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血管微循环通道和引导骨生长的下颌骨植入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下颌骨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血管微循环通道和引导骨生长的下颌骨植入体。
技术介绍
[0002]下颌骨位于人体面部下端,是面部体积和面积最大、最健壮的、同时也是唯一能活动的承重骨骼。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感染、外伤、先天性发育畸形等疾病时,行下颌骨切除术通常不可避免,从而造成下颌骨的缺损。下颌骨缺损后会对患者的咀嚼、吞咽、语言等生理功能产生障碍,而严重面部缺陷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伤害,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对行下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下颌骨进行功能和美学两方面的修复,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颌面外科医生一直试图解决的且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0003]目前,血管化的腓骨瓣移植法是临床上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形状、尺寸、体积大小与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差异显著等自身不足因素的存在,使得重建效果不理想,无法完全恢复下颌骨的生物力学行为以实现正常的咀嚼功能,且容貌恢复差,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较低。
[0004]近年来,国内外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血管微循环通道和引导骨生长的下颌骨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包括用于塑型的塑型单元、用于与待修复下颌骨颊侧固定的固定单元、用于承载咬合力的支撑单元、用于引导植入体内部骨组织生成的血管微循环通道以及支撑血管微循环通道促进血管新生和骨组织生长的生长单元,所述塑型单元与复合结构植入体的初始结构为形状相同的筒状结构,所述支撑单元、血管微循环通道、生长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塑型单元内,所述塑型单元沿着其拉伸应变方向的两端,所述血管微循环通道的左右两条主通道分别与待修复下颌骨两端断面的下颌神经管连接,一个固定单元与同一端的塑型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塑型单元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生长单元的左右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康杰,刘云峰,姜献峰,董星涛,肖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