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0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涉及支重轮加工领域,包括底座、竖直筒、固定板、量筒、支重轮,所述竖直筒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盘连接,且竖直筒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淬火感应器,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板,所述竖直筒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有量筒,量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上设置有单向导通阀,所述量筒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头装置,所述支重轮上设置有注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漏油现象,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支重轮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支重轮时用来支撑拖拉机的重量,同时在履带的导轨或履带板面上进行滚动,它还用来限制履带,防止横向滑脱,支重轮常在泥水灰沙中工作,且承受强烈的冲击,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轮缘很易磨损,轮缘耐磨,轴承密封可靠,滚动阻力小便成为人们对于支重轮的要求。
[0003]在进行支重轮加工时,需要支重轮进行淬火加热和注油,淬火时需要对支重轮进行加热,如果没有淬火和注油,支重轮损坏较快,很容易磨损,造成产品无法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支重轮注油装置,注油过程时间长,操作复杂,而且容易出现有漏油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不可再进行淬火过后直接注油,还需进行搬运,增加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包括底座、竖直筒、固定板、量筒、支重轮,所述竖直筒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盘连接,所述竖直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槽,且竖直筒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淬火感应器,所述固定板与竖直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板,所述竖直筒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有量筒,所述滑动板与量筒的内壁滑动连接,量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上设置有单向导通阀,所述量筒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头装置,所述支重轮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支重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设置有相螺旋配合的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且第一螺纹块与淬火感应器固定连接。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量筒上设置有刻度值。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设置的竖直筒的侧壁上,且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竖直筒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且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竖直筒与第二螺纹杆的相对的设置有第二滑动槽,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块上均设置有夹持杆。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两个所述夹持杆上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凹面均设置有防滑海绵。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为两个且关于竖直筒对称分布。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针头装置包括卡紧块、电磁导通阀、针头,所述卡紧块套设在管道上,所述电磁导通阀一端与管道相通,电磁导通阀的另一端与针头的一端相通。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块和淬火感应器实现但对于支重轮的淬火;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量筒、管道和针头装置实现对于支重轮的注油,通过设置的第二旋转电机、旋转盘和两个安装座带动装置进行旋转,可以使在进行一个支重轮淬火和注油时,可以对另一个支重轮进行安装,通过本技术减少了漏油现象,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底座和竖直筒的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针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注释:底座1、竖直筒2、夹持机构3、电动伸缩杆4、进油口5、刻度6、滑动板7、单向导通阀8、固定板9、量筒10、管道11、针头装置12、注油口13、支重轮14、第一螺纹块15、安装座16、淬火感应加热器17、第一伺服电机18、第一螺纹杆19、第二伺服电机20、旋转盘21、第一滑动槽22、第三伺服电机23、第二螺纹杆24、第二螺纹块25、夹持杆26、针头27、升降机构28、限位块29、第二滑动槽30、卡紧块31、电磁导通阀32、针头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包括底座1、竖直筒2、固定板9、量筒10、支重轮14,所述竖直筒2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盘21,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与旋转盘21连接,所述竖直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槽22,且竖直筒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28,所述升降机构 28上设置有淬火感应器17,所述固定板9与竖直筒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的底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板7,所述竖直筒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夹持有量筒10,所述滑动板7与量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量筒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5,所述进油口5上设置有单向导通阀8,所述量筒10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管道11,所述管道1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头装置12,所述支重轮14上设置有注油口1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设置有支重轮14;
[0024]所述升降机构2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9,所述第一螺纹杆19上设置有相螺旋配合的第一螺纹块15,所述第一螺纹块15 与第一滑动槽22滑动连接,且第一螺纹块15与淬火感应器17固定连接,所述量筒10上设置有刻度值6,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第三伺服电机23、第二螺纹杆24,所述第三伺服电机23固定设置的竖直筒2的侧壁上,且第三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4与竖直筒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4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且第二螺纹杆2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块25,所述竖直筒2与第二螺纹杆 24的相对的设置有第二滑动槽30,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块25上均设置有夹持杆26,两个所述夹持杆26上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凹面均设置有防滑海绵,所述安装座16为两个且关于竖直筒2对称分布,所述针头装置12包括卡紧块31、电磁导通阀32、针头27,所述卡紧块31套设在管道11上,所述电磁导通阀32一端与管道11相通,电磁导通阀32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包括底座(1)、竖直筒(2)、固定板(9)、量筒(10)、支重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筒(2)的底端设置有旋转盘(21),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2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与旋转盘(21)连接,所述竖直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槽(22),且竖直筒(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28),所述升降机构(28)上设置有淬火感应器(17),所述固定板(9)与竖直筒(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的底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设置有滑动板(7),所述竖直筒(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夹持有量筒(10),所述滑动板(7)与量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量筒(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口(5),所述进油口(5)上设置有单向导通阀(8),所述量筒(10)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管道(11),所述管道(1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头装置(12),所述支重轮(14)上设置有注油口(1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设置有支重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总加热成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9),所述第一螺纹杆(19)上设置有相螺旋配合的第一螺纹块(15),所述第一螺纹块(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雷金全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佳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