以及在设有寻址电极的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的介质层;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 璃基板,在前衬底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与寻址电极空间垂直的扫描电极, 以及在设有扫描电极的前衬底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的介质层;夹在前、 后基板中间的荫罩是由导电材料(例如铁或其合金)加工而成的包含网孔阵 列的薄网板。将上述前基板、荫罩和后基板组装封接后充入预定的放电工作 气体,比如各种惰性气体即形成了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 板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加一高压窄脉冲或斜坡 脉冲擦除信号,擦除上次放电积累的壁电荷,然后在扫描电极上加一高脉冲 寻址电压选中该行,同时在寻址电极上加以该行的数据脉冲,该数据脉冲电 压幅度与扫描电压之差高于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的着火电压,控制触发 放电以形成对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它包括前基板(1)和后基板(2)及夹在两者之间的荫罩(3);前基板(1)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4)、在前衬底玻璃基板(4)形成的第一电极(5)和介质层(6)、在介质层(6)上形成的保护膜(7);后基板(2)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8)、在后衬底玻璃基板(8)上表面上形成的与前基板(4)上第一电极(5)成空间垂直正交的第二电极(9)、在第二电极(9)和后衬底玻璃基板(8)的上表面上形成的介质层(10)、在介质层(10)上形成的保护膜(11);夹在前基板(1)和后基板(2)之间的荫罩(3)是一块包含网格孔(12)阵列的导电板,荫罩(3)中的网格孔(12)与前基板(1)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是它包括前基板(1)和后基板(2)及夹在两者之间的荫罩(3);前基板(1)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4)、在前衬底玻璃基板(4)形成的第一电极(5)和介质层(6)、在介质层(6)上形成的保护膜(7);后基板(2)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8)、在后衬底玻璃基板(8)上表面上形成的与前基板(4)上第一电极(5)成空间垂直正交的第二电极(9)、在第二电极(9)和后衬底玻璃基板(8)的上表面上形成的介质层(10)、在介质层(10)上形成的保护膜(11);夹在前基板(1)和后基板(2)之间的荫罩(3)是一块包含网格孔(12)阵列的导电板,荫罩(3)中的网格孔(12)与前基板(1)接触的开口面积是其与后基板(2)接触的开口面积的1.5~10倍;网格孔(12)的上开口(13)的面积大于下开口(14)的面积,上下开口中心重合;每一网格孔(12)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9)呈空间垂直相交,荫罩(3)、覆盖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彦奚培琳王保平杨兰兰朱立锋张雄林青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