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04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1
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其安装于车辆乘员侧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且靠近风挡玻璃后端,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包括左侧袋片、右侧袋片和连接在左、右侧袋片之间的外围片,使气袋内部形成上下布置的导气腔和主腔室,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位于导气腔底部的外围片上;在主腔室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横向布置的内拉带,内拉带为圆筒状且两端分别缝合在左、右侧袋片上相互对应的开孔处;用于将气袋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或多个导气通道。有益效果是: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该气囊模块能够从车辆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沿着风挡玻璃展开出来,快速进入仪表板和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能够为不同身高体重的乘员提供有力的保护。的保护。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乘坐车辆过程中娱乐体验追求不断的提高,乘员侧仪表板上增加可触摸屏幕的车辆也逐渐增多,而对于传统乘员侧正面安全气囊来说,气囊模块通常是布置在乘员侧仪表台内部的。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传统乘员侧正面安全气囊会从仪表台中顺利的展开对乘员形成保护,但如果乘员侧仪表台上安装有可触摸屏幕,则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屏幕便会阻挡乘员侧正面安全气囊的展开,使气囊丧失保护作用;同时当乘员侧正面安全气囊展开时,会对屏幕施加很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屏幕的破损,破损的屏幕会夹带大量的破碎玻璃冲向乘员,会对乘员造成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该模块解决了现有乘员侧气囊模块不能同时匹配安装可触摸屏幕的缺陷,能够在乘员侧仪表台安装可触摸屏幕的同时,为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其安装于车辆乘员侧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且靠近风挡玻璃后端,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包括左侧袋片、右侧袋片和连接在左、右侧袋片之间的外围片,使气袋内部形成上下布置的导气腔和主腔室,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位于导气腔底部的外围片上;在主腔室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横向布置的内拉带,内拉带为圆筒状且两端分别缝合在左、右侧袋片上相互对应的开孔处;用于将气袋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或多个导气通道,使气体在气袋充气时分别通过导气通道进入主腔室。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气袋顶面对应风挡玻璃一侧设有外拉带,外拉带的两侧边缘分别与外围片缝合,且缝合后在气袋顶面形成一个褶皱,用于在气囊起爆过程中为气袋提供一个向风挡玻璃侧的拉力,使气袋可以更快的进入仪表板和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同时为气囊提供支撑,进而提高气囊在高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气腔和气体发生器均为一个,以便于安装在内部空间充足的车辆上。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气腔为二个并在二个导气腔之间设有矩形豁口,所述气体发生器为二个且分别设在位于每个导气腔底部的外围片上,以便于安装在内部空间较小的车辆上。
[0009]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二个导气腔之间的上面连接有导气腔拉带,以便于控制气袋展开时二个导气腔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由于该气囊模块安装于车辆乘员侧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所述气袋包括左
侧袋片、右侧袋片和连接在左、右侧袋片之间的外围片,使气袋内部形成上下布置的导气腔和主腔室,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位于导气腔底部的外围片上;因此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该气囊模块能够从车辆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沿着风挡玻璃展开出来,快速进入仪表板和风挡玻璃之间的夹角,能够在乘员侧仪表台安装可触摸屏幕的同时,能够为不同身高体重的乘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0012]2、由于在主腔室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横向布置的内拉带,内拉带为圆筒状且两端分别缝合在左、右侧袋片上相互对应的开孔处;通过内拉带可将气袋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或多个导气通道,使气体在气袋充气时分别通过导气通道进入主腔室内,可以有效提高该气囊模块展开时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内拉带形成的中空结构,在气囊充气状态下,可以有效的增加该气囊模块在头部运动轨迹上的吸能距离,提高气囊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和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安装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展开示意图。
[0016]图5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展开示意图。
[0019]图中:气袋1,左侧袋片101,右侧袋片102,外围片103,内拉带104,导气腔105,主腔室106,导气通道107,矩形豁口108,气体发生器2,外拉带3,顶棚内饰4,顶棚铁皮5,仪表板6,风挡玻璃7,导气腔拉带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包括气袋1和气体发生器2,所述气袋1包括左侧袋片101、右侧袋片102和连接在左、右侧袋片之间的外围片103,通过左、右侧袋片的特殊形状,使气袋1内部形成上下布置的条状导气腔105和一个主腔室106,所述气体发生器2固定在位于导气腔105底部的外围片103上;所述导气腔105和气体发生器2均为一个,以便于安装在内部空间充足的车辆上;
[0023]在主腔室106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横向布置的内拉带104,内拉带104为圆筒状且两端分别缝合在左、右侧袋片上相互对应的开孔处;用于将气袋1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或多个导气通道107,使气体在气袋1充气时分别通过导气通道107进入主腔室106。本实施例以设置一个内拉带104为例,通过一个内拉带104将气袋1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导气通道107。
[0024]在气袋1顶面对应风挡玻璃7一侧设有外拉带3,外拉带3的两侧边缘分别与设在外
围片103上的二条标记线缝合,且外拉带3的宽度小于二条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使外拉带3缝合后在气袋1顶面形成一个V型褶皱,用于在气囊起爆过程中为气袋1提供一个向风挡玻璃侧的拉力,使气袋1可以更快的进入仪表板6和风挡玻璃7之间的夹角,同时为气囊提供支撑,进而提高气囊在高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0025]如图3

图4所示,该气囊模块折叠后通过气体发生器2安装于内部空间充足的车辆乘员侧顶棚内饰4与顶棚铁皮5之间且靠近风挡玻璃7后端。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气体发生器2点火后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腔105进入主腔室106,使气袋1从车辆顶棚内饰4和顶棚铁皮5之间沿着风挡玻璃7展开出来,快速进入仪表板6和风挡玻璃7之间的夹角,能够为不同身高体重的乘员提供有力的保护;由于通过内拉带104将气袋1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导气通道107,使气体由导气腔105冲出后分别通过导气通道107进入主腔室106内,可以有效提高该气囊模块展开时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内拉带104形成的中空结构,在气囊充气状态下,可以有效的增加该气囊模块在头部运动轨迹上的吸能距离,提高气囊的保护性能。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其安装于车辆乘员侧顶棚内饰与顶棚铁皮之间且靠近风挡玻璃后端,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气袋包括左侧袋片、右侧袋片和连接在左、右侧袋片之间的外围片,使气袋内部形成上下布置的导气腔和主腔室,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位于导气腔底部的外围片上;在主腔室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横向布置的内拉带,内拉带为圆筒状且两端分别缝合在左、右侧袋片上相互对应的开孔处;用于将气袋内部分割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或多个导气通道,使气体在气袋充气时分别通过导气通道进入主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侧顶棚气囊模块,其特征是:在气袋顶面对应风挡玻璃一侧设有外拉带,外拉带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张金苏俊男张娇阳刘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