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16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由壳体、热敏体、动片、定片等组成,在动片上点焊一弹簧片,在定片的中部压一小凸台,以提高熔断温度的精度和保证断后绝缘,壳体不带电,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可有效的对变压器、电动机等发热元件及其产品进行过热保护。(*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当所在位置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能一次性动作,使电路断开而不能重新复位的元件,可广泛用于对各种电子、电器产品进行超温保护。目前在国外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主要采用弹簧反应式结构,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动作温度的一致性好,性能稳定,电流容量较大,热敏体不载电流。其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达到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体积小、便于生产和扩大使用范围。本技术对弹簧反应式熔断器主要作下述几点改进一、图1所示的熔断器主要靠金属梅花片(5)在金属壳体(1)内移动而使电路断开,配合精度高,加工难度大。本技术采用两片金属片直接接触,在热敏体熔化时离开而使电路断开。二、图1中细弹簧(6)的作用是当热敏体(2)熔化时能推动金属梅花片离开a(9),使引线a、b(10)断开。本技术采用在一片金属片(简称动片)上点焊一弹簧片代替细弹簧,同时取消金属梅花片和垫片(4)。三、粗弹簧(6)的作用是当热敏体熔化前能顶住金属梅花片使其与引线a接触,而当热敏体软化时也能有一定的弹力使金属梅花片仍与引线a接触,只有在热敏体熔化时失去支撑力,梅花片才被细弹簧推动而使引线a、b断开,其好处是使超温熔断器动作温度的一致性较好。本技术采用在另一片金属片(简称定片)的中部靠近壳体方向压一个小的凸台,使定片也具有一定的回弹量,便能达到一致性较好的要求。四、本技术采用耐温绝缘材料压制壳体,其优点是外壳不带电,以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图1,弹簧反应式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中的超温熔断器结构示意图。图1中(1)金属外壳,(2)热敏体,(3)粗弹簧,(4)垫片,(5)金属梅花片,(6)细弹簧,(7)陶瓷绝缘体,(8)绝缘封装,(9)引线a,(10)引线b。图2中(21)胶木或陶瓷外壳,(22)热敏体,(23)动片,(24)弹簧片,(25)定片,(26)凸台,(27)底盖,(28)绝缘封装,(29)引出线。参照图2,外壳(21)由胶木(用于常温)或陶瓷(用于大于200℃高温)制成中空的绝缘盒体。热敏体(22)由纯度较高的有机化合物采用适当方式压制而成,根据不同的限温要求选择相应熔点的有机化合物。二片金属片由铜片冲压后镀锡或镀银,其中一片在中部同时冲压一个约0.3mm的凸台,在引出端点焊引出线作定片(25),另一片在引出端点焊引出线的同时点焊一片比该片稍短的弹簧片作动片(23)。装配时,可先放入热敏体,将动片和定片放在热敏体的同一侧,然后将动片与定片分开并在两片之间塞进底盖(27),引出线与动片和定片点焊的位置可作定位使用,同时注意动片与定片的安装方向,最后封上耐温绝缘胶(28)。设计时,应保证动片与定片的顶端部分在热敏体的压力下接触良好,在热敏体软化时,定片应随动片移动约0.2mm左右,在热敏体熔化时,动片在弹簧片的作用下迅速离开定片,离开距离应大于0.5mm。本技术经实际试制及用户试用,证明其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可靠,性能稳定,断前电阻(包括4cm引出线)<10mΩ,断后绝缘>500MΩ(用500V摇表测量),外壳不导电,成本低,可有效的对变压器、电动机等发热元件及其产品进行过热保护。本技术经江苏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测试,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91-80所规定的主要性能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由壳体、热敏体、动片、定片等组成,其特征是在动片靠近定片的一侧点焊一片比动片稍短的弹簧片,在定片的中部靠近壳体的方向压一个小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有机化合物型超温熔断器由壳体、热敏体、动片、定片等组成,其特征是在动片靠近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亚胡大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太平专利技术实验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