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528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包括:生成腰型槽的中点坐标;计算起磨角;得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坐标;获取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变径切出终点距离;获取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获取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变径切出终点距离;对完成加工的工件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和/或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通过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将对刀数据与磨削起点关联对刀点和螺纹起点,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将对刀数据与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关联,实现对刀后反向器孔与起磨点互不关联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螺纹磨削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一个丝杆螺母一般有几个反向器孔,每个反相器孔都包含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进口和出口都有变径倒角,在对内螺纹加工时,加工后的丝杠螺母要符合加工精度要求,现有技术通常是在对每个螺母加工后重新进行对刀操作,这样会使得加工流程繁琐,并且也会导致不同的螺母之间的加工精度不同。并且在对不同反相器孔再加工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反向器孔分开调整,会使得同一螺母不同反向器孔之间的误差较大。

2、以上问题丞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提供了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所述反向器孔为腰型槽,所述方法包括:s1、将机床的z轴和c轴联动;s2、获取所述腰型槽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s3、基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生成所述腰型槽长度方向的中点坐标;s4、基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和所述长度方向的中点坐标生成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s5、以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为基准结合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和实际起磨点坐标得到起磨角;s6、基于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腰型槽的中点坐标和实际起磨点坐标得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坐标;s7、基于切入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s8、基于平移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平移量距离;s9、基于切出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s10、基于第一反向器孔的倒角进口坐标、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以及变径切出终点距离得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s11、基于切入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s12、基于平移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平移量距离;s13、基于切出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s14、对完成加工的工件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和/或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

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s210、使测头平行于腰形槽宽度方向朝z轴负方向移动,当接触到腰形槽孔壁时,记录测头在c轴和z轴的坐标z1和c1;s220、使测头平行于腰形槽宽度方向朝z轴正方向移动,当接触到腰形槽孔壁时,记录测头在c轴和z轴的坐标z2和c2;s230、计算中点坐标z3=z1+(z1-z2)/2,c3=c1+(c1-c2)/2。

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s310、测头在腰形槽宽度方向中间位置沿腰形槽长度方向移动;s320、测量得到顶部半圆的顶点坐标为z4和c4;s330、测量得到底部半圆的顶点坐标为z5和c5;s340、计算出腰型槽长度方向的中点坐标为z6=z4+(z4-z5)/2,c6=c4+(c4-c5)/2。

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包括:s510、测头在腰形槽正中央,以坐标z6和c6为基准加上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l1,与实际起磨点坐标z0比较;s520、计算起磨点误差z7=z6+l1-z0;s530、起磨角c0=c6+z7*360/s,其中s为导程。

5、进一步的,步骤s6包括:s610、所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z轴坐标为腰型槽长度方向的中点z轴坐标与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相加后的绝对坐标;s620、所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c轴坐标c10=(z10-z0)*360/s,其中,z0为实际起磨点坐标,z10为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z轴坐标,s为导程。

6、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1=切入角*s/360,c11=切入角;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平移量距离计算公式为:z12=平移角*s/720,c12=平移角/2;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3=切出角*s/360,c13=切入角,其中s为导程。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计算公式为:z14=z10+s-(360-h)*8/360,c14=(z14-z10-z11-z12-z13)*s/360,式中,h为反向器孔跨距,z10为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z轴坐标。

8、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5=切入角*s/360,c15=切入角;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平移量距离计算公式为:z16=平移角*s/720,c16=平移角/2;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7=切出角*s/360,c17=切入角。

9、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s15、基于第n-1反向器孔倒角的进口坐标、出口起点坐标、基于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基于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平移量距离、基于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得到第n反向器孔倒角进口坐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s16、重复步骤s7-s9得到基于第n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和变径切出终点距离;s17、基于第n反向器孔倒角的进口坐标、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以及变径切出终点距离得到第n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s18、重复步骤s11-s13得到基于第n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基于第n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平移量距离以及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

10、进一步的,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为z6和c6。

11、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

12、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将机床的z轴和c轴联动;s2、获取所述腰型槽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s3、基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生成所述腰型槽长度方向的中点坐标;s4、基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点坐标和所述长度方向的中点坐标生成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s5、以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为基准结合螺纹起点对刀调整量和实际起磨点坐标得到起磨角;s6、基于反向器孔倒角起点对刀调整量、腰型槽的中点坐标和实际起磨点坐标得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坐标;s7、基于切入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s8、基于平移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平移量距离;s9、基于切出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出终点距离;s10、基于第一反向器孔的倒角进口坐标、变径切入终点距离、平移量距离以及变径切出终点距离得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s11、基于切入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s12、基于平移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平移量距离;s13、基于切出角得到基于第一反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所述反向器孔为腰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1=切入角*S/360,C11=切入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起点坐标计算公式为:Z14=Z10+S-(360-h)*8/360,C14=(Z14-Z10-Z11-Z12-Z13)*S/360,式中,h为反向器孔跨距,Z10为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Z轴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出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5=切入角*S/360,C15=切入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槽的中点坐标为Z6和C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所述反向器孔为腰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向器孔倒角双向磨削的自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反向器孔倒角进口的变径切入终点距离计算公式为:z11=切入角*s/360,c11=切入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跃军周烽王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陀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