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91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氢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于前挡风玻璃的顶梁处,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和气囊罩盖,所述气囊罩盖上设有撕拉口,其设置在所述遮阳板的后方,所述气袋处于压缩状态时容置于所述气囊罩盖内,其在展开状态时的纵向截面呈V型,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氢气罐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内,所述导向支架一端设有弧形导向部,其用于控制所述气袋的舒展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系统直接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罐连接,无需额外设计充气装置,能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小零部件安装数量等目的,且氢气具有经济环保和无毒性等优点。且氢气具有经济环保和无毒性等优点。且氢气具有经济环保和无毒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氢能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氢能汽车作为一种真正的清洁能源汽车逐渐走进市场。传统的副驾驶气囊布置在仪表板副驾驶内侧,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在需要在副驾驶安装更多的科技屏幕以及需要给副驾驶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空间及储物空间,这就对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传统的安全气囊是采用气体发生器点爆,通过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来进行充气保护,具有重量重,且时间长后产气药性能影响大,点爆后温度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所述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具有氢气罐、前挡风玻璃、遮阳板和控制系统,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于前挡风玻璃的顶梁处,其包括安全气囊、安装支架和导向支架,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和气囊罩盖,所述气囊罩盖上设有撕拉口,其设置在所述遮阳板的后方,所述气袋处于压缩状态时容置于所述气囊罩盖内,其在展开状态时的纵向截面呈V型,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氢气罐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内,其上设有多个固定件,多个所述固定件均穿过所述气囊罩盖与车身顶盖上横梁处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的一侧,其一端设有弧形导向部,所述弧形导向部延伸至所述气囊罩盖对应侧的两端,且其弧形面朝向所述气袋的舒展方向设置,其用于控制所述气袋的舒展方向。
[0005]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还包括导气筒,所述导气筒通过所述管路分别与所述气袋和所述氢气罐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件设有两个,其均沿所述安装支架的径向设置,并分别沿所述安装支架的轴向间隔分布。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罩盖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支架的轴向沿所述气囊罩盖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气囊罩盖与安装支架两端的对应侧均设有第二通孔,安装支架的两端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伸出气囊罩盖外。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架的纵向截面为“Z”字型结构,其竖直设置,其上端与气囊罩盖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为所述弧形导向部,且所述弧形导向部的下端面与所述气囊罩盖的下端面平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系统
将安全气囊直接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罐连接,无需额外设计充气装置,能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小零部件安装数量等目的,且氢气具有经济环保和无毒性等优点。导气筒通过金属导气管与氢气罐路连接,取代了传统的气体发生器起爆充气的设计,使出气压力更均匀更稳定,保证了气囊的充气性能,减轻了重量,结构也更简单。而本技术的气袋,做了创新的V型设计,相比传统的气袋在相同的保护区域下,充气体积小且重量更轻。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所述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4]请参考图1-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所述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具有氢气罐10、前挡风玻璃和遮阳板,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于前挡风玻璃的顶梁处,其包括安全气囊、安装支架20和导向支架30,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囊罩盖40、导气筒41和气袋42,所述气囊罩盖40上设有撕拉口,所述气袋42在展开状态时的纵向截面呈V型,其和所述导气筒41均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40内,并与所述导气筒41连接,所述气囊罩盖40上设有可供管路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导气筒41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氢气罐10连接,所述安装支架20为圆柱体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40内,其上设有多个固定件21,多个所述固定件21均沿所述安装支架20的径向设置,并分别沿所述安装支架20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固定件21远离所述气囊罩盖40的一端均穿过所述气囊罩盖40与车身顶盖上横梁处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30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40的一侧,其一端设有弧形导向部31,所述弧形导向部31延伸至所述气囊罩盖对应侧的两端,且其弧形面朝向所述气袋42的舒展方向设置,其用于控制所述气袋42的舒展方向。
[0015]在本技术中,管路为金属导气管;所述气囊罩盖40为矩形结构,其由尼龙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支架20的轴向气囊罩盖40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气囊罩盖40与安装支架20两端的对应侧均设有第二通孔,安装支架20的两端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伸出气囊罩盖40外。导气筒41与管路的连接部,和管路与氢气罐10的连接部均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以防止氢气泄漏。气囊罩盖40汽车在正常行驶时,气袋42处于收缩状态,其位于遮阳板的后方,当汽车发生碰撞后,储存在氢气罐10中的高压氢气通过导气管将高压氢气直接注入导气筒41 内,并通过导气筒41输送至气袋42内,此时,气袋42充气舒展,顶破气囊罩盖40的撕拉口,并从遮阳板与前挡风玻璃顶梁之间的缝隙迅速窜出,待气袋42 完全展开后,其处于前挡风玻璃和坐在副驾驶座椅上的乘客之间,以提供缓冲作用,达到防止乘客撞向前挡风玻璃的目的。其中,在气袋42的舒展过程中,前挡风玻璃和导向支架30分别控制气袋42的展开方向,其中,在导向支架30 的弧形导向部31的作用下,气袋42不会直接朝向副驾驶乘客的头部展开,减小安装隐患。本技术的充气系统直接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罐10连接,无需额外设计充气装置,能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小零部件安装数量等目的。导气筒41通过金属导
气管与氢气罐10气路连接,取代了传统的气体发生器起爆充气的设计,使出气压力更均匀更稳定,保证了气囊的充气性能,减轻了重量,结构也更简单。而本技术的气袋42,做了创新的V型设计,相比传统的气袋42在相同的保护区域下,充气体积小且重量更轻。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气袋42的纵向截面是指沿汽车前后方向的竖直截面,气袋42与导气筒41 的安装结构。气袋42和导气筒41安装在气囊罩盖40内均为现有技术。此外,本技术中的安全气囊系统不限于用于汽车的副驾驶,其还可以应用于汽车的其他位置。
[001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1为焊接螺栓,其设有两个。
[0017]在本技术中,安全支架20通过两个焊接螺栓与车身顶盖上横梁处固定连接,以将安全气囊系统与车身连接固定。其中,焊接螺栓具有实施成本低等优点。
[001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支架30的纵向截面为“Z”字型结构,其竖直设置,其上端与气囊罩盖4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为所述弧形导向部31,且所述弧形导向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所述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具有氢气罐(10)、前挡风玻璃、遮阳板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设置在于前挡风玻璃的顶梁处,其包括安全气囊、安装支架(20)和导向支架(30),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袋(42)和气囊罩盖(40),所述气囊罩盖(40)上设有撕拉口,其设置在所述遮阳板的后方,所述气袋(42)处于压缩状态时容置于所述气囊罩盖(40)内,其在展开状态时的纵向截面呈V型,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氢气罐(10)连接,所述安装支架(20)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40)内,其上设有多个固定件(21),多个所述固定件(21)均穿过所述气囊罩盖(40)与车身顶盖上横梁处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30)设置在所述气囊罩盖(40)的一侧,其一端设有弧形导向部(31),所述弧形导向部(31)延伸至所述气囊罩盖(40)对应侧的两端,且其弧形面朝向所述气袋(42)的舒展方向设置,其用于控制所述气袋(42)的舒展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副驾驶顶置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还包括导气筒(41),所述导气筒(41)通过所述管路分别与所述气袋(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宇安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