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66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包括衬底,衬底上形成n阱区和p阱区,n阱区的右侧与p阱区的左侧相连,n阱区上从左至右形成n阱接触n+区、p+区,p阱区上从左至右形成n+区、p阱接触p+区,n阱接触n+区接阳极电位,n+区接阴极电位,p阱接触p+区接阴极电位,p+区接阳极电位,n阱区的左上角形成第一隔离槽,n阱区上且位于n阱接触n+区和p+区之间形成第二隔离槽,n阱区和p阱区之间形成第三隔离槽,p阱区上且位于n+区和p阱接触p+区之间形成第四隔离槽,p阱区的右上角形成第五隔离槽,第三隔离槽中填充有凹槽,凹槽接阳极电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护器件具有维持电压高、触发电压低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
,涉及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静电放电(ESD)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集成电路领域,静电放电是引起电子产品失效、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遭受静电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如何有效进行静电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0003]常用的ESD防护器件有二极管、双极晶体管、场效应管、可控硅整流器等。这其中可控硅整流器(SCR)由于其优异的单位面积电流泄放能力,在静电防护领域备受推崇。传统的SCR用作ESD器件时,其导通时内部寄生的NPN与PNP管相互提供基区电流形成强的正反馈效应,导致其触发后发生明显的回滞(snapback)现象,因此它的维持电压较低,容易引起电源电压的闩锁(latch up)效应,而由于阱区的低掺杂,也导致传统SCR的触发电压较高。为了更好的满足深亚微米乃至纳米工艺中对于ESD设计窗口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SCR进行改进,降低触发电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所述衬底(1)上形成n阱区(2)和p阱区(3),所述n阱区(2)的右侧边缘与p阱区(3)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n阱区(2)上从左至右形成n阱接触n+区(5)、p+区(6),所述p阱区(3)上从左至右形成n+区(7)、p阱接触p+区(8),所述n阱接触n+区(5)接阳极电位,所述n+区(7)接阴极电位,所述p阱接触p+区(8)接阴极电位,所述p+区(6)接阳极电位,所述n阱区(2)的左上角形成第一隔离槽(4),所述第一隔离槽(4)的左侧边缘与衬底(1)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n阱区(2)上且位于n阱接触n+区(5)和p+区(6)之间形成第二隔离槽(10),所述n阱区(2)和p阱区(3)之间形成第三隔离槽(11),所述p阱区(3)上且位于n+区(7)和p阱接触p+区(8)之间形成第四隔离槽(12),所述p阱区(3)的右上角形成第五隔离槽(13),所述第五隔离槽(13)的右侧边缘和衬底(1)的右侧边缘相连,所述第三隔离槽(11)中填充有凹槽(9),所述凹槽(9)接阳极电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为金属材料或者多晶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的厚度为0.15μm,宽度为0.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CR的新型凹槽结构ESD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采用Si,厚度为4μm~4.8μm,掺杂类型为B离子,掺杂浓度为1
×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党跃栋刘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