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及检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70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及检测设备,移液驱动装置包括设有收容槽的基座、安装支架、至少一个搅拌组件、搅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挤压驱动组件,安装支架设于基座上,每个所述搅拌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支架上,搅拌驱动机构驱动每个搅拌组件相对安装支架转动,搅拌组件对微流控芯片上反应室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每个挤压驱动机构驱动对应搅拌组件将搅拌后的溶液从反应室中挤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对反应室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并将搅拌后的溶液挤出反应室,代替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及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及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 Chip)是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的技术。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多个试验步骤的芯片,目前常用的微流控芯片由基板、铝泡(用于存储反应试剂)、反应室和检测室等构成,铝泡、反应室和检测室通常通过微小尺寸的流道相连通,存储不同试剂的铝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并释放其内的反应试剂,最终通过流道流入反应室和检测室中,完成指定的生化反应,以实现样品制备和检测等目的。目前常通过人工来实现反应室内溶液的搅拌处理,而人工无法重复劳动,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因此,亟需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可自动实现对反应室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能够代替人工,以自动对反应室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并挤出,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移液驱动装置的检测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所述移液驱动装置包括基座、安装支架、至少一个用于对微流控芯片上反应室内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用于驱动每个搅拌组件相对所述安装支架转动的搅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驱动搅拌组件将搅拌后的溶液从反应室中挤出的挤压驱动组件,所述基座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每个所述搅拌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每个所述搅拌组件上设有磁吸部,所述搅拌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拌组件相连,每个挤压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或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每个挤压驱动机构对应一个搅拌组件。
[0005]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基座、连接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转动基座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部,且所述转动基座上设有锁止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相对端设置所述磁吸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伸入所述锁止槽实现连接件与转动基座同步转动的锁止柱,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限位部和磁吸部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接,相对端与所述转动基座相抵接。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一个所述搅拌组件时,所述搅拌组件的转动基座上设有齿部,所述搅拌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机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转动基座啮合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多个所述搅拌组件时,每个搅拌组件的转动基座上设有齿部,多个所述转动基座依次啮合连接,所述搅拌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机构,所述传动齿轮与任意一个所述转动基座啮合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磁吸部包括与连接件相连的磁体和包覆在磁体外部的柔性接触件。
[0009]优选地,所述柔性接触件上设有便于挤压微流控芯片上反应室的弧形接触部。
[0010]优选地,所述挤压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接触件和第二顶推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接触件与第二所述顶推驱动机构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件呈C形。
[0012]本技术还揭示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移液驱动装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能够自动对反应室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并将搅拌后的溶液挤出反应室,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搅拌和挤出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基座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刺破机构和封堵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5是搅拌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6是加热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0、基座,10a、本体部,10b、抵压件,10c、旋转件,11、收容槽,11a、入口部,11b、开口部,12、抵压凸起,13、顶推部,14、导向槽,15、插槽,20、刺破机构,21、第一承托支架,22、刺破组件,221、刺破顶针,222、刺破顶针驱动机构,30、挤压机构,31、第二承托支架, 32、挤压组件,321、第一接触件,322、第一顶推驱动机构,40、搅拌机构,41、安装支架,42、搅拌组件,421、转动基座,421a、锁止槽,421b、齿部,422、连接件,422a、限位部,422b、锁止柱,423、第二弹性件,43、搅拌驱动机构,431、传动齿轮,432、齿轮驱动机构,44、挤压驱动机构, 441、第二接触件,442、第二顶推驱动机构,45、磁吸部,60、定位机构, 61、定位件,62、容置槽,70、弹性抵顶件,71、抵顶部,80、封堵机构, 81、阀门顶针,90、加热机构,91、柔性导热件,91a、透气孔,92、加热件,93、温度传感器,a、线性执行器,b、弹性缓冲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3]结合图1~图6所示,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检测设备,包括基座 10、刺破机构20、挤压机构30和搅拌机构40,其中,基座10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11,微流控芯片包括基体及设于基体上的至少一个铝泡、至少一个反应室和至少一个检测室,铝泡用于存储反应试剂等溶液,反应室用于供反应试剂与待测样本混合等,检测室用于检测目标分析物是否存在;刺破机构20靠近基座10设置,优选设于基座10的下方,用于伸入收容槽11
内刺破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当然,刺破机构20也可设于基座10上;挤压机构30靠近基座10设置,优选设于基座10的上方,也即基座10设于刺破机构20和挤压机构30之间,用于伸入收容槽11内将刺破后的铝泡内的溶液挤出,溶液可流至反应室或检测室等等,当然,挤压机构30也可设于基座10上;搅拌机构40靠近基座10设置或设于基座10 上,优选设于基座10上,并且搅拌机构40设位于基座10和挤压机构30 之间,用于对微流控芯片上反应室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并将搅拌后的溶液挤出反应室。
[0024]实施时,待分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装配于基座10的收容槽11内,当需要刺破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时,刺破机构20伸入收容槽11内将铝泡进行刺破,挤压机构30进一步伸入收容槽11内将铝泡内的溶液挤出,溶液可流至反应室中;搅拌机构40进一步对反应室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处理并将搅拌后的溶液挤出反应室;搅拌后的溶液进一步通过流道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如加热处理等等,最终进入检测室中以检测目标分析物是否存在。
[0025]结合图2和图3所示,基座10包括本体部10a和抵压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移液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驱动装置包括基座、安装支架、至少一个用于对微流控芯片上反应室内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用于驱动每个搅拌组件相对所述安装支架转动的搅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驱动搅拌组件将搅拌后的溶液从反应室中挤出的挤压驱动组件,所述基座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每个所述搅拌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每个所述搅拌组件上设有磁吸部,所述搅拌驱动机构与所述搅拌组件相连,每个挤压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或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每个挤压驱动机构对应一个搅拌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基座、连接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转动基座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部,且所述转动基座上设有锁止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限位部,相对端设置所述磁吸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伸入所述锁止槽实现连接件与转动基座同步转动的锁止柱,所述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限位部和磁吸部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接,相对端与所述转动基座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驱动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涌涛朱奇朗拉里雷亚
申请(专利权)人:绿叶诊断产品技术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