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644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纱罩容易擦纱的问题,该包括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23)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纱罩结构形状合理,运行过程中不会擦纱,能够有效提高纱线运行速度,减少原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技术介绍

[0002]捻线机是将多股细纱捻成一股的纺织机械设备。作用是将纱或并合后股纱制品加工成线型制品、供纺织织造和针织用线以及工业产业用线。倍捻机可以把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通过加捻粘合成股线,并且增强了原纱的性能。倍捻机以倍捻锭子为主要加捻机件,每一回转能对合股纱线加两个捻回。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它由空心锭子和加捻盘套件等回转部分和静止盘、储纱罐等不动部分组成。不动部分套在回转部分外面,其间用滚动轴承联系。设备运转时会带动纱线旋转,合股纱自倍捻原料筒25上引出,由上加捻盘套件34顶端穿入,形成第一气圈21;然后合股纱从下加捻盘套件33的边孔穿出,卷绕到纱线卷绕装置1上,形成第二气圈22。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反向旋转。为了将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分隔开,使两个气圈互不干扰,一般通过在两个气圈之间设置隔纱罩23,现有技术中的隔纱罩一般为筒状,即隔纱罩23的上下直径相一致,如图1所示,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筒状结构的隔纱罩的上端和下端在气动旋转时都会出现严重擦纱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储纱罐24一般也设计为筒状,筒状结构的储纱罐24的上端和下端也会出现严重擦纱的问题,导致纱线运行速度上不去,且容易断纱,原料消耗高,工人劳动强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纱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纱罩容易擦纱的问题,本技术的隔纱罩结构形状合理,运行过程中不会擦纱,能够有效提高纱线运行速度,减少原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纱罩,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纱罩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纱罩包括中罩,所述中罩的侧壁为弧形,所述隔纱罩为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纱罩还包括上罩和/或下罩,所述上罩呈自下端至上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上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的上端,所述下罩呈自上端至下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下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的下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罩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上罩的侧壁呈弧形连接,所述上罩通过第一卡接部卡于所述中罩顶端的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中罩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于所述中罩的弧形侧壁的底端,所述下罩的顶端设
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卡接部的内径,所述下罩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外侧以与所述中罩的下端形成连接。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纱器,包括上述的一种隔纱罩,还包括储纱罐,所述储纱罐的侧壁呈弧形,所述储纱罐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气圈、第二气圈和倍捻原料筒,所述隔纱罩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圈与所述第二气圈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气圈和第二气圈间隙设置,所述储纱罐套设于倍捻原料筒的外侧且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圈内侧。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倍捻机,上述的分纱器,还包括倍捻锭子,所述分纱器与所述倍捻锭子配套连接,所述倍捻锭子包括下空心锭子、上空心锭子和驱动机构,所述下空心锭子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插在所述上空心锭子中;所述上空心锭子上依次套设有上静止盘和上加捻盘套件,所述下空心锭子上依次套设有下静止盘和下加捻盘套件;所述隔纱罩的下端连接于内磁钢圈上,所述内磁钢圈通过支撑架连接于所述下静止盘上,所述储纱罐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上静止盘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静止盘包括盘壁和盘底,所述盘壁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所述盘底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内磁钢圈设置于所述盘壁的顶端;所述上加捻盘套件和所述下加捻盘套件均包括壁板和底板,所述壁板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静止盘上设置有第一磁力定位圈,所述内磁钢圈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定位圈,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与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包括多个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沿所述上静止盘的外侧壁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包括多个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沿所述内磁钢圈的圆周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一端的极性相反,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一端的极性相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隔纱罩,通过将包括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隔纱罩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从而使得隔纱罩的侧壁形状与第一气圈和第二气圈的纺锤形纱线形状相似,使纱线在运行过程中在第一气圈与第二气圈内均不会与隔纱罩产生摩擦,从而避免纱线运行受阻,能够提高纱线的运行速度,减少纱线的断裂风险。
[0017]2、本技术提供的分纱器,通过包括上述的一种隔纱罩,还包括储纱罐,储纱罐的侧壁呈弧形,储纱罐为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从而使纱线在旋转运行时不会触碰储纱罐侧壁,避免运行速度减慢,同时避免纱线被磨断的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0018]3、本技术提供的倍捻机,通过将上静止盘包括盘壁和盘底,盘壁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盘底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内磁钢圈设置于盘壁的顶端;上加捻盘套件和下加捻盘套件均包括壁板和底板,壁板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
窄的结构。使储纱罐的弧形侧壁与上静止盘的盘壁平滑连接,避免储纱罐与上静止盘连接的拐角处对第一气圈产生干扰,以防纱线产生磨损,上静止盘和上加捻盘套件及下加捻盘套件的形状设计更为合理。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的一体式隔纱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的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23)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2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纱罩(23)包括中罩(231),所述中罩(231)的侧壁为弧形,所述隔纱罩(23)为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23)还包括上罩(232)和/或下罩(233),所述上罩(232)呈自下端至上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上罩(23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上端,所述下罩呈自上端至下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下罩(23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23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321),所述第一卡接部(2321)与所述上罩(232)的侧壁呈弧形连接,所述上罩(232)通过第一卡接部(2321)卡于所述中罩(231)顶端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罩(23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311),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弧形侧壁的底端,所述下罩(23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331),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的内径,所述下罩(233)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外侧以与所述中罩(231)的下端形成连接。6.一种分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纱罩(23),还包括储纱罐(24),所述储纱罐(24)的侧壁呈弧形,所述储纱罐(24)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7.一种倍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纱器,还包括倍捻锭子,所述分纱器与所述倍捻锭子配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屏山红彤彤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