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n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16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半导体器件
,涉及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逆导型门极换流晶闸管(RC

GCT)是一种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是将GCT与续流用的PIN二极管反并联集成在一个硅片上,以减小器件体积,改善系统可靠性,在大功率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使RC

GCT获得较低的开关功耗和换向可靠性,需减小PI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峰值电流和反向恢复时间,并增加其软度。在传统RC

GCT结构中,由于GCT单元分布比较集中,无论PIN二极管设置在RC

GCT的中央或者外围,通过掩模很容易实现横向局部载流子寿命控制,以获得快速的反向恢复特性;但在导通期间,因GCT单元和PIN二极管单元相对集中会导致的电流局部集中。
[0003]为了改善RC

GCT电流分布的均匀性,目前已开发了一种双模式GCT,将PIN二极管单元也做成指条状,穿插在GCT单元之间,且通常每3个GCT单元之间,插入一个PIN二极管单元。但在双模式GCT中,若要对其中的PIN二极管进行横向局部载流子寿命控制,不仅掩模制作难度大,而且由于辐照区的深阱效应,在工艺上很难实现准确控制,同时PIN二极管局部寿命减小又会使其阻断漏电流和通态压降均增大,导致静态功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工艺上很难实现准确控制,同时静态功耗增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整个器件表面所有GCT单元和PIN二极管单元呈指条状按同心环排列均匀地分布在芯片上表面,并且GCT单元和PIN二极管单元按3﹕1的比例交叉分布,假设以PIN二极管为中央单元,两侧为GCT单元,即1个PIN二极管单元,对应3个GCT单元;
[0007]所述的GCT单元的剖面结构是,以n

区为衬底,n

区向下依次设置有nFS层和p
+
透明阳极区;n

区向上依次设置有p基区和p
+
基区;在p
+
基区上表面局部设置有GCT的n
+
阴极区,该n
+
阴极区上表面是阴极K;该n
+
阴极区两侧相邻的p
+
基区上表面均设置有门极G;
[0008]所述的PIN二极管单元的剖面结构是,以n

区为衬底,n

区向下依次设置有nFS层和n
+
阴极区,n
+
阴极区两侧与GCT单元的p
+
透明阳极区相接并且在下表面设有共同的阳极A;n

区向上设置有p阳极区,在p阳极区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n
+
调整区,p阳极区和n
+
调整区上表面设置有共同的阴极K;p阳极区与两侧相邻GCT单元的p基区之间均采用pnp隔离区。
[0009]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0]步骤1、选用原始的高阻区熔中照硅单晶作为n

区;
[0011]步骤2、硅片清洗后腐蚀减薄,在n

区的下表面,采用磷离子注入,形成nFS层的掺杂;
[0012]步骤3、采用干氧

湿氧

干氧交替氧化形成掩蔽膜,同时将nFS层的掺杂进行推进;
[0013]步骤4、在上述晶片表面,通过光刻形成铝离子注入窗口;然后在光刻胶的掩蔽下进行铝离子注入;
[0014]步骤5、去掉晶片表面的光刻胶,在GCT部分重新光刻形成硼离子注入窗口;然后在光刻胶的掩蔽下进行硼离子注入;
[0015]步骤6、去掉表面的光刻胶和氧化层,重新生长二氧化硅

氮化硅

二氧化硅三层掩蔽膜,然后推进,同时形成GCT的p基区和p
+
基区,以及PIN二极管p阳极区的掺杂;并在GCT的p基区与PIN二极管的p阳极区之间自然形成pnp隔离区;
[0016]步骤7、去掉晶片上表面的二氧化硅

氮化硅

二氧化硅三层掩蔽膜,重新生长二氧化硅掩蔽膜,通过光刻形成磷扩散的掺杂窗口;
[0017]步骤8、在上步得到的晶片上表面,采用POCl3源进行选择性的磷两步扩散,在GCT的p
+
基区上表面形成n
+
阴极区,同时在PIN二极管的p阳极区表面形成n
+
调整区;
[0018]步骤9、在上步得到的晶片上表面生长氧化层,光刻形成门极区和pnp隔离区上表面的腐蚀窗口,然后利用腐蚀工艺进行门极区和隔离区挖槽,形成门

阴极台面结构;
[0019]步骤10、去掉晶片表面的氧化层,重新生长氧化层,下表面光刻,形成PIN二极管n
+
阴极区的磷注入窗口,然后进行磷离子注入,退火兼推进,形成PIN二极管的n
+
阴极区;
[0020]步骤11、去掉下表面的氧化层,然后进行硼离子注入,退火兼推进,形成GCT的p
+
透明阳极区;
[0021]步骤12、采用干氧

湿氧

干氧交替氧化重新形成掩蔽膜,通过光刻,去掉下表面的二氧化硅层,上表面形成GCT门

阴极界和pnp隔离区的保护二氧化硅图形;
[0022]步骤13、对整个晶片上、下表面分别蒸铝,然后通过反刻铝,去掉门极处的铝层;然后重新蒸铝,并进行二次反刻铝,增加了门

阴极台面高度,合金化后形成门极、阴极的金属化电极;
[0023]步骤14、对上步得到的晶片下表面,依次溅射钛、镍、银三层金属化电极,合金化后形成阳极多层金属化电极;
[0024]步骤15、在上步得到的晶片上表面甩聚酰亚胺膜,光刻形成门

阴极区和隔离区的保护图形,并进行亚胺化处理;然后进行磨角保护、表面钝化;
[0025]步骤16、在上步得到的晶片整个上表面进行电子辐照,实现BGCT中载流子寿命的均匀控制,然后退火,特性测试,即成。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n
+
调整区的引入,不仅有利于降低PIN二极管导通时的阳极空穴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其特征在于:整个器件表面所有GCT单元和PIN二极管单元呈指条状按同心环排列均匀地分布在芯片上表面,并且GCT单元和PIN二极管单元按3﹕1的比例交叉分布,假设以PIN二极管为中央单元,两侧为GCT单元,即1个PIN二极管单元,对应3个GCT单元;所述的GCT单元的剖面结构是,以n

区为衬底,n

区向下依次设置有nFS层和p
+
透明阳极区;n

区向上依次设置有p基区和p
+
基区;在p
+
基区上表面局部设置有GCT的n
+
阴极区,该n
+
阴极区上表面是阴极K;该n
+
阴极区两侧相邻的p
+
基区上表面均设置有门极G;所述的PIN二极管单元的剖面结构是,以n

区为衬底,n

区向下依次设置有nFS层和n
+
阴极区,n
+
阴极区两侧与GCT单元的p
+
透明阳极区相接并且在下表面设有共同的阳极A;n

区向上设置有p阳极区,在p阳极区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n
+
调整区,p阳极区和n
+
调整区上表面设置有共同的阴极K;p阳极区与两侧相邻GCT单元的p基区之间均采用pnp隔离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
+
调整区采用圆形或条形,并且其尺寸从里到外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
+
调整区的宽度为40~7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
+
调整区的面积与PIN二极管单元阳极区的面积比为20%~35%。5.一种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具有n
+
调整区的双模式GC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选用原始的高阻区熔中照硅单晶作为n

区;步骤2、硅片清洗后腐蚀减薄,在n

区的下表面,采用磷离子注入,形成nFS层的掺杂;步骤3、采用干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琳杨武华罗琳张如亮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