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位调整机构及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06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沟位调整机构及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沟位调整机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斜楔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斜楔体迫使第二斜楔体沿第二方向并朝向滚动件运动,直至第二斜楔体到达预设位置,滚动件在拖板机构的第二拖板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二斜楔体的第三斜面的引导下滚动至第二斜楔体的抵触平面,从而达到沿第二方向调整第一拖板的尺寸距离的目的,进而实现对固定于第一拖板上的车刀在沟位进给方向上自动进行沟位尺寸的调整。这样,在沟位进给方向上自动调整沟位尺寸,无需人工手动调节,尺寸调节操作快速高效,有利于提高轴承内套圈的加工效率,且尺寸调节的精度高,保证轴承内套圈的加工质量。加工质量。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沟位调整机构及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套圈加工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沟位调整机构及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轴承内套圈过程中,由于轴承内套圈的沟道尺寸要求较高,保证加工的内套圈尺寸在图纸要求的尺寸公差内,一般需要严格控沟道的两个尺寸:沟径和沟位。当前的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通常仅在沟径进给方向上有自动调节的动力源,而在沟位进给方向上没有自动调节的动力源。这样,需要操作人员凭借工作经验,将固定刀架的螺钉拧松,然后旋转调整螺钉,实现沟位的调整,往往需要反复调整几次才能到达要求。由于车床加工形成的冲击力,导致刀架极易发生微小的变形或者位移,需要不断对刀进行手动调节,不仅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刀架变形程度较小,手动调节往往不能在需要的精度等级内调节至需要的精度,进而影响轴承内套圈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沟位进给方向上可自动调整沟位的沟位调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沟位调整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而存在的操作麻烦、调节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沟位调整机构,用于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包括:
[0005]滚动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之拖板机构的第一拖板上,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拖板上的支撑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滚动件;
[0006]调节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的车床本体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床本体上的固定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斜楔体,以及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斜楔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斜楔体朝向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体背离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坡度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楔体朝向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供所述滚动件滚动接触的第三斜面及抵触平面,所述抵触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抵触平面衔接;
[0007]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斜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斜楔体推动所述第二斜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朝向所述滚动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斜楔体抵触所述滚动件;以及
[0008]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于将所述第二斜楔体朝向所述第一斜楔体弹性顶抵。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楔体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一楔形块、具有所述第三斜面及所述抵触平面的第二楔形块,以及将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相连的连接柱,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斜楔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设置的滑孔,所述连接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孔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通槽,所述第一斜楔体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通槽与所述滑孔靠近所述第一斜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楔形块位于所述通槽中,以使所述第一楔形块的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楔体的第一斜面滑动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通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复位弹簧的盲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盲孔中,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弹性顶抵于所述第一楔形块的背离所述第一斜楔体的一侧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沟位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盲孔中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第二端呈锥状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二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丝杆和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斜楔体上设有与所述丝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丝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丝杆的第二端置于所述内螺纹孔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件为轴承,所述支撑件为轴承座,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的坡度为1:110到1:90之间,且所述第二斜面的坡度为1:110到1:90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的坡度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坡度相同。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沟位进给方向上可自动调整沟位的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沟位调整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而存在的操作麻烦、调节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包括所述的沟位调整机构。
[001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沟位调整机构及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沟位调整机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斜楔体沿第一方向运动,利用第一斜楔体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楔体的第二斜面相互滑动接触配合,即可通过第一斜楔体迫使第二斜楔体沿第二方向并朝向滚动件运动,直至第二斜楔体到达预设位置。滚动件在拖板机构的第二拖板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二斜楔体的第三斜面的引导下滚动至第二斜楔体的抵触平面,从而达到调整第一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的目的,进而实现对固定于第一拖板上的车刀在沟位进给方向上自动进行沟位尺寸的调整。这样,则可使得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在沟位进给方向上自动调整沟位尺寸,无需人工手动调节,尺寸调节操作快速高效,有利于提高轴承内套圈的加工效率,且尺寸调节的精度高,保证轴承内套圈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板机构及沟位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板机构及沟位调整机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沟位调整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板机构及沟位调整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0]1‑
车刀;
[0031]2‑
车床本体;21

支架;22

操作台;23

主轴机构;
[003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位调整机构,用于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之拖板机构的第一拖板上,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拖板上的支撑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滚动件;调节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轴承内套圈沟道加工车床的车床本体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床本体上的固定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斜楔体,以及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斜楔体,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斜楔体朝向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体背离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坡度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楔体朝向所述滚动件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供所述滚动件滚动接触的第三斜面及抵触平面,所述抵触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抵触平面衔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斜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斜楔体推动所述第二斜楔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朝向所述滚动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斜楔体抵触所述滚动件;以及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于将所述第二斜楔体朝向所述第一斜楔体弹性顶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位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楔体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一楔形块、具有所述第三斜面及所述抵触平面的第二楔形块,以及将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相连的连接柱,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斜楔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设置的滑孔,所述连接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董张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陀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