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39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包括前模本体和后模本体,芯模包括用于成型待成型叶轮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待成型叶轮的叶片为扭曲形叶面;上述方案中,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成型待成型叶轮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与成型待成型叶轮流道进液段的进液段芯模总成在流道内部实现结合面分型,这样就可以在已成型的待成型叶轮的进液口处和出液端分别实施进液段芯模总成和出液段芯模总成的各自独立脱模运动,避免了包括扭曲形叶面在内的流道壁对模具本体脱模位移的阻挡,从而可以注塑成型高效的具有扭曲流道的叶轮,实现了直接成型完整的叶轮。实现了直接成型完整的叶轮。实现了直接成型完整的叶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模具,具体讲是泵的叶轮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采用离心泵输送介质在工农业生产中极为普遍,但是在特殊行业输送的介质对泵的部件的材质及结构要求极为严格。普通材料的金属泵无法使用,极少数特殊材料的金属泵勉强可以使用,但也因使用寿命短、成本高而无实际使用价值,塑料泵因此而成为业界新的研发重点。鉴于塑料泵的成型特点,其叶轮的形状设计最为棘手,在三种基本结构的叶轮中,开式、半开式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其泵送效率偏低,闭式结构最复杂,但效率相对更高。闭式叶轮中,普通的圆柱面的叶片再加上短且相对顺直的流道便于实现成型模具的合模、脱模过程,但流导过于简单而牺牲了泵送能力,通过提高转送的方式虽可以适当提高泵送能力,但需要消耗更多的电力。另外就是扭曲面叶片,其泵送能力无疑是最佳的,再加上前端盖或 /和后端盖靠近转轴孔附件的曲面形状设计而成的扭曲状的流道,其泵送能力提高了,如何成型则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名称为“一种井用潜水电泵的塑料叶轮结构及其注塑工艺
”ꢀ
(CN109519412 A)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就是一种塑料叶轮及其注塑工艺,将叶轮加工成两部分然后焊接为一体,尽管其采用分布注塑、焊接成型的方案,其仍然回避了复杂的叶轮结构,其图3中可以清楚的知晓其叶片为常规的圆柱形叶面,这主要考虑的是模具成型时的难度,尤其是降低脱模难度,可见上述文献1加工的只是圆柱形叶片的常规结构的闭式叶轮。名称为“离心叶轮注塑成型的模具”(CN 107457964 B)的专利文献 2公开了一次注塑成型的叶轮成型模具,其注塑部分的难度显然高于专利文献1,即其说明书中明确记载“[0024]后盘11具有后盘内盘面111,后盘内盘面111为平面造型。后盘内盘面111指的是后盘11面向叶轮13 一侧的内侧面
‑‑‑
对外盘面112的表面形状不做具体要求。
[0025]前盘12包括前盘内盘面121和前盘外盘面122,前盘内盘面121和前盘外盘面122分别为曲面造型,其中前盘内盘面121指的是前盘 12面向叶轮13一侧的内侧面,而前盘外盘面122指的是背向叶轮13的外侧面。此处所谓的曲面采用通常理解,即该表面是呈弯曲形状的,更具体而言是图2中向下弯曲的造型,更确切地说是向内且向下弯曲,有利于使风流通道整体顺畅,进而提升风力。”上述记载说明泵送流道的前段的前盘内盘面121为曲面,后盘内盘面111为平面,再结合图1、2、5~10,可以基本确认其叶片面为圆柱面的形状,由上芯块4和下芯块5构成的模芯单元3整体为楔形,两侧的楔面整体呈平直态而无扭曲形态,所以上芯块4具有直线造型的横向活动路径a,便可以实现进模和退模,上芯块4和下芯块5构成的复合结构就是为了成型前盘内盘面121前段的曲面部位,并实现脱模。上述方案虽有不同,但其旨在成型的叶轮的结构却基本相同,面对需要输送的具有粘性的液体介质时,上述叶轮的泵送能力则无法满足要求。
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方案是由上芯块4和下芯块5构成的模芯单元3直接完成整个流道的成型,无法实现扭曲形叶片的构成的复杂流道的叶轮的成型,注塑成型的叶轮的泵送效率自然是较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注塑成型叶片为扭曲形叶面的叶轮的出液段流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包括前模本体和后模本体,其特征在于:芯模包括用于用于成型待成型叶轮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待成型叶轮的叶片为扭曲形叶面;出液段芯模总成包括成型围成同一流道的上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内侧叶面、前盖板A的出液段内侧面、后盖板的出液段内侧面及下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外侧叶面的成型面,出液段芯模总成沿出液段的出液方向位移脱模。上述方案中,由于提供了成型待成型叶轮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两者在流道内部实现结合面分型,这样就可以实现出液段芯模总成的独立脱模运动,避免了包括扭曲形叶面在内的流道壁对模具本体脱模位移的阻挡,从而可以注塑成型高效的具有扭曲流道的叶轮,实现了直接成型完整的叶轮,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是待成型叶轮的前端、后端视觉方向的立体图;图3是隐藏了前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状态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的A

A向剖视图;图6a、6b、6c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a、7b、7c分别是三个视觉方向的出液段芯模总成的立体结构图;图8a、8b、8c分别是图7a、7b、7c中的局部放大图;图8d、8e分别是图7c、7b中的局部放大图;图8f是固定芯模的剖视图;图9是进液段芯模总成的立体结构图;图10是进液段芯模总成的分解立体结构图;图11是出液段模具、前盖板A隐藏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所示的是待成型叶轮,其是目前泵送效率十分突出的闭式叶轮,待成型叶轮包括前盖板A、后盖板B、叶片C,前盖板A中部的进液口A1口径大小与泵送流量要求适当适配,后盖板B中部转轴孔B0 周围的内侧板面的内部区域B1呈向进液口A1凹形的球面或曲面形状,内部区域B1自内向外顺滑地衔接至后盖板B的内侧板面上的平面环形区域B2,叶片C整体呈扭曲片状,即叶片C的前缘边C1与平面环形区域B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同时叶片C与内部区域B1结合部位的切向方向几近为垂直关系,两者之间的垂直关系延续到流道的出液
端,即叶片 C的前缘边C1与平面环形区域B2之间的夹角小于叶片C的前缘边C1 与内部区域B1之间的夹角,后者可以近似地理解为垂直关系即夹角为 90
°
,叶片C的后缘边C2平面环形区域B2垂直,前缘边C1与后缘边 C2之间的叶片C则是扭曲状逐渐变形过渡的。如图1所示可以将流道的进液端口近似地看作由等腰梯形扭曲变形而来,两前缘边C1可视为腰线,流道的出液端口为周向长、轴向窄的长方形,作平面展开时流道的出液端口为长方形口。图中略去的前盖板A的内侧面可以是平面或斜面或适当曲率的曲面。图3中的粗线箭头为同一流道的流向。本说明书为方便位置关系的描述、界定使用了前、后、里、外等方位限定词语,如所谓前方、前侧、前端、前部等均是以待成型叶轮Y的前盖板A、后盖板B为参考系的,即指靠近或临近前盖板A的一侧、一端或部位为前,相反的则是后方、后侧、后端、后部的含义,还有就是以流道内的介质流向的上、下游顺序界定前、后、里、外位置,轴向、径向通常是指待成型叶轮Y的轴芯方向、径向为参考系的。如图6a、6b、6c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叶轮的成型系统包括前模本体50和后模本体70,芯模包括用于成型待成型叶轮Y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待成型叶轮Y的叶片C为扭曲形叶面;前模本体50 和后模本体70合模后的型腔中容纳有上述芯模,在合模前,可以选择进液段芯模总成、出液段芯模总成附设于前模本体和或后模本体上;进液段芯模总成包括成型进液口A1局部及与该进液口A1局部相连的同一流道进液段的进液段芯模单元组,进液段芯模单元组包括成型围成流道的上游叶片进液段的内侧叶面NC的进液段第一芯模10和成型围成流道的下游叶片进液段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包括前模本体和后模本体,其特征在于:芯模包括用于成型待成型叶轮(Y)流道出液段的出液段芯模总成,待成型叶轮(Y)的叶片为扭曲形叶面;出液段芯模总成包括成型围成同一流道的上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内侧叶面(NC)、前盖板A的出液段内侧面、后盖板B的出液段内侧面及下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外侧叶面(WC)的成型面,出液段芯模总成沿出液段的出液方向位移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出液段芯模总成包括出液段芯模单元组(60),出液段芯模单元组(60)包括出液段芯模单元本体(61),出液段芯模单元本体(61)的径向方向的里端有固定芯模(62)和活动芯模(63),固定芯模(62)和活动芯模(63)的轴向端面为相互贴合配合,贴合配合状态的固定芯模(62)的后板面为成型后盖板B的内侧面的固定芯模后盖板成型面(621),贴合配合状态的活动芯模(63)的前板面为成型前盖板A的内侧面的活动芯模前盖板成型面(631),贴合配合状态的固定芯模(62)和活动芯模(63)的组合件构成的侧面为上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内侧叶面(NC)、下游叶片的出液段的外侧叶面(WC)的成型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出液段芯模单元本体(61)的两侧连接在导条(64)的前段,导条(64)与后模本体(70)上的直线导轨构成滑动限位配合,位移驱动机构(71)与出液段芯模单元本体(61)的径向方向的外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叶轮的出液段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段芯模单元本体(61)为方形块体,其里边有凹形的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平唐子一李建新黄文龙吴海洋汪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特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